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或小蕾初绽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花的海洋中有几朵"无精打采"或"半萎半枯’的小花。是任其自然,还是多费心思去探究如何让他们融入花海中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认真仔细地揣摩学生心理,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有的学生无精打采,认为体育课总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地反复练习,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而"半萎半枯"则主要由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或骄艳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花的海洋中有几棵“无精打采”或“半枯半萎”的小花。是任其自然还是多费心思去探究如何让他们融入花海中呢?有的学生无精打采.是认为体育课总是跑呀跳呀让学生反复练习.枯燥乏味而又厌烦;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花圃中那一朵朵或小蕾初绽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花的海洋中有几棵“无精打采”或“半萎半枯”的小花。是任其自然,还是多费心思  相似文献   

4.
一、思想品德活动课,让课堂“活”起来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一种活动。既然是活动,就要“活”起来、“动”起来。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学生则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压抑,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俯首帖耳,盲从依附。因此,思想品德活动课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让课堂“活”起来,只有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才能把学生从“闷课”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郭颖波 《成才之路》2012,(15):58-59
体育课包括室外体育课和室内体育课,每当上室内体育课时,有的教师会让学生自己上或者“卖”给其他课任教师,学生对于室内课的积极性也不高,一听说要上室内课就是一片“唉、唉”之声,没多少兴趣。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提高自身素质。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体育教师是课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要想上好一节精彩的室内课,体育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自觉加强道德理论学习,热爱教育事业。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体育教师都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学生。其次,体育教师除了必须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全面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科技知识和相关学科的文化底蕴。体育教师只有达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境界,才能在讲课的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政治这门课,往往被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就少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便成了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在教学中就要运用“愉快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王荣 《江苏教育》2007,(22):58-59
“今天有体育课。”窗外走过的孩子向同伴说道。虽然看不到他的表情,但可以肯定他说的时候是美滋滋的,且心情必定不错。是啊,体育课常常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反过来,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满头的大汗、成功后兴奋的呼喊、失败后涨红了脸却又不服的窘态以及学生兴趣意愿调查表中对体育课的肯定,又成为我——一个体育教师简单而快乐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马娟 《吉林教育》2004,(6):35-36
关于写作的秘诀,欧阳修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可见,写作具有习得性,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要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而大量的写作实践,就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乐学”、“善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学和善学呢?  相似文献   

10.
激发情感 乐教乐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体育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消除体育课的枯燥、乏味,就要在课中多添加新生事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体育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动起来生龙活虎。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一、上好第一节课,开启兴趣的大门 有一位老教师说过,上好第一节课,学生会喜欢你半年。虽说有点夸张,但道出了第一节课的重要性。在第一节课上,要尽最大可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上课时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当然,多数学生会说,因为考试要考啊。我说学习生物有三个原因:第一,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曾经为了“人是什么”持续争论了好几个凿纪,并发出了“人啊,认识你自己!”的感慨。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学习生物科学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的宗旨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全面发展。三是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四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我在教学实践中懂得了要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改“学生从来不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从不能针对教师讲解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其次,要改“经常是教师问。学生答,众生听”。再次,要改“教师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教师只叫优等生只说出正确答案”。凡此种种现状,都是客主错位、教与学错位、授知与育人错位、整体与个体错位的集中表现。我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培养学生爱提问,多讨论,多思考的好习惯,创造民主平等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划一划”、“写一写”、“练一练”、“查一查”、“说一说”、“想一想”,让更多的爱迪生从我的课堂中走出。最后,要克服“注入式”教学。创造“自主式”,痛改教师一讲到底的顽症,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就要努力实现强化教师角色换位,变“主宰”为“主导”;强化学生地位换位,变“被动”为“自主”。  相似文献   

13.
俞向阳 《江苏教育》2022,(73):60-62
一堂好的体育课,要做到“三有”,即:课前钻研要慎思,让学生有期待;课中实践要笃行,让学生有享受;课后反思要追问,让学生有回味。  相似文献   

14.
陈晓玲 《新课程研究》2009,(11):120-121
杨振宁教授在对中美学生的对比中谈到:“中国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学生则学得少,却悟得多。这就是中国教育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周玉仁教授认为:“教学中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纵观我们的教学,学生总是被塞得满满的,哪有时间悟自己所学的东西?要学生悟,就要给他们一些启发、一些思考的余地和能够自由控制的时间。这时,教师就要学会“等待”,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等待艺术,让学生的思维更精彩?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林建江 《河南教育》2005,(12):40-40
那天早操后,体育老师对我说起一件事:“你们班的张小胖几乎每次上体育课都要找理由搪塞训练。这不,上周五体育课跑步时,他掉队了,我让他跟上队伍,他态度凶得很啊,还说什么‘你不知道我跑不动吗’……”说完,无奈地摇摇头,听了这件事,我心头一震;  相似文献   

16.
每次上课前,总有一些学生围着我问:“老师啊,这节课玩什么?”那时,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难道我一个小学体育老师仅仅就是一个带孩子玩的“孩子王”吗?学生们对体育课的认识难道仅仅就是玩吗?但我还是和颜悦色地告诉我的学生今天玩什么: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等。通常我很有可能会对学生大声训斥:体育课怎么是玩呢?你就这一点见识?应该说“学习”!今后说话你一定得注意。学生会伸长舌头,溜之大吉。  相似文献   

17.
杨振宁教授在对中美学生的对比中谈到:“中国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学生则学得少,却悟得多。这就是中国教育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周玉仁教授认为:“教学中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纵观我们的教学,学生总是被塞得满满的,哪有时间悟自己所学的东西?要学生悟,就要给他们一些启发、一些思考的余地和能够自由控制的时间。这时,教师就要学会“等待”,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等待艺术,让学生的思维更精彩?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伏贵芹 《学周刊C版》2011,(5):132-132
有一次,我班的美术课代表跟我提意见:“老师,你跟美术老师说说,给我们上一节美术课吧。”那渴望的目光让你无法拒绝。事实上,做班主任或美术课或体育课的老师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为什么美术、体育课等这些所谓的“副课”这么受学生的欢迎呢?相反,我们的数学课不上,会有多少学生关心呢?这不值得我们数学老师去思考吗?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三段式"教学模式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熟悉的,然而传统式的"三段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在传统"三段式"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因此体育教师就要在课下多花时间,思考以怎样的方式促进体育课的高效进行。而在体育课中合理安排游戏教学则能让学生更喜欢上体育课,也是新时期对传统"三段式"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工作的需要,笔者进课堂听课多。听的课多了,也便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目前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使用“集体回答”问题的多,而用“个别回答”问题的少;素质差的教师,质量差的课,学生“集体回答”的多,“个别回答”的少;素质高的教师,质量高的课,学生“个别回答”问题的多,“集体回答”的少。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何种方式回答问题大有探究的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