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志清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4,20(2):56-61
盛唐诗人以高人自我的行为准则来规范人格设计行为,这是真正的以人为中心而以适意为旨归的生存方式。他们在吸取了魏晋名士萧散放达成分的基础上,克服了执“有”执“无”的偏见,消解了内心愤世嫉俗的激烈,避免了生命和心灵受到侵害和纷扰,从人物品藻出发而走向了自然品藻,形成了与魏晋人格形似而实异的盛唐风范。与魏晋风流比,虽然都是“放达”的形态,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盛唐人骨子里的自信,魏晋人灵魂深处的自卑。盛唐诗人的这种特定化生态中解放出来的生命豪情,表现出人的真正意义上的觉醒,生成了一种崭新的人生价值取向,出落成从世俗自我走向高人自我的潇洒风神,进而将这种崭新的士人人格境界转化为山水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源远流长,但是长期以来酒主要是礼节的工具。到了魏晋,经过名士们的创造性发展,酒的功能极为丰富,其对于魏晋风度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宝平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88-89,92
魏晋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名士们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以名士的“魏晋风流”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然而,他们的内心却是极其痛苦的,由此构成名士们内心所隐藏的深刻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5.
邱少平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2(2):69-72
东汉以来,田庄经济的发展是魏晋名士孕育生成的经济条件;汉魏之际险恶的政治环境是形成魏晋名士的政治原因;与这种经济、政治形势相呼应,在学术思想界出现了儒道合流的趋势,广大知识分子在行为方式上既追求人性自由,又恪守封建礼教。形成所谓双重人格。至曹魏,一批人的这种双重人格特征已十分明显,它标志着魏晋名士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6.
飘逸的容止、敏慧的才华、清贞的品格、纯挚的情怀,这是读者熟悉的黛玉;崇尚自然、崇拜人之天性,任情执性、遵循内心自我,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魏晋风度”。字梦阮的曹雪芹让笔者决意对二者之间的关联作一翻探究,也许读者从而更加了解黛玉形象塑造所深蕴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7.
邱少平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1,22(5):97-99
魏晋时期,人们对儒家的修身主义产生了怀疑.魏晋名士的人生观相对以往儒生的人生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悲观厌世,纵情享乐,表现为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9.
董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2)
魏晋名士名辩思潮的主流是与玄学结合而谈玄说理的所谓名理学.玄理清谈是魏晋名士玄学思想的主要体现,是这一时期人们对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本文从玄理清谈的内容和形式、谈辩析理的方法及玄理清谈的逻辑意义等方面对魏晋名士玄学思想的特点进行了论述,为研究魏晋名士的逻辑思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丁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06-112
魏晋名士是魏晋士族中的精英,他们不仅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翘楚,同时也是文艺舞台上的主角。在文学艺术界,魏晋名士不仅是创作主体,同时也是被表现的对象。文章从创作主体与被表现对象两方面对魏晋名士与文学、绘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曾昭聪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8,(4)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词源研究成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研究可以归纳其研究特点,分析其成绩与不足.这一时期的词源研究成果在汉语词源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13.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传满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2):66-69
魏晋南北朝是个乱世时代,统治阶层和精英阶层,都意识到肃严贞节观念的重要性,女子的贞节被反复强调,并出现了女子由守节到开始殉烈的趋向。隋唐时期,进一步加强礼教,妇女的道德标准进一步强化。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观,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实现了由礼入律的转变,贞节观念在唐代经历了不断趋严的势头。但总体来看,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仍比较淡薄。 相似文献
14.
越中是唐诗之路的心脏地带,自魏晋以来,达官贵人和文士雅客多隐居于此,中国的山水文学和山水诗就诞生在越中。大唐时代文士雅客纷至沓来,使昔日魏晋风流得以再现,其结果即是形成了今人所称的唐诗之路。从唐人诗文所载来看,他们大多是步魏晋人士的足迹来此访胜探幽的。可以说,魏晋风流在越中的活动是唐诗之路的先导。 相似文献
15.
王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2):121-126
魏晋至隋唐正史中的很多记载往往源于佛经中的虚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被本土化之后,载入这一时期的正史。论文举出一些个案,如王戎识果、陶母剪发待宾、武后驯马等著名的史实都不是他们本人的行为,很可能是本人或记录者对佛教故事的转述或模仿。 相似文献
16.
俞晓红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6):3-8
魏晋隋唐时期民间百姓阶层形成了有中土特色的佛教信仰,各地普遍建立寺院、石窟等物质化的佛教道场,民间各种佛事活动也蓬勃展开,甚至表现出极端的宗教狂热。中国佛教文化至此走向了大众化、世俗化。 相似文献
17.
不少爱酒的古代文人常常会有意识地借助于诗歌形式为其所喜爱之酒做一则文采优美、信息传递准确的酒诗广告.他们的酒诗赋予了酒浓浓的文化和广告意蕴,成为极具民族色彩的酒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18.
魏晋至唐五代时期的标点符号主要见于两方面的材料:一是敦煌出土文献,二是中原传统典籍的刻印本和民间各种手写本。总括这两大类材料中所见的标点符号,大概有如下十多种:篇章号、层次号、句读号、书名号、人名号、间隔号、勘验号、空缺号、校对号、重文号、代字号、分隔号、终止号、勾销号、敬空号、标题号、图解号等。 相似文献
19.
吕亚宁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22(4):85-86
本文以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创作和批评为例,重点分析自然山水和人适性自然的生命意识间的联系,即人在自己内心通过对自然山水的体验获得了自由,体验的过程就是把外在的世界包含在自身的生命中。 相似文献
20.
陆正林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6):103-10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是一个“继汉开唐”的时期。它突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局面,专科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地方教育制度正式确立,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以及昌盛发达的私学教育和自由博涉的学风、民族教育的融合与国际文化教育的交流等,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