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而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含义和实质,对于坚持以人为本,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现实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如何领会科学发展现中的以人为本的要义,对不断增强民族主体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主体精神、促进民族发展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人文"?想必读过书的人也未必说得清。据《钱江晚报》报道,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用了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一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试论“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该文探讨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理论基础与实践根据,提出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应当注意把握的重要原则,并且分析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西方人本主义和我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从其最本质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文章试从“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以及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等方面对“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探讨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把这个理念结合当前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力图做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把"以人为本"更好的运用到英语教育当中去,做到"以生为本","以生为轴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多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多方面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一科学的论述是对旧哲学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原则,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总结。在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既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同一,又体现了人与人自身的同一.这种同一内在地要求必须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基础,确认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一切从人出发,充分反映人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树立一切依靠人和人民群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规定。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在生产力的发展中永远处于主体地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恒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0.
刘宁 《考试周刊》2011,(77):199-200
本文提出了用“以人为本”原则发展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思路,指出在学校档案事业发展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时时处处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这样,人民群众对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才会支持,学校档案事业的改革措施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来,"以人为本"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目前学术界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缘由、科学内涵、实现路径和意义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周玉娟 《文教资料》2012,(22):109-110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教育要以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为本;教育要以促进人的持续发展为本。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观为视角,从历史主体、价值主体、生产力主体、实践主体以及发展主体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从而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朔 《上海教育科研》2012,(3):31-34,15
国内学者围绕"钱学森之问"进行了大量讨论。首先,是关于命题本身真伪性之讨论,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实际是"钱学森之陈"的变相表达,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被彻底虚构的伪命题,大多数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具有极强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此外,众多学者对"钱学森之问"的内涵及产生原因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实际上,"钱学森之问"之内涵已远超出"钱学森之陈"之本意,其涉及整个复杂的教育领域。求解"钱学森之问"需重新唤起教育育人之本意,同时需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人的主体地位日益重视的客观反映。通过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扬弃以及创新、发展现代的人本理论,党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义”作何解?古往今来,仁见仁,智见智,一曰:“义”,“仪”也;二曰:“义”,“善”也;三曰;“义”,“宜”也。“仪”说认为,“义”原意是仪表,是人的外在形式,《诗经》曰:“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大概从那时开始,人们逐渐把外在容貌行为的“仪”演变成内在的人的行为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不同的视角为出发点,对近几年来理论界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总之,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有关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关系以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的途径和措施等方面,还有一定的理论拓展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与西方人本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理论内涵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一向重视人的发展,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更是赋予人的主体性以重要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方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当前,我们必须在政治体制、民生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促进科学发展,凸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1、白天的中间时刻:白天的中问时刻对应即是正午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