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窦玉荣 《现代语文》2010,(8):155-157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全面”是指人的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中的和谐与均衡。全面发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各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现代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林昕 《现代企业教育》2006,(18):105-107
大学生个性发展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创新人才的需要.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为促进大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加强大学生个性发展教育.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育人的理念,正确处理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个人主义的关系,关注大学生“另类、异常“的表现;其次,在管理方法和途径上真正实行学分制、导师制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等;最后,鼓励大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将大学生个性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真正纳入高等教育目标体系中.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个性发展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创新人才的需要。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为促进大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加强大学生个性发展教育。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育人的理念,正确处理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个人主义的关系,关注大学生“另类、异常”的表现;其次,在管理方法和途径上真正实行学分制、导师制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等;最后,鼓励大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将大学生个性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真正纳入高等教育目标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专业人才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在主体性全面提升基础上发展鲜明的个性。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电类专业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开展差异发展教学是今后的改革方向,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赵伟 《教师》2011,(18):111-111
当今社会,要求学生必须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知识型人才,尤其是个性发展要体现其独特性。而体育课正是学生施展个性很好的舞台。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个性是全面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加俊  时伟 《教育与职业》2007,(36):144-145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二十多年,实际成效却不大,主要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对素质教育认识的一些误区: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截然对立,全面发展等于全面优秀,排斥、否定专业教育,实施主体只有学校来承担。文章在认识素质教育实施必然性的基础上对这些误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一些措施,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满足学生的生存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将道德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正视当前实践"以人为本"的实际境遇的基础上,通过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将"外铄"与"内发"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个性培养与社会规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路径,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现行基础教育的弊端和文理不分的教育改革出发,阐明了“用个性发展开发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中得到了“用个性发展开发全面发展”的优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的视角,探究“关心型”师生关系与课后服务本身的内在联系,强调课后服务中“关心型”师生关系体现出“以人为本,凸显学生主体性;集中民主,呈现动态发展性;全面关注,体现多维连续性”等表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教师认同感和服务价值感,增强学生自主性和德育实效性,实现教育情感性和整体性相融。坚持关爱尊重与适当要求相结合、关注生存与关注存在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积极运用“对话“”实践“”榜样“”求证”的方法,构建课后服务中“关心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后服务乃至教育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文主义者、继海德格尔后现象学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萨特 ,其哲学观和教育观是市场经济和商品消费异化人的产物 ,是对科技主义中“无人教育”的否定。在“存在先于本质”第一哲学原则下 ,萨特的教育个性化思想主张学生的自由选择 ,自我发展 ,自主生成 ,而反对社会和教师对学生的外塑。这对我国当前教育中学生、学校无主体性 ,无个性 ,“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状况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我们须吸取其精华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所用  相似文献   

12.
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赢得国际竞争的关键.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的本质.大学作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教育活动的作用,努力培养创新人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要以学生的成人成才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地成长与成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通过全面发展和发扬个性相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做事和做人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促进人的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燕新 《中国德育》2012,(23):61-61
问:我们经常会看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术语,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全面发展的“全面”主要不是一个量的概念。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关注体现全面的基本方面而非一切方面。个性发展的理念不仅更靠近了创造教育 ,也对德、智、体、美形成更确切的理解。衡量社会发展积极意义的基本标志之一是社会为丰富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条件 ,衡量教育的积极意义的尺度更应在此。  相似文献   

15.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改革开放后传入我国,立即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但至今人们对它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将其内涵理解为狭隘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其内容仅局限于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其实现途径追求可操作性并将其模式化等。由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深远,它涉及人才培养目标导向问题,有必要对其深刻内涵再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推行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必然.柳斌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性.”这一观点昭示了教育对人的回归,从“人本位”意义上确立了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在深远的理论背景上,“主动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对本质力量全面占有学说的实践与实现.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主动发展”是基本要求也是最高境界;具体表现为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的参与性、自主的选择性、自由的进取性,从而通达终极目标——发展个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吴德 《教育探索》2006,(12):42-43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是20世纪中期在苏联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它以苏霍姆林斯基为主要代表人物,主张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它也是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进一步走向融合的标志,反映了新时代对教育的呼唤。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要求的是使德、智、体、美、劳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和谐是个体自身素质的和谐,是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在的和谐,也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是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学校个体差异为基本前提的战略性命题.其直接目标在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本质在于追求优质.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政府引导与学校自主相结合是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最为重要的策略;从提升学校竞争力的角度来说,实施差异化策略是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对策;从学校具体操作的角度来说,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是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基本策略.评判一所学校是否已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应重点关注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配套管理制度及学生个性发展特征等维度,它们共同构成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指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能力、社会关系、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将人的全面发展提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作为其本质特征,将发展的对象扩展到广大人民群众,将人与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和谐纳入人的全面发展之中,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这样就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结合起来,把人的发展与“三个代表“有机结合起来,把人的发展与提高全民族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个性教育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教育的需要.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体育教育在发展学生个性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个性的特点,体育运动与个性的关系,项目设置、教学方法与个性的关系,集体教学与发展个性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手段要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从而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