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韦君宜     
许觉民 《出版参考》2006,(26):36-37
在60年代前,我知道韦君宜这个名字,她在编团中央办的《文艺学习》,但是我并不认识她.60年代初,我工作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因故人事大变动,1957年社长冯雪峰被划上右派而下台,1959年,接任的社长王任叔(巴人)又因大谈"人情、人性"而被免职,因此这个"社长"的交椅就一直空着.  相似文献   

2.
应《中国地市报人》编辑部之约,为“社长总编风采”栏目写一篇文章,提起笔来我感到惴惴不安。毕竟《准噶尔时报》是有着60年光荣历史的地市党报,在60年的风雨历程中.有多少报社领导和同志们都默默无闻地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贡献,为报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历史的长河中,我这个总编辑实在是做不足道。要谈在这个团队中和大家共  相似文献   

3.
社长心中要有一本实帐●若谷社长作为出版社的经营管理者,对出版社的经济状况要有一本帐。这个帐,必须是实帐,而不是虚帐。笔者之所以提出“实帐”这个概念,是因为有些出版社的经营管理者盲目满足于出版码洋增长数,而对本社实际的产出水平心中无数。比如某社80年代...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25日晚,备受瞩目的“相约美丽——2005环球小姐中国赛区总决赛”颁奖典礼在云南昆明民族村滇池大舞台落下帷幕,在与来自北京、云南等赛区的49名佳丽经过激烈角逐后,21岁的四川选手陶思媛一举夺得了“环姐中国小姐”的桂冠.同时还获得“最具人气小姐”和“最具活力小姐”两个单项奖?当陶思媛戴上象征荣誉的皇冠时.她不由一阵哽咽:“现在.虽然是我站在这个舞台上享受着成功的光荣,但在我成功的背后却有人为我付出的心血更多.她其实更应当和我一起站在这个舞台上.这个人就是生我养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一个中国女孩来找我.她在我的办公室里东瞧西看,忽然乐得跳了起来.原来她看见了一张我身着红军军装的彩照.这是去年冬天我去延安采访时,特意站在“中央大礼堂”前留的影.我,身为加拿大《环球邮报》驻北京分社社长,摇身一变,变成为30年代中国的女红军,这种时空交错的念头使我十分激动,当时我忘记了许多规矩、纪律,换了衣服,像模像样地当了一回“革命者”.  相似文献   

6.
昨天晚上在学院机房值班.忙里偷闲踩了踩《档案界》,不想却被一位等待上机的女生“逮了个正着”.她问我是不是学档案的.我当时正头脑发晕.一时没反应过来.还真以为她有什么特异功能之类。看着我迷茫的眼神.她指了指电脑屏幕说:“我也是学档案的.对这个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7.
“燕风”友人今何在?──忆摄影美学家、散文家朱枢萧赛30年代末期,我才十八、九岁,在光华大学附中及国立歌剧学校当学生。当时成都有一批热爱文学艺术,与我同样年轻的朋友,欢迎我参加了他们的“燕风文艺社”。社长正是青春年少,才华逼人的朱枢,笔名仲孙憬虹。《...  相似文献   

8.
宗蕾 《出版参考》2005,(7S):8-9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是学数学专业的,他说自己对数字很敏感。员工也说,王社长的这个特点突出反映在他对出版社销售指标的关注上。可是王社长又说,在某种意义上,出版的经济效益并不是最重要的.出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是有机的结合。从下文,尤其是他讲的“叫驴”的故事和人权困惑,就能理解一个出版人的神圣使命了。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烂”十年之久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得批准复社。当时,我是以原社长林呐为首的“复社三人筹备小组”成员之一,一面从各处将已星散的人员召回,一面还要积极准备开展编辑工作。这后一项工作,由于原先就是我负责的.所以要由我提出总体编辑构思。  相似文献   

10.
《出版广角》主编来电约我采写薛德震和杨瑾这对伉俪出版家,这个题目马上吸引了我。近年来我一直在从事出版报道,熟悉并采访过不少出版社社长、总编,像薛德震、杨瑾这样夫妻都是现任出版社社长,而且是荣获“优秀出版社”称号的一流大社的社长,在全国出版界可谓绝无仅有。薛德震,是我国第一大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党组书记、社长兼总编辑、编  相似文献   

11.
观其 《青年记者》2009,(17):88-88
这些年.我一直从网上看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一直在改变。8月3日下午,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次网谈,应该有很多人关注。人民日报“第一大报”的地位使然。张社长仁厚长者,实话实说。我看了并保存了在线交流的文字实录,受益匪浅。最近,又翻出来看.觉得很有必要粘在这里。仔细看看,值得。哪怕您之前看过,再看看也值。以下是摘录的部分文字。  相似文献   

12.
本刊从这期起,新辟专栏《总编辑角色谈》,以期对“总编辑”作一认真研究。《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而彪炳史册。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就因为她拥有马克思这样的主编。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记述世界风云人物的《领导人》一书中,写过这样的话:“我在新闻界认识的一些领导人——例如亨利·鲁斯——比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在世界的影响更大。”由此可见,总编辑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日常的事实也是,新闻界内外,在谈起一家报(台、社),总爱打问她的总编辑(台长、社长)是谁,对总编辑的议论,或褒或贬,也最多。但总  相似文献   

13.
正确理解和实行社长负责制赵世星几年来,出版界进行了许多改革,在领导体制的改革上实行了社长负责制。对此如何评价,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如有人说社长负责制容易发展成“个人独断专行”,“走错航向”,而党委领导下的社长、总编负责制,既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又可...  相似文献   

14.
凭江遐思     
陈响平 《湖北档案》2005,(10):32-32
人们珍惜每一班远行的机会.而越是靠近的景致.往往去得最少。面对名山大川,人们往往趋之若鹜.而对近在咫足的景观.总想着有的是机会,并不那么刻意去,因此许多地方,即使就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却一直被冷落着。比如长江,虽然穿插在我们这个城市.我的居住地离她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但我却很少走近她。即使因过路需要走近她也没有细细地打量过她。  相似文献   

15.
“大社长”与“小记者”黄发兴题目中的“大社长”是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而“小记者”则是福建莆田市湄洲日报的年轻记者郑金铸。他们相隔五六千里地,是什么将他们“连”在一起的呢?说起来也许有点缘分。1985年秋,当时还是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邵华泽,去...  相似文献   

16.
不堪回首     
不堪回首星星拥有一个更辉煌的晚年是白日梦,那我的最辉煌的岁月数少年。那是文学创作也要“大跃进”的年代,我10岁,也被卷进了这个狂潮并进而作为成功的“样品”到处展览。我是“小诗人”,我参加过不少类似现在的“文学创作会”,受过很多“中央领导”的接见。这种...  相似文献   

17.
李相 《青年记者》2005,(4):22-26
韩小蕙女士是《光明日报》资深记、高级编辑、名作家。尽管她的这个“身份”是新闻界、学界众所周知的,我仍然要在章开头标明,因为我希望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可能对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的人们都能够认识她,了解她,感知她,热爱她——在多少人忘却崇高,鄙视信仰,失去追求时,韩小蕙以她柔弱的双肩、手中的笔,始终坚持职业操守,坚持人的良知,坚持人生真善美情怀。而且贵在“始终”,这是多么难得啊!  相似文献   

18.
总编辑位退笔不退程关森我当了10年鹰潭报总编辑,当时未设社长,确是一报之“总”:大至办报、抓钱,小至吃喝拉撒、住房就业,无一不“包”,无一不“总”,工作显然是忙的。除了总编辑这个行政职务,我未敢忘记自己还是个记者,而且是高级记者,还有带头采访、带头写...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1988年第6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编者注:应为“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的文章。文中说:“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由总编辑领导报社的采编业务,总经理领导报社的经营管理,总编辑、总经理共同对社长负责。”並说这是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得出的“报纸的最佳领导方式”。我对国内外报纸的领导方式没有研究,只是觉得这个提法不怎么确切。既然是“社长领导”,就应该由社长负责。领导怎么可以不负责呢?从文中所  相似文献   

20.
在52年以前,我有幸被介绍到在长沙新创办的国际新闻社工作,名记者范长江是这个社的社长,我从此就当了他的一个学徒。我随长江工作了两年,以后由于皖南事变后国新社在国统区的机构统统被封闭掉,我就再没有同他在一个单位工作,但是,我作为国新社这个革命组织的成员,还继续受到他的多方关照,他办新闻事业的思想和作风,还一直影响着我。长江比我大7岁,他在20—30年代,正好经历了国内许多重要事变。他当过兵;参加过“八一”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