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学科轻技术的现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大多是沿袭学科体系的痕迹,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课题组赶赴中等职业教育发达地区江苏、浙江以及江西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认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应注重电子商务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打破学科体系,以系统工作任务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思路进行课程开发。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培养,应注重以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标准为依据,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在我国启动晚,起点低,因此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与结构等方面还没有一个现成的、统一的计划或标准,整个小学教育专业办学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提出通过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职业能力测试为牵引,着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对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方向)本科专业进行调整改造及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的意义下,界定了卓越中学数学教师的内涵与能力构成要素,提出了卓越中学数学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本科教育与硕士研究生教育一体化、高中预科培育与大学本科教育一体化、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构建了卓越中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和教学技能培训体系.依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和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在"卓越数学教师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师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4.
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导向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勤 《教育导刊》2011,(3):69-71
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合理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以职业考证相关课程融入日常专业课的教学计划为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立了"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双证书"中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中职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现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自编《中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测验》对中职教师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并对10名专业教师和10名班主任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调研结果显示,中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初步认知,具有中等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且在性别、教龄、职称、教师类型、是否担任班主任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中职学校可以从强化中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准入条件、加强中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完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和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中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积极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查维康 《成才之路》2012,(22):68-69
中职机电专业是一个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只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它既是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教师要分析中职机电专业教育现状,探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围绕电气技术教育专业免费中职师范生培养方案,将"学术性"的专业教育、"职业性"的技能训练和"师范性"的教师基本素质养成教育紧密结合、相互衔接、融为一体,构建立体多维、全程介入、知情兼顾、崇尚实践的电气技术教育专业免费中职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电气技术教育专业免费中职师范生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学术性实践模块、职业性实践模块(维修电工)和师范性实践模块等三个模块。采用基于"完整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学,按工作过程组织设计,以完整工作过程为纽带,以岗位任务为中心,以"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为主要内容组织课程,实现免费中职师范生"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针对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从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教师素质、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中职教育的整个过程,多头并进,努力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加强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中职学校应该采取的途径和策略,是有效促进中职学校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针对职技高师院校电气技术教育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从强化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出发,以构建课程群为切入点,探讨了层次化支撑与紧密衔接的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对培养"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完善中职师资培养体系和推动教师培养专业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要重视能力培养,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现.以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思路是:以"竞赛活动"为驱动,构建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以系列产品(服务)为驱动,构建专业能力课程模块;以"情商培育活动"为驱动,构建社会能力课程模块;以"大案例"为驱动,构建"一体化"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中职化学课程力求突破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必需、够用"为原则,量身构建具有基础性、实用性、针对性,与学生现状及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相关课程零距离对接的服务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构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核心工作。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3+2分段贯通制"衔接教育中,应按照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原则,通过岗位分析,准确定位中职与高职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避免课程重复与脱节,为中高职教育的顺畅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的深入推广,中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由于中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型精英,因此,中职院校需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我们对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也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将项目教学法与一体化教学相互渗透,并针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需要构建完善的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文章简述了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了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希望为中职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解冬梅 《现代教育》2014,(11):36-37
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初中级技术人员。根据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的不同,该专业可设服装设计方向、服装工业制版方向、服装制作工艺以及服装营销几个培养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实施、补充各模块课程体系教学。  相似文献   

15.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职旅游专业应该按照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科学设置课程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服务地方为落脚点的基本思路来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宽基础,多方向"的培养目标,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同时给学生留下个性发展空间,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当前中职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很多中职专业在采取这一新的模式之后,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并且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机械教育除了应当按照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还应当培养学生基本的国民素质。中职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面对很多问题,牵涉众多环节,想要协调这些环节,就应当注意教材的一体化、教学与实践的一体化和学科一体化等方面的内容。本文根据中职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以下探究。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中职教育的现状和中职学生的特点,改革创新中职会计教材,构建以会计岗位模式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教学培养目标与市场职业能力需要完美对接”的专业教材体系及教学模式,具有较高价值的原创性,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及教学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师范专业认证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枣庄学院化学专业立足教师教育特色和区域发展需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重塑育人环境、重构课程体系、重组实践活动、重建‘三讲’模式、重设第二课堂”这“五重”模式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建设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教育实践基地,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打破制约学生实践能力的瓶颈,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组织博罗中等专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师下企业多方调研后,对促进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发展所做的思考。主要涉及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方向,以岗位需求加强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建设,改进教学方式和教材选用,促进物流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见建议,并提出将学生的物流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专业能力的标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广州地区中职教育基础化学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现状的分析,试图寻求适应市场及学生就业、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发挥中职化学课程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在"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建设中职教育课程、积极实施分层教学、以生为本构建发展性学业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