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伪思维”现象,即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有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数学思考不一致。课堂中的“伪思维”一旦形成,学生会不顾教师的教而“我行我素”,从而形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收效甚微的低效课堂。因此,小学数学课堂要时刻警惕学生在课堂中的“伪思维”现象。笔者以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应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2.
吴品培 《广西教育》2012,(18):80-80
初中生的数学知识不仅来自于课堂,也来自于实际生活。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曾有人说,数学教学就是传授社会经验。其意思是,数学知识也是一种社会生活知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通过联系生活的数学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从心理上接纳数学,产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和亲切感,  相似文献   

3.
数学新课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探索意识、实践能力。具体地说,要摄取生活现象;感受生活细节;表演生活情境;妙用生活数学;与时代共进步。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灵感是教师以长期、专注的思考为背景,在面对某个问题时突然出现的、转瞬即逝的创造性思维状态。教学灵感具有突发性、创造性、即时性和准备性等特点,它客观存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及时捕捉教学灵感,有助于教师点亮数学课堂。1.生活原型启发:从学生的学习源头捕捉教学灵感。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体现为相互支持的关系(生活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加以解决,同时数学问题的思考有助于解释生活现象),还体现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吴正宪老师并未置学生于不顾,刻意追求课堂上的“尽善尽美”,而是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敢于放手让学生思考,并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提倡发表个人意见。例如在“可能性”教学中,吴老师问:“怎样使摸到的水果糖可能性大﹖”一个学生回答:“减少奶糖块数。”另一位学生回答:“增加水果糖块数。”按常规,本环节可以结束。“还有其他方法吗﹖”吴老师在耐心等候,给予期待。“把水果糖放在奶糖上面”一个稚嫩的声音冒了出来。让所有听课教师大开眼界的是,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成年人的框框套住,他们能从…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思维训练落到实处是课堂的灵魂所在.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有效数学课堂中的思维训练. 一、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寓思于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再加上有些知识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效率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但我们非常遗憾地看到:为了所谓的"教学效率",一些数学教师还在沿用固有的教学模式,置学生的全面发展于不顾,只注重知识与结论、例题和习题,沉迷于题海战术,使“减负”成为空谈;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是进行“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课堂中的主角,这无疑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开放教学,让数学课堂在开放中现精彩。一、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放飞思维生活中的事例往往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灵感。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放飞思维,有效学习。请看下面《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一个教学片段: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百分数的例子。课前,同学们搜集了生活…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和反馈过程,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进行的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这种信息交流一般都要符合学生的情感习惯和思维定势,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然而,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置学生正常思维定势和理解意向于不顾,有意反其常而行之,这就是教学中的“反弹琵琶”。实践表明:恰当地运·用“反弹琵琶”技巧,往往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新异感和吸引力,引发学生强烈的关  相似文献   

10.
数学即生活.而生活最本真。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明确“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数学是用概念思维的。从数学的发展过程看,数学概念凝聚着人类认识事物的思想精华。“如何确保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了数学学科教学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和方向。“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提供教学知识所必需的课堂环境,而且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笔者通过把“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概念教学中的研究.意在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为情境教学的进一步推广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标教学的推广过程中,一些课堂出现了偏重“生活味”,忽视“数学味”的现象.那么,到底什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味”呢?根据当下有关“数学味”的不同看法,阐述了一些对“数学味”的认识:解决问题时过程的逻辑性和结果的准确性,本质是一种客观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思维活动,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在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三种思维活动:数学家或作者的思维活动(隐含于教材之中);教师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某种意义说,“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具体来说,要突出以下三点:①数学教学不应是“结果”的教学,更应是“过程”的教学。数学活动的教学,即要把知识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在数学教学中找准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把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带进学生视野、带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在八年级(上)第八章第二节“中位数与众数”这一课程的设计中,我充分…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 ,一篇成功的课例 ,应该具备四个特点 :教学材料新颖鲜活 ,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意蕴隽永 ,能反映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行为 ,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凡响的创新活动 ;教学结构疏密合理 ,能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折射出学生异彩纷呈的思维亮点 ;教学语言饱满深情 ,能表现教师的教学素质和师德修养 ,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 .课例《雪花曲线的初步研究》(以下简称“课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是研究性学习模式成功运用的典范 .让“雪花飘进”高中数学课堂 ,其高度“病态”的“几…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说过:“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指出了教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本文就以此思想为指导,从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指出 :“在教学时 ,应当注意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 ,从而发展它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当前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又要提高教学质量 ,其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中应遵循教学大纲指出的要加强思维的“过程”教学 .1 把知识系统化在教学中 ,应当从系统的角度学习知识 ,置知识于系统之中 ,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 ,深入其本质 ,渗透数学思想 .例如 ,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 .  图 1    图 2    图 3图 1是以点O为顶点的一个平角 ;把AB绕O点…  相似文献   

17.
马培泉 《教师》2012,(34):26-27
“新课标”强调教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的眼光去获取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感悟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的过程。本文就如何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优化课堂效益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变式,数学课堂教学之法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1].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本质的教学[2].在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实验以来,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部分数学教师有失偏颇,在课堂教学上有很多极端的现象,诸如:打开电脑,关闭人脑;让课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地“动”起来;让课堂充斥“情境”,让“人文”溢满课堂[3]等,就是例  相似文献   

19.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缩短数学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用生活问题激活课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巧用于课堂,生动的生活数学事例活用于课堂,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让数学课堂时时洋溢着生活气息,更富有情趣和魅力,使数学课堂学习更加自然有效。  相似文献   

20.
数学起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生活”,从数学与之所依附的学生亲身体验的现实之间去寻找联系,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生活。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的教师,必须着眼于“生活知识数学化”,使学生领悟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着手于“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念认识世界,用数学的方法改造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一、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拷问与应答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生活进入课堂,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而我们的传统数学课堂通常是一种以抽象而陌生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图表等符号体系为主搭建起来的知识场景,呈现给学生的也是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它与学生生活有许多差别和距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量经验和图形直觉都难登教学世界的大雅之堂。说的极端一点,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而教学世界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