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质量和效果对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能力测评存在形式简单化、内容单一化、标准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完善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或与高职院校合作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测评形式及测评主体多元化,测评内容多样化,测评标准规范化,测评指标权重合理化,测评数据的收集及处理科学化,增加测评次数等措施,优化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工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家注册建筑师制度规定的建筑师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提出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尝试改变传统民用建筑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弊端,通过探索对民用建筑设计课程考核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的整体革新,提高民用建筑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性,提高建筑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当前,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新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岗位和能力需求,从智能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工匠型人才角度出发,阐述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职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滞后,高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不足;专业能力单一,无法满足复合型人才需求;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职业能力认证标准缺失,社会培训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在新职业、新需求背景下培养智能制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界定了注册工程师制度及注册工程师级别划分的涵义,而后介绍了英国与美国注册工程师制度中的级别划分:前者通过不同的会员身份以及不同的注册工程师类别加以区分,后者则在注册过程中为申请者冠以不同的称谓,规定不同的从业范围.工程师的级别划分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和后续的职业发展.我国的工程师制度也可在原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础上通过标准的严格控制促进其与国际工程师资格的相互认可.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职业活动特点、公众责任和学制三个方面将工程人才分为工程师、工程技术专家和工程技术员三类,并界定了工程人才的三个成长阶段。其次,从工程人才类型、人才发展路径、国际协议类型以及所涉及质量标准等方面,对国际工程联盟(IEA)的六大国际互认协议进行了概念特征阐述。再次,针对"六大国际互认协议"的知识体系、毕业生特征和职业能力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翔实对比分析,总结了三类工程人才国际质量标准的共同点和核心差异。最后,结合我国工程人才分类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应根据多元化工程人才需求,分类分层次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正确把握工程科学家与其他类型工程师的培养比重,将普通本科工程教育向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引流;完善高职高专到本科工程教育的有机衔接,拓宽工程技术专家以及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通道;构建中国特色的分类分层次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积极加入多类型工程人才的国际互认协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存在测评内容不合理、测评指标和权重确定随意和测评标准模糊化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制订和完善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模型,一要使学校全面、科学、准确地对学生职业能力做出评价:二要通过评价指标导向和评价信息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三要有助于企业提高劳动人事管理效益。职业能力的测评体系可设计为以通用能力测评为主要项目进行开发,同时也建立对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测评的项目:建立量化的专业技能指标和通用职业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应用科学的方法全面确立各项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三方面的评估标准以及分值比例关系;测评体系的主体要多元化,采取教师、学生、社会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毕业生特质和职业能力框架是在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中逐渐形成的,工程流动论坛和工程大会中完善并提出。在介绍毕业生特质和职业能力框架形成的基础上,重点对协议规定为工程师、工程技术专家、工程技师三种职业发展做准备的毕业生特质和职业能力框架的具体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以为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和认证工作与国际接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学生职业能力养成为基本目标,具有典型的职业教育特征,它的提出完善了我国工程技术职业教育体系。在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三个环节上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是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职业能力是衡量高职学生质量高低的核心标准,测评模型是衡量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有效手段。基于KOMET二维职业能力测评技术的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包括情景模拟法的测评模型、心理测验法的测评模型及实训现场测试法的测评模型。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事业的发展对护士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尝试应用K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开发应用于我国的护理专业职业能力测评方案,并验证其有效性。研究结果发现,基于K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开发的护理专业职业能力测评试题具有良好的信度、难度、区分度、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基于K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型开发的护理专业职业能力测评方案可以测出学生职业能力的不同水平,且我国护士的职业成长阶段与Benner的"从初学者到专家"临床护士5级阶梯模式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非洲援外教师专业相关能力胜任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这一职业教育援外项目为例,归纳总结了职业教育援外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相关能力,分析并建立了专业相关能力模型,将埃塞俄比亚目前的职业教育师资认证体系的能力要求与我国现有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对比。在调研及评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援外教师专业能力整体符合度结果、胜任程度较高和较低的项目及对应的问题,并对援外教师人才建设和能力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满足市场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以CDIO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构建工作过程化的课程体系,设计项目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以及设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高职实训教学评价指标的缺乏,导致高职实训教学体系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为此,应构建科学可行的高职实训教学评价指标,包括高职学生实训基本职业能力和高职学生实训综合职业能力2个一级指标,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5个二级指标,以及专业基础知识、项目流程理解、文明操作安全意识、信息收集与应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20个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14.
高职道桥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按照施工图的组织、指导、监督施工,因而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成为其核心职业能力。高职"桥梁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为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应以施工图为载体进行模拟教学,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构建有效合理的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借鉴《悉尼协议》的毕业生要求与职业能力的实质等效的要求,以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为2个一级指标,逐层细化分解为9项二级评价指标和27项三级指标,并结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权重,建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目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为导向,以建筑类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为研究内容,引入建筑类企业深度参与职业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访谈、问卷等方法开展调研和论证工作,完成符合建筑类企业实际需求的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工作,在校企合作视域下构建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建筑类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7.
汽车后市场规模的逐年增长,促进了汽车服务相关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汽车服务工程职教师资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中明确了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依据;分析了汽车后市场及相关学科专业教育、汽车服务工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现状;从专业能力、普适能力和职业素质三维度标准构建了汽车服务工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内涵提升与专业建设迫切需要提高专业负责人的能力水平,但目前学界对专业负责人应具备的能力缺乏明确界定,导致专业负责人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工作缺乏参考依据,严重阻碍专业负责人队伍的建设和能力的提升。通过对高职院校中193个专业332个专业负责人的调查,构建出包括5项能力领域、16项能力单元的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能力表现指标和专业建设能力评价指标。通过两套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但为专业负责人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照,而且对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建设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相对本科教育,高职院校所培养人才的职业指向性更为明确具体。为此,高职教育对专业课程中关于实际操作训练内容的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效果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除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素养外,还包含非专业技术能力的构成因素。相对于工科而言,外经贸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非专业技术的能力因素。根据对外经贸职业的岗位分析和教学研究,结合企业人才聘用工作的考察体验,非专业技术职业素养及其培养在提高外经贸高职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京职业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位“工科为主”,以造就动手能力强的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此,瞄准市场,突出特色,大力提升办学条件,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品牌意识,设置特色专业,打造精品课程,引进优秀教师,把办学特色变成毕业生的特长,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