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普世价值"一词,频频出现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关于"普世价值"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普世价值"思潮出现的过程及原因分析的同时,对其做了界定,以为人们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
要想把关于普世价值的问题真正推向"普世"的层面并从中获得具有"普世"意义的结论,必须就民族文化本身是否具有普世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普世价值是世界性公认的价值,是一种"过程论"的价值体系,是一种概括性最强的普遍性。民族文化本身具有普世价值。民族文化的普世价值主要通过三方面来体现:第一,作为一种特定的地方性知识的民族文化本身就体现着普世价值;第二,作为一种特定的活性机制的民族文化本身具有自在地向普遍性延展的倾向;第三,作为一种特定涵化实存的民族文化本身具有自为地接纳他者之特定因子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普世价值"是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二者存在本质区别。"普世价值"问题并不是一个纯学术问题,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来渗透、演变、颠覆我国的具有迷惑性的思想武器,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交锋,实质上是一场渗透与反渗透、演变与反演变、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认清这个实质很重要,这有益于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彻底拆穿"普世价值"的谎言,使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免受错误思潮的误导和破坏。  相似文献   

4.
普世价值不玄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有没有普世价值"这一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普世价值概念的准确把握.通过考察普世价值概念的缘起,一方面可知目前许多已有的普世价值概念界说都是不确当的.另一方面可知被全世界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好的东西就是普世价值.从这个界定出发去看,普世价值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大量存在、俯拾即是、毫不玄稀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当下我国理论界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围绕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斗争.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一些"普世价值"的鼓吹者,试图用"普世价值"解释中国的发展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争夺话语权,影响中国下一步改革的走向,其政治指向不言自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成功推进,一切关于"普世价值"的迷思将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普世价值"逐渐成为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热点,学者对于普世价值的理解各有千秋,不少人对普世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因此,了解各种观点,理解普世价值的内涵及实质,把握普世价值存在应具备的几个特点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所发挥的价值基础和导向作用,对于积极正确的认识普世价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普世价值"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面临的道德危机,普世价值、普遍伦理成为人们重新思考的一个时代性热点问题。本文从对普世价值的不同理解、对普世价值是否存在的证明、对普世价值存在形式的看法、对普世价值研究的新动态等四个角度对当前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进行了述评,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工》2010,(11):44-45
中国青年报目前发表署名文章说,关于普世价值的有无问题,一些人坚持“无”的观点。我认为,这些人是把抽象价值同普世价值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要解答“普世价值”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深刻的理论分析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出,主张“普世价值”的人提出的“普世价值”的依据,即“抽象人性论和全人类共同利益”是不成立的,“普世价值”的概念内涵也是不科学的。而且人们从探究“普世性”和剖析“价值相对性与绝对性关系”这两个方面,也能揭示出“普世价值”理论体系的不成熟。因此。后现实社会中,“普世价值”在理论上不存在,在实践中也难以实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现代化进程向前一步步推进,普世价值越来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可是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观点。有的认为普世价值应该得到人们的认同和主动靠近,有人认为普世价值本身就是一个假命题,根本不可能有普世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存在着丰富的普世价值资源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欧盟的规范性力量使得欧盟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同于美国霸权的一极,欧盟对于规范性世界的倡导使得欧盟在国际社会中成为了"向善"的力量,并通过对规范的传播与输出,欧盟规范性力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壮大。反观中国"和平崛起"概念的输出与建立,由于缺少价值观导向内涵,相比之下显得单薄。为消除"中国威胁"论,建立"和平崛起"的形象,将价值观导向注入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是在融摄西方生命哲学、会通中国哲学《周易》和《中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早年融摄西方的过程中,他在吸收柏格森、尼采等人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生命哲学的取向,但也造成了理性与非理性、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转入中国哲学研究之后,在《周易》和《中庸》的“生生之德”与价值理论的启发下,他修正了早期的矛盾观念,确立了“普遍生命”这一最高概念,并为普遍生命规定了生之理、爱之理、化育之理、原始统会之理、中和之理、旁通之理六大构成要义,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具有机体主义特征的生命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不仅是价值生成的源泉,也是价值观生成的源泉。实践是价值生成的源泉主要体现在实践的对象性意义与本体论意义上。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源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产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最终依据;交往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显著力量;文化实践是价值观生成的直接源泉。从实践与价值、价值观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可以得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内在根据,同时也在三个方面体现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源泉,即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交往实践、文化实践分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的根本源泉、基本源泉和直接源泉。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是个令人费解的概念,很多学者把它直接等同于妇女解放理论的集合,以至于有人认为女性主义乃是一种普世价值。须知女性主义这种西方妇女思潮尽管纷繁复杂,但其实质是建立在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之上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特定思想。  相似文献   

15.
生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类注意,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受到人们重视.从其生态维度来看,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蕴含生态优先原则、人与自然辩证统一、自然价值存在及多维性.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提供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普世价值"的实质是什么?人们宣扬"普世价值"的目的何在?对于这些问题,只要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段[F1]分析方法,就能看穿"普世价值"不过是一种罩上神圣光环的资产阶级的谎言,在学理上是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伪概念。其实质就是宣扬早就失去其原有积极意义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等。宣扬"普世价值"的目的就是妄图用西方的民主、平等、自由、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观取代社会主义民主、平等、自由和人权,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达到"西化""演变"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念焦虑症是现代人普遍罹患的一种心理病症,现代西方医学对此并无深刻认识亦无治疗良策。中国古代的洪州禅学对价值观念焦虑症确有超前的深刻认知和标本兼治的良策。  相似文献   

18.
高洁 《学科教育》2014,(4):17-25
杜威对传统哲学进行改造,建立了经验自然主义。“经验”是这一理论的最高概念。杜威认为,经验是生活中的一切,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人的行动提供指导。在其哲学理论的统摄下,杜威建立了自己的价值哲学体系,推翻了逻辑实证主义反对价值的理论,颠覆了传统经验主义纯粹主观的价值理论,创建一种以价值判断为核心的价值哲学。该价值哲学调和了价值与事实、手段与目的的对立。杜威的哲学观体现在其教育思想中,他的价值哲学也为我们思考价值教育的何去何从提供了新思路。杜威价值哲学视角下的价值教育提升儿童价值判断,使儿童在价值判断时注意自身经验及生活情境分析,注重行动与效果的分析,这种价值论观点为价值教育提供了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9.
儒家哲学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儒家的世界观就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儒家基本观念包括天父地母的宇宙观,体用不二的本体观,民胞物与的生态观,世界大同的未来观,修身俟命的宗教观以及中庸和合的和谐观等等。儒家的许多观念,在当今社会转型,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仍不失其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