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考释合肥方言单音形容词42个,着重讨论这些形容词的词形。说明合肥方言" "、"蠡"、"趮"、"乔"、" "、" "、"左"、" "、"萎"、"鹜"等保留了古代的词义;另外还对《现代汉语词典》等现有词典或著作在"硙"、"趮"、""、"倯"、"萎"、"本"、"丧"等的词形、注音、释义方面问题提出了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2.
该文结合古代文献,考察了27个有沭阳方言词语,如"孛篮"、"■"、"扚"、"膯膯"、"札"、"繓"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7个,其中"垛"、"撮"、"泚"、"觑"、"搛"、"斗"、"纠"、"勒"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亢"、" "、" "、"[宀丐]"、"靸"、"仰"、"[歹皮]"、"[歹辟]"、"炕"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古音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4.
新绛方言中保留着一些古语词,本文借助古代典籍和现代汉语词典对新绛方言中的古语词进行说明和解释,阐述新绛方言和古汉语的传承关系,给汉语研究提供一些活的语料。  相似文献   

5.
衡东方言属于湘方言中的长益片,其形容词的生动形式非常丰富。作者通过对湖南衡东形容词广泛的搜集,归纳出了"AABB"式、"AAXY"式、"A里AB"式、"XAXB"式、"XA巴A"式、"ABB"式等六种重叠式,并从结构构成、表义程度和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两部广东话词典(《港式广州话词典》《广州话方言词典》)中收录的ABB式形容词的构词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粤方言ABB式形容词的历史形成轨迹和构成来源,并与普通话中的ABB式形容词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粤方言ABB式形容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韩东 《语文知识》2011,(2):78-80
本文主要对山西盂县方言中"圪"字进行研究。盂县方言中的"圪"字一般情况下不具有词汇意义,主要起表音作用,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拟声词。"圪"作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拟声词词头时有其各自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8.
渑池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保留了不少从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流传下来的古汉语词语,它们至今仍然活跃在渑池人的口语里。考释这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古语词,对于正确认识和保护渑池方言以及词典编纂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把汉语里常用的"有"字句和泰语里的"■"字句进行对比后发现:表"存在"和"领有"的"有"字句和泰语里的"a"字句大致对应;表"估量"、"比较"的"有"字句和"■"字句不完全对应;表示"发生或出现"的"有"字句和"动词+有"用法在泰语里没有对应的形式。汉语里的"有"后可附动态助词"着"、"了"、"过",泰语里"■"的后面没有相应的动态助词,汉语里"有"的状语都在它的前面,而"■"的状语有的在前,有的在后。结合上面的结论,本文提出了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0.
郏县方言表音字"圪"与词根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等类型的圪头词。本文先简介郏县方言"圪"的使用情况,再通过对郏县晋语两方言"圪"用法的比较,考察两者异同,并探究郏方言圪与晋语圪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5个,其中“蝶”、“下”、“降”、“冲”、“[目聂]”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食掌] ”、“揰”、“嬔”、“鵮”、“ ”、“胤”、“縼”、“煠”、“ ”、“烃”、“烼”、“ ”、“摕”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12.
“且”字本义补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且"字的本义进行总结,概括了学界的四种说法,认为各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均值得商榷。在前贤论断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且、土、示、祖、俎、姐"等古文字字形的分析,揭示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提出"且"是"祖"的初文,即"且"的本义是"先祖,"但并非是男性"先祖,"而是女性"先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程度副词一般跟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语结合表示某种程度。每种语言的程度副词大都具有这种句法、语义功能,不过每种语言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上也有一些差异。汉语中表示比较程度的"更"和与之对应的韩国语中表示比较程度的"■"也是如此,在句法功能上,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也并非完全重合。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整指全称限定词主要包括"全"、"整"、"满"等,这些词的词汇意义相近,但又各有不同的句法、语义限制。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时常常出现偏误。文章分析了留学生学习整指全称限定词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并从语际难度、语内发展难度、教学误导等多方面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整指全称限定词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音学五书》被学术界称为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作”。前人的研究,多着眼于它在古音学史上的学术地位、成就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而对其蕴含的文字和训诂学价值认识不足。然仅在《唐韵正》中就保存了大量的异文、俗字材料,记载了大量可以明训诂的方言,探讨了词义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音学五书》在文字和训诂学上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客家古邑"河源所属漳溪畲族乡每年农历四月初九日都要举办"蓝大将军节",该活动已成为畲客文化认同的载体。"蓝大将军节"在当下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危机:一方面,年轻一代在此活动中的缺席隐藏着传承危机;另一方面,蓝村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亟需通过文化自觉来恢复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和主体性。需进一步充实完善畲族文化展馆建设,使之成为传承的载体;在畲族小学开展乡土教育、适当嵌入本地畲族文化内容,实现对下一代的民族文化教育;积极联络外出发展的乡贤,争取他们对家乡的支持以实现蓝村畲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古书类的简文因有上下文辞例对照,文字相对容易释读,但包山楚简中未能释读的字,大部分为人名、地名,这给文字考释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字形释读文字七则,希望对包山楚简的研究有所帮助。简130■字应释为"■";简183■字应释为"秋";简90■字应释为"";简60■字应隶定为"■",读为"捷";简119反■字应释为"紴";简4■字应读为"翠";简190号■字应读为"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