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0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侵权责任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其大的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隐私权首次得到法律认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首次得到法律彰显、"同命同价"首次得到法律肯定、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得到法律完善、高空抛物侵权邻里共同补偿制度首次得到法律明确。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侵权责任法(草案)》已完成了三次审议,但从法工委起草的《草案》和学者提出的建议稿来看,我国侵权立法中要如何规定网络侵权尚远未达成共识。网络侵权应采以主体为类型化标准;网络侵权类型中的主体,其侵权规则应已较成熟,且排除与《侵权责任法》一般性规定中规则相同的内容,也要排除只适用于特定侵权客体,可通过民事特别法加以规定的情形。在立法编排中,网络侵权类型应通过以主体为编排标准作出集中规定。  相似文献   

3.
《侵权责任法》是在私权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对受害人提供全面救济的法,是一部保护民事权利的法,标志着我国民法体系趋于完善。在本文中,针对《侵权责任法》立法的几个显著的特点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以期对侵权法的适用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4.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对民事权益的保护进一步加强。侵权责任免责事由是侵权责任法的一项重要规定,但是由于我国采纳大陆法系的立法传统,在侵权责任立法方面特别是免责事由方面存在不易理解的方面。文章试图对与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相关的概念,如: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和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侵权抗辩事由和侵权责任违法阻却事由等概念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免责事由的规定进行了简要的评析,提出了自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带着无数人的期盼,<侵权责任法>终于在接近2009年年末颁布了.该法不仅涉及了交通事故侵权、产品缺陷、医疗侵权、网络侵权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且填补了许多权利空白,提出"同命同价"的赔偿原则,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规定了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无一不是该法的亮点.但是,<侵权责任法>并不是完美元缺的,依旧存在瑕疵,有关机关应当尽快出台配套的司法解释和政策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将<侵权责任法>保护公民权利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性质及适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的公平责任应当是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之一。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作为分散损害的一种努力,公平责任原则在实践中有适用的空间。作为普通归责方法的一种例外,其适用范围的大小及调整行为的性质不应成为否定其存在的理由。公平责任原则适用中的不确定性应当受到规制:一是必须明确规定其适用范围;二是必须依据公平观念确定责任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体育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逐渐成为解决高校体育权利侵权的主要方式。文章以《侵权责任法》为视角,探讨侵害高校学生体育权利的原因,归责原则以及高校安全保障义务,进而分析了高校学生体育权利的责任机制,以期提高高校及其学生对《侵权责任法》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作为侵权责任构成的基本要件,违法性自<阿奎利亚法>以来一直存在于各国侵权法之上.违法性要件的独立,可以克服一般条款的不足,便于国家意志在私法生活的实现,有利于新权利的形成和成形,有助于为正当化事由提供理论依据.违法性的判断基准包括民法典上的绝对权、保护他人的法律和善良风俗,判断方法宜采取"行为不法说".违法性要件曾明确存在于相关司法解释中,并继续隐约存在于我国<侵权责任法>之上.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关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侵权责任的立法存在法律效力较低、责任不明确、免责事由和归责原则不统一等问题。《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此种侵权责任的承担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并对责任确定、归责原则、补充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的处理应明确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和过错原则以及法定的免责事由,有关的地方性立法应作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对网络侵权进行专条规定,然而其在责任主体分类上仅局限于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两类,归责原则缺乏具体规定及侵权责任追究模式仍存在主体承担的责任与其对侵权言论的控制能力不相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英美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研究并借鉴,从细化责任主体分类、明确对应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形式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完善36条。  相似文献   

11.
归责原则是民事责任的核心理论,民事责任的类型包括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就这两种责任的归责原则,在我国民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没有定论,各种学派各持己见。文章以自然法思想为理论基础,探究我国《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关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选择依据,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侵权责任而言,其归责原则是以过错责任为原则,以无过错责任为例外;对于违约责任而言,其归责原则是以无过错责任为原则,以过错责任为例外。  相似文献   

12.
当今,环境侵害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而环境侵害的特殊性又使传统的民法侵权理论对之束手之策,针对环境侵害归责原则的演变,确认和适用作了一些理论探讨,以求得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3.
论侵权行为归责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权行为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概念和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体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责任保险的出现对传统的侵权行为法理论形成了巨大的挑战。除否定了传统侵权行为法所隐含之吓阻或预防损害发生之功能外,责任保险还改变了人们在侵权事件发生后的行为方式,从而在责任性质和赔偿金额以及侵权诉讼等方面影响了民事侵权责任的最终认定。  相似文献   

15.
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是两类基本的民事责任,但因民事关系的复杂性和民事违法行为性质的多重性,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常常发生竞合。  相似文献   

16.
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共同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是处理共同侵权连带责任案件的两个重要问题。由于民事责任重在补偿受害人损失,为有效保护受害人利益,对共同侵权的构成要件宜采“客观说”;由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共同致人损害是由监护人承担替代责任,为平衡监护人、被监护人、受害人三者利益关系,不宜让监护人一律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7.
我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不能实行单一的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不是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严格责任原则也不能等同于过错责任原则,衡平责任原则超越了公平原则,体现了要求社会分配正义的政治伦理价值取向.我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体系由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及衡平责任原则构成,其中过错责任原则是基础,严格责任原则适用于特殊法域,衡平责任原则作为两者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的体系应当从两个角度建立:从是否能够阻却责任成立的角度看,抗辩事由应当分为阻却责任成立的抗辩事由和责任成立后的减责或免责的抗辩事由;从侵权责任类型的角度看,应当分为过错责任的抗辩事由和无过错责任的抗辩事由。同时,我们应当吸收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中的抗辩事由"精细化"模式的合理因素,对每一类具体的侵权责任,根据其特殊性再考虑是否需要配置特殊的抗辩事由。在此基础上,构建侵权责任抗辩事由的体系。另外,抗辩事由的配置应考量如国家或社会政策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以保证抗辩事由的配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对出租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主体进行认定时,应根据不同的运营模式,并结合“运行控制”和“运行利益”的标准来进行判断。在公司经营制模式中,出租车公司是赔偿责任主体;在挂靠经营制模式中,挂靠者是赔偿责任主体,被挂靠不承担赔偿责任;在承包经营制模式中,承包方是赔偿责任主体,发包方负连带赔偿责任;在租赁经营制模式中,出租人是否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以出租人对承租人的驾驶资格是否知情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