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郗爽 《学周刊C版》2011,(9):76-76
在我国出现过不少被冠以“神童小画家”的孩子.他们在10岁以前曾轰动一时.然后却未能顺利渡过10—14岁的儿童转折期.没有向天才画家正常发展。中外儿童美术教育专家一致将这种带有普遍性的“夭折”现象的时期称之为美术教育的“危机期”.本文通过对10-14岁儿童转折期的特点、任务分析,初步探究了儿童转折期的美术训练途径.以求帮助儿童平稳顺利度过“危机期”.  相似文献   

2.
邓婕 《教师》2012,(25):109-110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实现了由教师为中心到教师为主导的极大转变,教师尽量减少话语,把说话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互动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于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互动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所形成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互动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教学内容而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一、课堂教学互动的理论基础社会互动理论是包含建构主义观点和人本主义观点的认知框架。该理论认为.儿童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则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Vygotsky和Piaget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是中介作用,它是指学生身边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人在他的认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儿童和“中介人”(父母、教师)之间交往互动的质量。它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是“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指比儿童现有知识技能略高一个层次、经他人协助后可以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智媒时代,家庭空间进一步媒介化,具体表现为场景化、区隔化与中介化。家庭空间内部亲子互动主体从身心俱在变为身在心离,互动形式从多方互动变为个体活动,互动机制从面对面交往变为中介化交流。智媒时代的亲子互动是“自己玩吧”模式,并出现媒介因素影响下的“角色缺位”现象,使社会面临家庭抚育功能失调和儿童身心异化的风险。建议有意识地融入或抽离智媒环境,构建亲子“一起玩吧”模式以规避家庭媒介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云彩 《考试周刊》2012,(76):31-31
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增强教学效果”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效课堂中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笔者拟探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智能化时代互联网发挥了施化者的作用,儿童的社会化脚步明显超越这一阶段的“度”,儿童以伪成人的身份生活在这个时代,他们表现出行为方式成人化、价值观念庸俗化、角色认同混乱化、社会互动虚拟化、创新思维格式化等特点。从场域、视域的视角探究智能时代儿童过度社会化的成因包括:场域视角下儿童完全浸泡式的网络卷入,视域视角下家长庸俗主义价值观、儿童心理因素、大数据和算法的精心布局以及网络经济逐利的驱动等全方位控制儿童的世界。需要从儿童、家长和网络三条路经出发,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造成了儿童的“同伴危机”,这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自我发展。为此,教育应特别关注儿童的“同伴危机”,及时帮助孩子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8.
张莉 《教师》2011,(25):128-128
整洁、安静、美丽的冰雪之围——加拿大,被喻为“儿童的天堂”,我们参观了不同风格的幼儿同,聆听专家的讲座,与地方教育官员的交流互动.让我们对“儿童的天堂”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990名3~6岁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社会偏好量表、儿童游戏性量表和同伴游戏互动量表,考察学前儿童害羞和社交淡漠对同伴游戏行为的影响,并分析游戏性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害羞和社交淡漠显著负向预测游戏交互,显著正向预测游戏破裂和游戏隔离;游戏性在害羞和社交淡漠与同伴游戏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和调节作用。为促进害羞和社交淡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成人应尊重和接纳儿童,引导儿童学习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他们的游戏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表征承载了传递与交流儿童认知、感受、问题、想法等内在心理的复合职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出台掀起了“表征狂热风”。伴随着表征被广泛应用,“唯绘画为表征”“事事需表征”“留痕靠表征”的乱象也逐渐凸显。对此,需要立足现实困境,结合《评估指南》,创立儿童多元表征的方式,建立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形式,树立正确激励导向的机制,实现儿童表征的“三破三立”,推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师幼互动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所谓“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本文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践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析因:当下小学生的“浅层感悟”源自童年身体生活的缺乏 当前,儿童的童年生态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童年的身体生活被挤压甚至被剥夺,从而造成了儿童生活中的身体不在场。  相似文献   

13.
在公共危机的应对与处理中,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只有充分认识到在公共危机中应对媒体的重要性,遵循积极主动、真实有效、及时互动等恰当的原则,同时注意在公共危机中作为“追访人”、“引导人”、“发言人”、“服务人”的角色扮演,才能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更好地处理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14.
母亲是学前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本文分析了母亲角色、母亲教育两部分内容,说明了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存在的“危机”,对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危机”的原因进行了探析,最后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日益增大,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愈益增多,由此引发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种身份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身份归属危机与心理调适危机,儿童身份认同遭遇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性社会排斥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学校制度建设与教育、加强城市与农村群体互动、扭转流动儿童非理性认知有助于排解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促进城乡融合与社会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6.
“AT”作为认识中介是主客二元的“过渡”与“融合”的“中间环节”和“中间阶段”,是主体参与“教”与“学”视界融合的中介机制。主体参与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思维中介“AT”参与,其运作范式在学生方面有接受性参与、体验性参与、思维建构性参与、元认知性参与;在教师方面有策略引导性参与、方法启悟性参与、情感激活性参与、人格平等性参与。以“AT”为中介环节教学双边互动的结构是一个纵横多棱的拓朴结构,以情境性、交互性、民主性、自由性等特征推动教学双边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17.
“二度体验”支持儿童对已有体验进行回忆、觉知、筛选、加工、建构,获得新的意义和感悟,是儿童生活阅历、生活场景和习作目的之间关系的互动及其建构的自组织过程。本文通过探索儿童习作“二度体验”的基本特征、操作样式及成效分析,提出唤醒儿童个性化表达的习作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民间儿童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正面临着衰落的危机。本文以捉迷藏游戏为例,揭示民间儿童游戏的特点、价值、历史演变,并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衰落的原因作出阐释。二、“捉迷藏”及其意义“捉迷藏”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又被叫做“藏猫儿”、“藏模糊”、“藏迷”、“蒙老瞎”、“藏没(m u)”等。不同孩子学习捉迷藏的方式是相似的,这反映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孩子对此游戏的反应是基本相同的。捉迷藏游戏在不同地区的玩法各不相同,但大同小异。通常这样来玩:…  相似文献   

19.
杜迎范 《教育导刊》2009,(11):14-16
后现代主义认为,儿童游戏是儿童生命自足的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体验,是儿童与环境互动的中介,是确定性与不确定因素共存的复杂体。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进入儿童的游戏世界,尊重儿童的体验,给予儿童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儿童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马赛克方法”将儿童视为他们自身生活的专家、熟练的交流者、权利的持有者和意义的创造者。针对一些家长儿童观的误区,本文将“马赛克方法”运用到亲子互动中,支持幼儿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参与社区建设、积极主动学习,支持家长学会倾听儿童声音,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