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徐香君 《考试周刊》2011,(47):98-99
由于中日文化背景差异,以及母语的干扰,日语授受动词一直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表象下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单从语法角度学习,即使认识了日语的授受动词,也未必能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自如。本文从日语授受动词的物移方向的角度来探讨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以更加准确把握日语授受动词在语言交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马文静  王真  王飞 《考试周刊》2011,(47):101-103
日语的动词是日语里最基本的词汇之一,日语的动词有态、相、时制的变化,因此根据不同的作用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动词根据形态及词尾的活用形可分为五段动词、一段动词、不规则动词;根据本身能否完整的表述主语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自动词中按照能否表达人的意志分为意志动词和非意志动词,他动词都属于意志动词;按照日语动作或作用的过程中的意义日语动词类型,用法分成4类:状态动词、持续动词、瞬间动词、特殊动词。动词的分类形式较多,用法也较为复杂,因此学习者容易混淆,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意义和用法,以有助于学习者学好日语。  相似文献   

3.
匡艳 《考试周刊》2012,(72):91-92
在日语里,多义复合动词为数不少,对于以日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理解和运用都较难把握,即便是日语中高级二语习得者,在写作中复合动词的使用频率也相当低,多义复合动词自然更为棘手。本文以复合动词“打ち~”为例。分析多义复合动词中前项动词的意义分类,希望能对日语为外语的习得者们提供一些意见:从单纯动词意义分类的角度能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复合动词。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背景下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而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结合已经成为日语教学中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授日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领会不同语言表达包含的文化差异,因此,探究一种适合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文化教学模式,对日语专业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音既有语音性质,又有语言学意义。功能分析不仅有重要的语言学意义,也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语言是交流的载体,是传递信息的特殊工具。每种语言,男女老少,各个角色都有不同的发音特点。在日语学习中,很多的学习者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自己明明按照字典标注的正确发音来说日语,为什么说的日语还是很奇怪,日本人还是听不懂自己说的日语。本文揭示其原因在于,在实际生活中,日语中的形容词、动词、名词等各类词,在进行活用后,声调往往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仅仅掌握单词的正确读音,是远远不能说出一口正确的日语。本文仅仅对日语动词,进行部分活用后,声调的变化进行分析。本文将采取数码式,即"(1)(2)(3)(4)"方式来标记动词的基本形及活用形声调。如果能掌握这些规则,那么就能准确读出日语动词活用后的发音。  相似文献   

6.
在日语学习中,日语语法是一个难点,而日语的动词又是日语语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了解日语的动词以及日语动词的分类和变形对日语学习至关重要。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在日语语法学习中,动词的学习应该从了解它的分类及变形入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日语。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语言结构相同,但其语义却不尽相同的现象。对日语宾格助词"を"进行概括总结,并针对不同宾格名词和同一意义的动词搭配时,由于名词的类型不同而产生不同语义范畴的语言现象加以探讨,有助于学习者对日语宾格有较系统的了解,对日语宾格助词"を"的灵活使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外来语是日语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日语的形成以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日语在接受外来语的同时,引入了相应的外来文化,促进了日语文化的发展。外来语对于日语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日语中的外来语进行了日语语言文化特点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日语动词按其意义和用法可以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其中有对自他动词是日语动词的独特现象。自动词和他动词在形态上要求不同的格助词,在意义上自动词强调客观结果和状态,他动词强调动作主体的意志。在与动词的体和语态的关联上,自动词和他动词呈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现象总能反映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就日语授受动词而言,不单表示简单的授予与接受的关系,更反映了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深入理解这种文化内涵,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使用日语以及更顺畅的进行异文化间的交流。本文拟从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内外意识、上下意识三个方面对授受动词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准确理解日语含义的关键在于对词语概念意义之外的伴随意义的把握,而伴随意义大都因语言中的某种文化内涵而产生和决定的,伴随意义的不同实质是其文化的不同,故要从文化角度去解读日语语言。文化是解读日语伴随意义、准确理解日语含义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复合动词教学是日语语法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日语水平存在显著联系。本文在阐述了日语复合动词的构成及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重点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日语教学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世界诸多语言存在作格交替现象。多数研究认为呈现该现象的动词为施事不特定的使役类动词,然而汉语和日语中施事特定的活动类动词亦呈现该现象。关于其原因,前人多从动词的体貌结构进行分析,然而可交替动词的体貌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基于词汇语义学的事件结构理论,以“方式”“结果”语义要素为准可以对汉语和日语的动词词汇化模式进行统一分类,进而可以对两种语言活动类动词作格交替的语义机制做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14.
日语复合动词是日语动词研究的焦点之一,研究主题集中在复合动词的分类、构词理据、前后项的结合条件、语义的多样性及语义扩展路径等方面。其中复合动词的分类研究尤为重要,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沿着三条研究主线评述了分类研究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在认知连续统的视阈下进行再分类的试行方案。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的授受动词是日语学习的一大难点,作为一种表达人际关系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将会导致交际的失败.严格意义上说,汉语中没有"授受动词"这个词汇,日语的授受动词的语法现象相当于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在这一结构中,表示授予者和接受者之间关系的常用动词包括给予动词.日语的授受动词句和汉语的"给"、"得到"句的视点差异,进一步揭示了日语学习中,视点问题的重要性."视点"问题是日语表达中的一大特色,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及日本人的心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日语语言中的"视点"问题,同时又受到了汉语思维的干扰,会导致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诸多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以2523个日语复合动词为主要统计对象,通过分析格构造、意义特征及意义领域,明确了日语复合动词前后项的基本像,认为日语复合动词前项要素的大部分为不包含变化意义的〈が,き〉格动作动词,并往往是与人类基本生存状态相关的具体动作,而后项动词则很多是包含变化意义的、与〈に〉格相关的动词,由此进一步论证并发展了日语复合动词的基本结构是“主体动作(经过)→对象变化(结果)”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テイル"是日语中表示动词"体"的重要语法形式。前接动词的性质决定了"テイル"的具体意义,因此,找出动词的类别与"テイル"不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便成了日语动词"体"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中的认知类心理动词在使用时因人称的不同其表达的形式亦有所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而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又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该语言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可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日语中的认知类心理动词。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中复合动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在语言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和掌握好复合动词的用法,在日语教学与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复合动词“見+v”的语料实例进行分析,认为复合动词的教学应站在语言发展的角度,从原型理论,构词法和搭配理论等多维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20.
词调在语言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词调在日语中表示不同的意义。单纯的动词的词调,我们可以从辞典中查到。然而,当该动词呈现活用形时,词典里是无从查到的。在现有的工具书里,介绍动词及动词活用的词调时,均以该动词假名的个数即拍节来判断该动词及其活用形的词调。本文试图以另外一种方式,即以该动词本身的词调来阐明动词活用形的词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