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1775首诗歌,其中600多首以"死亡"为主题的作品成为她所有诗歌的精华,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标新立异的创作特点。本文以心理研究为依据,立足19世纪美国时代背景,从诗人的生活环境、创作经历、宗教影响三方面入手,阐释诗人"死亡诗歌"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2.
约瑟夫·考曼亚克(Yusef Komunyakaa)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非裔诗人,同时也是出色的爵士乐评论家。本文主要结合考曼亚克具体的诗歌作品,分析爵士乐的音乐形式以及精神内涵在其诗歌中的体现,从而探讨爵士乐对诗人创作及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埃德温·阿林顿·鲁滨逊是20世纪20年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现代美国诗歌之父。他的诗歌恪守传统而又具有创新,这种双重性及诗人的悲剧性人生,赋予其诗歌一种悲观和唯美的色彩,也凝注了他诗歌的一个永恒主题:异化——这种反映了现代人生存特质的孤独。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了大量诗歌,成为英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在其诗歌创作中,时间是其重要主题,与其他诗歌主题紧密相连。哈代诗歌中的时间主题是深沉地、乐观地看待时间悲剧,这看似矛盾,实则深刻的思想构成了哈代悲观主义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5.
谢默斯·希尼是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描写恬静的田园生活而广受赞誉。《挖掘》探讨的不仅仅是诗人的童年生活,它挖掘的是曾一度被遗忘了的爱尔兰性,反映了深刻的民族身份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爱尔兰民族的爱以及追寻爱尔兰文化和历史的决心,是希尼早起创作思想的浓缩。  相似文献   

6.
E·E·卡明斯是20世纪美国实验主义诗歌的开拓者和革新者,以他标新立异的诗歌模式,成为当时先锋派的主将。本文从卡明斯的创作背景出发,结合他的诗歌风格和特点,通过具体而细微的诗歌例证,旨在说明卡明斯是传统艺术与现代风格的集大成者,是最现代的传统主义者,也是最传统的现代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唐佳欢 《海外英语》2014,(21):210-211
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女抒情诗人之一,也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抒情诗歌,写创作了许多关于解放女性问题的诗歌。《新生》作为米莱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米莱在诗歌上的创作才能。《新生》讲述了一个在肉体和灵魂都已死亡的人是如何通过自然的洗礼而重获新生的。米莱在《新生》中采取了传统形式,但她表达的内容却是现代的。该文就米莱对一场雨的描写及这场被作者拟人化了的雨在其创作上的用意进行分析,来探索米莱在诗歌上的创作才能。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8,(1):31-34
埃德加·爱伦·坡的创作哲学中,至关重要的美学原则是"美人之死"。女性在其作品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她们让故事和诗歌增添了色彩和深度。要全面理解坡的诗学和哲学思想,就不能不关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考量其女性观。本文拟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和诗歌作品,倚重他者理论来探讨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认为尽管坡试图让美人成为诗意的主题,但是他塑造的女性形象或以超自然形象威胁着男性主体,或超然世外,成为人观赏崇拜的缄默偶像,始终都摆脱不了"他者"身份。  相似文献   

9.
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女抒情诗人之一,也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抒情诗歌,写创作了许多关于解放女性问题的诗歌。《新生》作为米莱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米莱在诗歌上的创作才能。《新生》讲述了一个在肉体和灵魂都已死亡的人是如何通过自然的洗礼而重获新生的。米莱在《新生》中采取了传统形式,但她表达的内容却是现代的。该文就米莱对一场雨的描写及这场被作者拟人化了的雨在其创作上的用意进行分析,来探索米莱在诗歌上的创作才能。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坛,涌动着一股讽刺诗的潮流,诗人们一方面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进行无情揭露,一方面对抗战中形形色色的社会怪现象进行讽刺,描绘出一幅幅"群丑图"。在诗歌艺术上,利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讽刺对象形象化、漫画化,并以对比、反语、戏仿等手段揭露其丑陋本质。当然,由于诗人的情感过于强烈,超过了理智,也使一些讽刺诗打上了强烈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并奠定了《晨报副刊·诗镌》的形成及整体的创作基调,在一定程度上辉耀了《晨报副刊·诗镌》,可以说二者互为依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讽刺诗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诗歌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政治黑暗、社会动乱、权贵骄奢是杜甫创作讽刺诗的外在原因,有志难申、报国无门、颠沛游离是其创作讽刺诗的内在原因。根据创作手法的不同,杜甫古体诗中的讽刺类别大致可分为借事讽时、托物寓讽、以谀为讽和借古讽今四种。多种手法的运用使得杜甫古体讽刺诗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委婉,语言文字更加幽默辛辣,艺术技巧更为纯熟老到,从而使其具有更强的文学表现力和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任钧是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之一,是1930年代崛起的讽刺诗的先驱和抗战文学的先行者,更是新诗坛中一名重要的现代客籍诗人。任钧在1937年以前创作的诗歌,辛辣地讽刺了黑暗的中国社会现实,深刻地批判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猛烈地抨击了日帝的侵略行为,也真实地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左翼作家的国家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4.
对于《诗经·陈风·宛丘》的主旨问题,在学术界中主要有三种意见:一,讽刺诗.二,反映陈国风俗之诗.三,男女间爱慕之诗.本文梳理了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考察该诗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并分析此诗内在的逻辑联系,再结合诗中的“子”“望”这两个关键词语的诠释,认为此诗的主旨应是描写男性诗人对在宛丘上婆婆起舞的巫女的爱恋,却不得不忍受求而不得的痛苦.至于诗中反映的巫风习俗,是陈国社会背景在诗中的自然呈现,非诗之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5.
杰恩·柯尔特兹是美国黑人艺术运动时期以及当代重要的非裔女性诗人、口头艺术表演家和社会活动家。她的诗歌作品具有明显的黑人音乐和超现实主义特征。基于黑人布鲁斯和爵士音乐元素和表意策略的声音诗学凸显了诗歌声音文本的表现力。以现实与梦境的串联和身体器官的使用为特征的超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是诗人揭露现实问题、反抗社会不公的手段。作为一位先锋艺术家,柯尔特兹的诗歌实验以声音诗学挑战了白人诗歌传统中文字文本的主导地位,构成了对欧洲中心主义文化传统的反叛;以超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揭露现实,为被压迫群体发声;以包容的文化态度与世界非裔流散群体和其他民族对话。柯尔特兹的诗歌艺术是其政治立场的证明和进行政治反叛的途径,而她的社会民主思想也在诗歌创作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升华和践行。  相似文献   

16.
努拉·尼·古诺是当代专用爱尔兰语(凯尔特语/盖尔语)创作并专注本土文化的爱尔兰诗人中声名卓著的一位。她在现代诗歌创作中重振爱尔兰语的成就,倍受褒扬。本文旨在简介诗人努拉·尼·古诺并分析她诗歌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巴·拉哈巴苏荣是蒙古国著名诗人,但我国对他的译介和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他的诗歌创作具有求"真"的诗意理想,既包括诗人对自然本真的恋慕又包括诗人真挚深切的情感;其创作具有深刻的哲理意蕴,体现在他对人生的超越性认识以及他对事物间界限的淡化和破除;诗人创作的语言极为精彩巧妙,是蒙古族传统修辞与现代性手法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结合生态批评的理论解读迪金森诗歌,发现其自然诗歌中体现融入自然之乐,感受自然的无私和慷慨,对自然充满了深切的生态关怀。同时,诗人还对人自身进行了反思,尤其是对于现代科技和智慧进行了反思,指出人类的机械自然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诗人还思考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物质观念,强调努力保持心灵纯净的必要性。这些生态智慧无疑对于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诗坛上一位极其重要的诗人,关于她的诗歌研究由来已久且呈现出愈来愈热的趋势。周建新作为艾米莉·狄金森研究专家在《艾米莉·狄金森诗选》中严谨忠实,并力求神似,为广大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研究者和热爱其诗作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译本。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诗人狄兰·托马斯与俄语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在诗歌创作中通过确立语言本体性切断能指与所指的常规联系,使语言在能指符号永无休止的异延中辐射出无穷意义.二者以异延的语言营造异延的诗境,极大地开拓了诗歌的意义空间,赋予诗歌以独特的审美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