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月杨再隋先生发表他的学术报告《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总结了语文课堂上出现的虚、闹、杂、碎、偏等问题,认为这些现象的存在,使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由此,他发出“语文课又怎么了”的诘问,同时质疑:语文课该是什么样?语文课该怎么教?基于这样的理性审视,杨教授提出语文回归的理念——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即平平淡淡教语文,  相似文献   

2.
2006年1月杨再隋先生发表他的学术报告《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总结了语文课堂里出现的虚、闹、杂、碎、偏等问题,认为这些现象的存在,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同时质疑:语文课该怎么样?语文课该怎么教?基于这样的理性审视,杨教授提出语文回归——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即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且歌且行,且行且思,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难发现,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导致主旋律中出现了一些杂音:虚,闹,杂,偏,反映出的问题让我们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使得我们再次追根溯源:语文课是什么?何谓语文本色?有专家概括成:语文课就是学生学习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此时,我们在心底发出呼唤:呼唤语文本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地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日趋频繁,给沉闷已久的语文课章注入了新活力。在活动中,笔者思考颇多:语文课该怎样教,语文课堂的常态应该是怎样的。新课程理念淡化“教”,强化“学”,倡导语文课堂的阅读训练。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必须实现“同到语文”的课掌本色。到底怎样上教学才能实现同归课堂本色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  相似文献   

6.
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看来,语文课又该重新审视、又该自我反思了.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教什么?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教语文。但是,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许多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文”的范畴,科学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文化生活的甚至天文地理等都在语文课堂演绎着,以致语文教学被泛化为人文教育,最可怕的是有些人还标榜此为“新课程”旗帜下的新探索并乐此不疲,没有“语文”或者不是“语文”的语文课频频占据着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这是黄厚江先生提出的“本色语文”的基本理念.把这种理念[1]付诸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该呈现出怎样的风貌呢?笔者以《永之氓》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试图对此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育教学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语文要姓"语";语文课要回归自己的本色,要有语文味;语文课不要"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语文课不仅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教学要与内容分析式教学说"再见"。但语文味是什么?语文教学的本色是什么?笔者以为,语文教学的本色就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因此,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该是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是什么?是烦琐的讲解、讨论合作,还是多媒体展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从体现语文自身的特点出发,回归本色。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才算是一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这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其《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中说得好:"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想,这也许就是"本色语文、简单语文"的真谛吧。  相似文献   

12.
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语文课堂才能与时俱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课不是养人眼目的表演,要还原语文本色,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时常听到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课是越来越难教了!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些尴尬。小学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对当前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了剖析,呼吁语文教学要还语文本色。他列举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五种现象。“虚”: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造成“假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的实施给了语文课堂全新的模式,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课堂上出现了"虚"、"闹"、"杂"等现象,使语文课失去了本来面目,把简单的知识变得复杂化了。因此,要还原语文本色,要简单学、平淡教、扎实讲,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张复兵 《考试周刊》2011,(90):36-36
语文课的本色是什么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与之相反,有的课堂又似乎太过贫乏.教学教师没有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至于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这样两个极端走向。都与语文的本色格格不入。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得出色,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的实施给了语文课堂全新的模式,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课堂上出现了“虚”、“闹”、“杂”等现象,使语文课失去了本来面目,把简单的知识变得复杂化了.因此,要还原语文本色,要简单学、平淡教、扎实讲,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同样的道理,语文课不能光“把人田”而“荒已园”,也应“删繁就简三秋树”。尽可能的把于目标不益或虽有益或效果不明显的东西去掉。也即是把“根”留住,回归语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18.
<正>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热闹了。一些语文公开课、优质课存在虚、闹、杂、偏等问题。在这五彩缤纷、沸沸扬扬的表象里,学生学到了什么?能对所学的内容真正掌握多少呢?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本色语文呼唤,对语文回归本色热切关注。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是要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充实,教学效果才会明显。下面仅就拼音教学这一点谈谈如何体现语文本色的。一、平平淡淡学拼音拼音教学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后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说普通话的工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既要记住抽象  相似文献   

19.
田俊萍 《学语文》2013,(1):27-28
一提到初中语文教学,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说过语文这门课没有什么可学的,也没什么可教的,教不教、学不学区别不大。笔者甚至在某段时间也产生了这样一种困惑,日常教学中偶开玩笑说:"谁要我的语文课,反正多一节少一节也无所谓。"实际我心里很明白语文教学的地位很重要,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突出语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20.
当前语文教学中,确有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困惑不解。面对新的课改理念,他们茫然无措,无所适从,教学方法非“左”即“右”,只有形式而少有实效的课堂现象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不甚理解,二是对语文课的基本特征尚不清楚,于是教学中机械照搬模式,邯郸学步,结果迷失了自我。语文课该怎么教?语文课堂教什么?这成了摆在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大问题。而相比之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故本文就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略谈浅见。语文课堂教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