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最近上海新闻界出了两则内幕新闻,一是文汇报一骨干记者用电脑将储存的几百篇稿件像消磁一般消掉了,好在编辑部补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据说该记者已被开除出记者队伍;二是5月24日拿到当天新民晚报,又被头版一奇异现象惊呆了,当日刊出的“今日论语”上的一文“小徐与老徐”,好象哪里见过,似曾相识,刚巧解放日报记者王国天同志来访,与我一起看此报,他说记得不是昨日就是前天该报刊过此文,我急忙找出前天(22日)那份新民晚报,果然在头版同一位置刊过此文,标题、文字、作者署名,一一对照,几乎完全相同,这不得不使我这个年近五十、有几十年读报史的人有一种惊诧不已的感觉。这现象似乎过去从没见过或从未发生过的,那看大样的有关编辑难道就那么浑,难道连两天前已在头版赫然刊登过的稿子(从版面处理看,应该说是  相似文献   

2.
刘建新 《声屏世界》2008,(12):66-66
山西省洪洞县霍宝干河煤矿矿难发生之后,各路“记者”闻风而至——不是为了报道真相,而是领取矿主发放的“封口费”,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无怪乎有国际舆论惊呼:“大陆新闻界最耻辱的一幕”。  相似文献   

3.
手边有几个有趣的材料,不妨摘引如下:①五届全运会,上海队与广东队足球决赛一百二十分钟零比零,发点球决胜负,上海队险胜。电视记者采访踢进最后一次决胜球的队员:“你当时踢这个关键球时,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4.
经常在一些非档案专业报刊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标题:“××珍贵档案在××档案馆被发现”,偶尔类似的新闻在档案专业刊物上也会“露一下脸”。读罢,总感觉是叫人搔了一下脚心——乐的不是地方。想来,  相似文献   

5.
从1979年以来,大学生中掀起一次次“读书热”。这一现象表明,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大学生处在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位置上。大学生的“读书热”大体上有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1979年,随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十年动乱”的反思,“民主、自由”口号的提出,  相似文献   

6.
王玮 《中国广播》2007,(8):22-23
广播剧创作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低谷,难有起色。业内人员在探讨其生存、发展时,总是从一些具体的剧目展开讨论,以图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目的。这总不免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广播剧年年评奖,年年有几部优秀的作品产生,但广播剧大局难有改观。笔者认为,广播剧生存之难,发展之痛,不在局部而在整体。故广播剧的生存发展之道在于战略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报载:一个自称“新三毛”的人,以其“在几十个国家举办过演唱会并获奖”为名行骗于社会,也使不少新闻媒介受骗上当,纷纷为他扬名。 谎言腿短,假的成不了真的。“新三毛”行骗术揭穿后,所谓《新三毛流浪记》也因人告发而胎死腹中。但是,这一案情得出的教训却发人深思。其破绽百出的骗术为什么能畅通无阻,屡屡得手,个中缘由值得探究。 政治思想素质不高,缺少采编人员应有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记者上当受骗,甚至随波逐流的主要原因。“新三毛”自称去过数十个国家演出,但是他竟连一本出国护照都拿不出来。“新三毛”四处行骗,骗术相当拙劣,但仍有“热心”的记者“可怜他”;有的记者承认那些文章“除了性别是真的外,其他一切都是假的。”更有记者自己承认,早就看出“新三毛”不对劲,可就是懒得打个电话去核实。人们要问,记者的党性原则和政治责任感究竟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8.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农业机械产品与技术系列专题数据库”的建设,阐述高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指出高校图书馆制作专题数据库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去年八月间,我们从一张科技报上,看到了一篇题为《航海夏令营参观青岛“水族馆”随记》的通讯,还配了两幅照片。不久以前,我们又在其他一些报刊上陆续看到了“水族馆”的名称。这不禁使人想到有关民族宣传中的一些问题。回忆在五十年代末,全国各地的一批少数民族代表和民族工作者齐集青岛,看到鲁迅公  相似文献   

11.
1922年美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李普曼发表的《公众舆论》一书在美国学术界引起的巨大反响。书中李普曼强烈抨击了传统参与式民主的弊端,认为公共舆论含有非理性因素,而日益发展的大众传播的再现化手段更是不利于公众把握社会议题,公众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只能带来社会的混乱。作为美国传统参与式民主的积极倡导者,杜威则为参与式民主正名,指出大众传播能够促进公众意见沟通,是公共舆论形成并影响公共事务的渠道之一。本文旨在将"李杜之争"简做梳理之后将其二人有关公共舆论的观点放置新媒体环境中以作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王会丽 《大观周刊》2012,(10):185-185
“抓阄”在现生活中很常见,人们要在若干个问题中选择其一时,在没有很好的办法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抓阄”的方法。但在“抓阄”的过程中许多人认为先抓比后抓机率大,都想先抓而不愿后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看这样一个问题,学校举行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中,要从班上的50名学生中选择1人。在决定谁去的问题采用了“抓阄”制。50个阄中只有一个写有参加,其余的全是空白阄,50名同学按照排定的顺序从中各抓1个,以决定谁参加。那么,先抓还是后抓(后抓人不知道是先抓人抓的结果),对每个同学来说公平吗?也就是说,每个学生抓到“参加”字样阄的概率相等吗?下面我们进行具体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3.
昨夜看电视剧《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苏禄国王病逝,永乐帝派人来宣读吊唁的诏书,其中有感叹词:“於戏”。这本来是我国古代文章中常用的感叹词,其音其义与“呜呼”(或“乌乎”)全同。据颜师古在其《匡谬正信》中考证:“古文《尚书》悉为‘於戏’字,今文《尚书》悉为‘呜呼’字,而《诗》皆云‘於乎’,中古以来文籍皆为‘呜呼’字。“这是“於戏”的来历。其实后世  相似文献   

14.
某报有篇杂文,写得洋洋洒洒,在引述了顾亭林先生一段话之后发挥道:“平心而论,我以为顾亭的这位林先生所说的有点绝对化”。读了这句话,不禁令人瞠目咋舌,因为这篇杂文的作者把“顾亭”当作地名,“林”当作姓,而竟不知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别号亭林。那激发人们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的名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是在他的名著《日知录》一书中提出来的。顾炎武字宁人,别号亭林,江苏省昆山县人。那位作者只知顾炎武的名字,而不知古人还有字和别号。古人那么多,记不得字和别号尚可谅解,无知偏又故作高深的借题发挥,就未免令人嗤笑。  相似文献   

15.
佚名  朱力 《出版参考》2007,(12):53-53
“甲”字是人人认识的最简单的中文字之一。它除了做某甲某乙之“甲”以外,还有些特别用途。比如说,常见报章杂志用“身怀六甲”说某人怀孕。人人皆知“六甲”应指孩子.可是为什么呢?怎么不“七甲”、“八甲”呢?  相似文献   

16.
从“万无一失”谈起郑梦熊经常听到社会上流传的一种说法:“无错不成报”。这是人们对一些报纸差错多表示不满。其实,绝大多数新闻单位对消灭差错是十分重视的。记得前几年在一次中央主要报纸的编校质量抽查评比中,人民日报差错率很低,受到表扬。在那次抽查中,差错率...  相似文献   

17.
5月1日中午,北约在对南联盟科索沃发起的又一轮空袭中,用导弹击中了一辆正行驶在卢扎奈小镇一座桥梁上的公共汽车,汽车被拦腰炸断后一半栽入河水中,造成至少23名乘客当场死亡的悲惨后果。此前,在4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中,首都贝尔格莱德遭到了自3月24日北约发动空中打击以来最大的一次轰炸。当天夜里,北约飞机的轰鸣声、炸弹的爆炸声和南联盟防空军的炮火声彻夜未断。空袭中,南联盟军队总参谋部大楼、国防部大楼和外交部大楼分别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这些大楼附近的民居也未能逃脱厄运。在轰炸现场,…  相似文献   

18.
19.
20.
争当“电脑户”振省最近,关于发达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报道为各家传媒争相刊发。于是联想到前些时日的两则消息;一则是中国青年报记者写稿全部告别纸和笔,与报社的联网实现了远程数据通讯。记者只要接通电源和直拨电话线路,即可写稿,传稿,一篇千字新闻,几秒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