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自然》第六册《土壤的成份》一课,要求通过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是由水、空气、粘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教材中安排了三个实验。通过实验1说明土壤含有空气,实验2说明土壤含有粘土和砂,实验3说明土壤含  相似文献   

2.
《土壤的成分》的教学思路是:首先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土壤,土壤是怎么样的;然后通过实验分析土壤的成分;最后总结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由砂、粘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在以前教学这课时,先是出示土壤的概念,接着给学生解释土壤的概念;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是否潮湿、有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2.通过学生对土壤的观察、成分分析和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了解大理肥沃的土壤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前的准备 1.实验准备。   (1)分组实验器材:烧杯、水、筷子、干土块。   (2)演示实验器材:精精灯、铁架台、铁片、干土壤、火柴、镊子。   2.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土壤。   (1)到花台或附近的菜地、农田观察土壤。   (2)讲解观察的方法:看土壤的颜色;摸一…  相似文献   

4.
1.恰当地掌握概念的程度。 义务教育自然教材的试验本中有些概念和原中年级教材的同样内容相比在要求上有所降低,比如土壤的成分,义务教材只要学生知道土壤是由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不要求学生认识无机盐。茎的特征只要求学生总结茎的共同特征是有节,不要求学生说出茎上有叶、叶腋中有芽。水的净化,只要求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不要求学生知道蒸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自然课题实验研讨会中,高坝洲小学的田雄老师上了一节研讨课《沉浮的秘密》。课中研究沉浮的秘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田老师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四个乒乓球,一个里面装了一小部分砂,一个里面装满了砂,一个里面装满了水,一个里面是空气。课前,老师把装空气和装满砂的两个乒乓球放在一起,把装了少许砂和装满水的两个  相似文献   

6.
传统上,很多人用蜡烛实验来示范燃烧用去空气中的氧气。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10册中第5课《空气的成分》,就用了蜡烛实验来示范燃烧用去空气中的氧气。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1.提出问题:点燃的蜡烛,用杯子盖上,蜡烛慢慢熄灭,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杯子里的空气用完了?这是本课的引入。 2.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本课用分组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希望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3.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并讲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比例。 第一部分实验是这样的: 在一水盆中点燃一蜡烛,将一空气瓶或杯子倒盖在蜡烛上。不久,蜡烛熄灭,而水走进了空气瓶内,水量约占全气瓶的一成(10%)多。  相似文献   

7.
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组成[例1]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推断酒精的成分定含有_____和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解析]酒精燃烧是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2和H2O,根据质量守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证明酒精的成分里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但仅通过这一实验还不能说明一定含有氧元素,这是因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酒精的成分里是否含有氧元素,要通过准确定量燃烧实验加以确定。所以,只能推断酒精的组成中可能含有氧元素。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例2]化学方程式中,2AB2+B2→…  相似文献   

8.
《空气的成分》一课首先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能支持燃烧,有一部分气体不支持燃烧;然后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认识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至少有两类气体组成。 学生做第一个实验很成功。大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一致认为:燃烧消耗了一部分空气。接着我让同学们再分组做本课的第二个实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玻璃片,倒过来放在桌子上。点燃火柴,把玻璃片揭开一点儿,将点燃的火柴放进玻璃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我刚说完实验要求,课堂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都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有的小组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计思路空气是学生初学化学课程系统学习的第一种物质,在小学《科学》课和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获取了一些空气的简单知识,因此学生对"空气里含有什么成分、  相似文献   

10.
《空气的成分》、《氧气》、《二氧化碳》、《燃烧和灭火》、《空气的污染和保护》构成本册“空气”单元。从能力培养来看,前三课都属于“实验能力”的系列,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知识,提高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能力。指导学生搞好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从而提高能力。现就我在这三课教学中实验的改进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对莫高窟壁画制作材料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一、敦煌莫高窟制作材料的分析 1.莫高窟开窟崖面开窟断崖属酒泉系砂砾岩(也称第四纪砾岩)。它是由戈壁小鹅卵石、砂土和钙质物混凝而成;呈浅灰色,成分以砾石为主,有少量粗砂、细砂,呈半胶结状态。含有大量石英,还有蒙脱石、钠长石。砂砾石中含有可溶性盐类,崖体样品水溶液PH值为8.1;在干燥无雨时较坚硬,遇水或在潮湿空气中逐渐风化。 2.莫高窟小区域环境  相似文献   

12.
用蒸发法辨别土壤里含有盐类,这是《怎样认识物体(三)——土壤》一课的难点之一。教材的叙述是:“用蒸馏水浸泡土壤、过滤,将过滤出来的水滴几滴在玻璃片上烘干,观察玻璃片上是否留有斑点,这说明土壤里含有什么?”这简要的两行文字,如果教师照书机械地演绎,就成了硬塞;再如果疏于动手而照本宣科,效果就等于零。笔者亲身试教过三次,我认为用层层设诱法可破其难点。 本课重点是分析土壤成分,在引入分析盐类这种“疑难”成分时,不妨设问:“除了已经发现的这些成份,土壤里还有没有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象糖和盐一样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呢?”于是,先让学生假定这种物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正>一、背景在当前实验教学中,学生(尤其)农村学校的小学生,观察能力普遍低下,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如在做"土壤中有什么"实验时,让学生观察一杯搅拌静置后的泥水,他们往往只看到三层,上面层:浮物,中间层:泥水,下面层:沉积物,看不到沉积物中又有两层甚至三层:细砂、中砂、粗砂。科学观察能力的低下,直接影响学生对探究对象本质规律的发现,从而也严重阻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在小学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是进行土壤成分分析的重要步骤,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时候学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教材所述有较大的偏差,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意外出现的实验现象 根据教材所述,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步骤是:把晒干的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实验现象:冒烟,有气味,颜色变浅。实验原理: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及  相似文献   

15.
刘汉超 《中学理科》2007,(11):47-48
1.探究某种矿质元素是否为植物的必需元素原理:采用水培法(无土栽培法),不能用土培法和其他基质培养,因为土壤和其他基质含有矿质元素,对实验造成影响.判断一种元素是不是植物的必需元素,要符合二个条件一是缺乏该元素时,植物会出现某种症状,不能正常生长.二是补充该元素后,症状消失,能正常生长.例思:路: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下列是某同学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五册中《空气占据空间》一课,实验2中的部分实验设计我认为应当改一改。实验2中有三个小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把一团纸紧紧塞在玻璃杯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入水底,猜一猜,纸团会不会湿?把杯子提出水面看一看。这个小实验的编者意图是:杯底的纸不会湿,从而让学生初步领悟杯子内有空气占据着空间,水进不去,所以纸团才不会湿。但实际结果往往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杯底的纸团是湿的。原因是学生在把杯子提出水面时,让空气跑了出来。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空气在杯子口尚未拿出水面时跑出来,这种情况学生能看到水泡是从杯子中…  相似文献   

17.
<正>在高中化学中我们会学习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这一知识点,这一知识点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选取适当试剂及分离方法,除去提纯物中的指定杂质;二是确定除去被提纯物质中指定含有杂质所需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三是将分离提纯与物质制备、混合物成分的确定等内容融为一体,形成综合实验题。我们学习了有机物之后会发现,有机物的分  相似文献   

18.
考点一空气的组成、污染及防治考点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常以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中考的热点内容.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的难度不大.解题指导: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要联系物理学中的气压知识,要熟知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现象,并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例1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三个同学用如图1  相似文献   

19.
化学"实验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促发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心理,满足学生求知需要、学习情感和自信心,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智力得到开发.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个案,谈谈在"实验探究"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做法及体会.案例一: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几种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空气成分探究具体操作.得出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教材中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后进行描述,下面以《空气的成分》一课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首先要精心设计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去全面、细致地观察和实验。教学《空气的成分》一课时,我就给学生准备了一些底、边缘都打上小洞的和完好的玻璃杯及其它器材,让学生去自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