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对于庄子的理论已有很深入的研究 ,只是专门研究庄子思维与语言关系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认为 ,庄子对思维对象“道”的精神生命的体认 ,使得思维及用于思维的语言具有了诗意。庄子以这一具有诗意的语言 ,表达了他对对象世界的诗意的思维 ,致使思维与语言达到了“思”即是“言”、“言”即是“思”的完美融合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庄子以"通天下一气"的哲学认知为基础,建构了"形美神丑"、"形丑神美"与"形神俱美"的身体审美观。汉末魏晋时期,由于"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关于身体的政治化、伦理化、宗教化等认知被逐步消解,加之战争、灾荒和疾病等频发所导致的现实死亡的严重威胁,使身体感性得到凸显,从而为身体审美巅峰在魏晋时期的形成奠定了现实基础。魏晋身体审美在以庄子身体审美观为理论资源、将"神人之美"作为身体美最高理想的同时,又在实践中高度重视身体感性自然的审美,实现了对庄子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论庄子哲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哲学思想中有三种主要思维方式--负面思维、换位思维和换主体思维,它们有丰富的含义特征和作用.负面思维是庄子哲学思维方式的核心,换位思维和换主体思维是为负面思维服务的.研究庄子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于理解庄子哲学及中国传统思维习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6,(12):25-31
在佛法看来,观诸行无常,能让世人破执、对现实生厌离心而出世间,终得悦心解脱。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也具有类似的看法。不过,与佛法有所不同的是,庄子洞悉世间万有皆是无常,但并不提倡人们遁世、出世,而主张陆沉于世,指出如果人们意欲彻底化解痛苦,那么,其必由之路乃是顺道而行,高扬以审美的心胸对待生活、观照人生、憧憬未来,役使或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或驾驭,让人之所为与天道协和一致,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享受到人生的至乐、逍遥于天地之间。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卢梭则是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浪漫派代表,然而,他们却跨越二千余年的历史时空与数万里的地域之隔达成了一种教育思想的神性契合,实谓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
庄子“寓诸庸常”思想并不是叫人浑浑噩噩、过一种不思进取的彻底“躺平”的混世生活。恰恰相反,庄子此一思想异常积极睿智进取,其除了内蕴着劝导世人不应避世、不应媚俗、不应凝滞于外物而应与世推移、与时俱化、虚己以游世等丰富内容之外,庄子其实或直接或间接地还是在告诫或提醒人们:(1)平凡中蕴涵着伟大,这是站在宇宙大道角度看问题必然得出的结论;(2)那些总想高人一等、总想骑在他人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士,实际上是对他者存在的唯一性、存在的价值或人格的蔑视或戕害;(3)幸福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嗜欲太多或意欲拥有太多外在的名利资源,反而易于让人堕入苦海,使得明明不错的生活失去光泽、缺乏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庄子视野中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坚持从“他人为尊”、与人为善的“以鸟养养鸟”人格立场出发,追求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庄子认为,要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就必须挣脱物质和人身的依附关系,过平易恬淡的生活,不因所谓人生的辉煌腾达而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也不因生活窘困而变得庸俗不堪;并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参透生死,依据自然的内在法则傲立于天地之间,从宇宙大道的立场观照死,从而达至内在与外在、天与人的和谐圆融的审美理想人格。庄子审美理想人格不是现实人格的简单复制或摹仿,它导源于、却又超越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格,这本身彰显了庄子某种积极“入世”的对于社会民生困境与出路的深层关切。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一位个性鲜明、特色独具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个性和特色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思维特色是其重要特色。本文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佐以文本和实证研究,对庄子哲学思维进行解构,揭示其追索事物终极性的思维指向、开放的思维空间、相对化的思维方式、关注现实的思维品格,以探索贴近古代哲人智慧的新途径,重新认识古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关键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核心和灵魂则是思维创新。但长期以来,传统思维理论往往把人类的思维能力归功于大脑,而把活的身体视为人们]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一个障碍。事实上,思维并非是人类那精密的大脑所独有的能力,而是活的身体在与世界永无止境的互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正是身体焕发着思的冲动,进行着思的活动,增进着思的能力。因此,今天我们要想跟上知识经济的步伐,尽快提升人力资源的竞争力,就需要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特别关注眼下普遍流行的身体思维。  相似文献   

10.
成仿吾在《新文学之使命》一文中谈到了文学对于“文学本身的使命”,他所理解的“文学本身的使命”是要以情感为本体,以“表现”为手法,创作出具有艺术性的既“全”而“美”的文学作品来。  相似文献   

11.
池田大作彻底的和平主义倡导维护生命的尊严、人际间要彼此尊重。这一思想与我国古代庄子坚持“以鸟养养鸟”的和谐立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韩桂玲 《文教资料》2009,(27):113-116
教学创新的关键是观念创新,观念创新的核心和灵魂则是思维创新.但长期以来,传统思维理论往往把人类的思维能力归功于大脑.相反,活的身体则是人们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一个障碍.事实上,思维并非是人类精密的大脑所独有的能力,而是活的身体在与世界永无止境的互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正是身体焕发着思的冲动,进行着思的活动,增进着思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想真正实现教学对人的创造性存在的突破,就需要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特别关注眼下普遍流行的身体思维.  相似文献   

13.
庄子哲学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超越境界,在这一人生境界论上,庄子将真、善、美完整地统一在一起.而他仍是以“美”为最高境界的。可以说在庄子哲学中真善美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精神绝对自由这一审美境界上。  相似文献   

14.
论庄子"无待"的自由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庄子一生追求“无待”的自由观。庄子认为,实现人的自由,必须摆脱金钱与地位的诱惑,把握事物“固然”之理,挣脱非自然的思想情感和心理上的束缚,摒弃传统偏狭的成见,超越生死,才有可能达至“无待”的与道相通的自由的理想境界:“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5.
庄子站在大道角度对社会道德伦常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并秉承老子的一贯主张,重申伦理价值的来源或根基是大道而不是世俗所谓物质财富、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力。依循这一基本立场,庄子指出:(1)窃国大盗所立仁义伦常不具合法性;(2)真正的仁德不需要任何展示、炫耀;(3)任何与大道公正无私、尊重生命、众生平等等特质相违背的所谓道德伦常,都是非正当、反道德的。在现实生活中,庄子勇于向传统挑战,竭力主张礼数或礼制要与质朴自然之道相协调,其在爱妻死后临尸鼓盆而歌的另类表现,自己在丧葬问题上超然而不失幽默的风趣态度,至今看来,都堪称惊世骇俗。  相似文献   

16.
庄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最善运用神话的人。《庄子》一书气势磅礴,汪洋恣肆,将其独特的道家思想蕴于神话之中,通过运用神话阐释他心中的循环变化思想。从鲲与鹏,庄周与蝶,种有几,混沌之死,瓠与瓢等5个神话可以看出庄子独特的内心世界。庄子以其特有的神话思维方式,气象万千的想象力,影响着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庄子》“性”论内容宏富,立论独特。庄子后学从事物的天赋性、特殊性双重角度界定性的内涵,从殊性、天性、本性入手分析性的重要类型,从物质、精神与制度层面探究失性现象产生的多重机制,从多重维度细致剖析导致失性的诸多行为,从维护性的初始性、自然性、完整性的立场坚守性的本真性。《庄子》“性”论的主要特征在于强调事物的天赋本性,以“自然性论”“性超善恶论”“性不可修论”与同时代“性”论相对抗,其主要缺陷体现在取消人性的社会性、否定人性的发展性。尽管如此,《庄子》“性”论对于道德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仍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庄子的"无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无为"的提出,是基于"道法自然"的思想."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庄子"无为"的主要指向,是政治上的"无为"."无为"主要是遏制统治者私欲、权力的膨胀,是对现实政治中的有为异化的批判与超越."无为"还具有人的生活也要遵从自然之道的意义.庄子"无为"的理想是"与道为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思想家中,庄子最早发现了身体并使其成为个体存在的显现。在对身体技术进行价值区分的基础上,庄子将以“通”为核心的自由而整全的个体存在作为身体技术运用的应然指向。通过以身体技术为主题的教育叙事,庄子以想象的方式呈现了针对经典、师傅与规范的解蔽思维。庄子视身体技术为指向个体的整全存在,坚持以自然之道作为教育的运作机制,重视个体的内在生成,凸显了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当下理解身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为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所创,原为一种初中数学教学法,后被推广到初中各学科。英语教学有进行思维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任务,在其自学、议论、引导诸环节中,需要"为思维而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