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的人格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超越性人格教师”的论文,自认为在立意、论证和文笔等方面还可以,便寄给了一家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旨的杂志社。几个月过去了,打了几个电话催问,一位编辑告诉我:“论文与‘当下’现实距离太远,拟不采用。”我不埋怨编辑,老实说,我理解编辑的苦衷。我自己甚至都怀疑,象我在文中所论述的具有“超越性人格”的教师,在当今社会还存在吗?  相似文献   

2.
孟鸣同志的来信及编辑的复信本栏编辑歆谊编辑同志:我从小就仰慕爱我教我的老师,决心长大后也作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现在我已经是职教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了。一年多来,我努力工作,真心实意地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我的学生,可是结果并不理想。面对教学和班主任工...  相似文献   

3.
这张照片是 1989年 7月我在郑州教育学院毕业前夕,学院部分领导和我们《绿城》全体编辑人员的合影。目睹照片,当年编辑《绿城》的情景,又一幕幕在我心头浮现……   1987年 8月,我考入郑州教育学院师训部。不久在作答院团委发出的一份民意测验表中,我这个其貌不扬的豫西汉子,竟被团委书记“相中”,让我接替前任,负责编辑团委主办的一份四开简报——以党团知识、团员活动和学院新闻为内容的《团讯》。我当时竟斗胆接受了这一重任。为了充实编辑队伍,我又找来同班同学豫东人李春增,和他商量后,决定把《团讯》改为以文学为主兼顾原…  相似文献   

4.
在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我回到了国内的家中。我的编辑大熊放假了,有十天的闲余时间,他约我去爬山。  相似文献   

5.
《青年史学》出满50期了,我离开母校华东师大走上工作岗位也已近10年。10年中,有9年是在做报刊编辑工作,先是在上海社联主持《探索与争鸣》杂志,后又下海加盟保险公司主持《中国太平洋保险报》。编辑不是好干的活,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能在这里尝到,可我仍对此热心依旧,一往情深,因为10多年前的1983年,我担任青年史学社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青年史学》第三届编委会总编辑时,就与报刊编辑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青年史学》使我走上编辑道路。编一本好的刊物,先要有好的选题、充足的稿源。{青年文学》教会了我制订切实可行的选题计…  相似文献   

6.
我多次参加过“小友”举办的活动,与“小友”有着深厚的交往。在与“小友”的亲密接触中,我认识了素质优秀的一班人。还是在九十年代初,一次少儿期刊会上,一位年轻的女编辑向我约稿。她态度之谦诚、思维之敏捷、语调之柔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就是“小友”的编辑吕江虹。我心中暗自惊叹:好一位“小友”的形象大使!接下来是另一位编辑危晓音。她在给我的第一封约稿信中,真诚地畅谈了她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她对事物的认识是那样的透彻,对生命的感悟是那样的深切,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样的约稿信,对作者怎能不是宝贵的…  相似文献   

7.
朋友们对我说:你一生与编辑有缘,此话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贬义,可能说你这人大概只能做个编辑,干不了什么大事;二是褒意,可能是说编辑是一个需要较多知识的工作,你这个人当个编辑挺适合,能胜任这份工作。或贬或褒,我却是一点也不介意的。我对自己的评价则是介于二者之间,认为自己确实做不了什么大事,既做不来什么官员,也不可能成为哪一方面的专家。但我并未因此而觉得惭愧。为什么呢?因为我对编辑有另一番理解,有独特的感情;我更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编辑这份为人做嫁衣裳,但可以广交朋友的工作。我与编辑结缘始于《…  相似文献   

8.
承诺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老编辑告诉我怎样处理读者来信。我虽然按照老编辑的指点去做了,但根本体会不到那样做究竟有何意义。今天我读懂了老编辑的良苦用心,读懂这份用心,缘于我最近处理的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9.
求职路上     
作为一名中文系本科生,我和很多人一样在2014年夏天毕业,每当别人问起我的专业,听到回答后总是会反问一句怎么不去做个编辑或是记者,不能否认编辑是个好职业,可是我认为找工作更应该和兴趣相结合,专业和兴趣并重,编辑不是我所热爱的职业,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我拒绝了成为一名编辑。  相似文献   

10.
回音壁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技校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贵刊。读过贵刊后,我觉得受益无穷,班里的其他同学也很喜欢贵刊,一本杂志几乎传遍了全班。  相似文献   

11.
你我两地书     
致亲爱的编辑:怎么说呢?我投过好多次稿,但是,一投出去,就石沉大海,音信全无。我很伤心,可是,这么久,我一直引以为豪的就是我的文字,我喜欢文字,我明白我的文字功底不深,但是总充满希冀地想,总有一本杂志看中我,但是,不知道是我的文章写得太过普通,还是无法让编辑满意,还是不符合杂志的风格,投稿屡屡失败。但是我从未放弃过,我的生活平淡无奇,只有写文章能在我安静的心里惊起波澜,我不肯为一部无聊的电视剧停留,但一个芳菲四溢的题目,一篇清清爽爽的文章却能让我停下手中的活,因为我太爱文字了。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现代教学》2006,(3):64-64
你们 很高兴第一次投稿就能收到编辑的回信,在信中编辑们给我的文章提了很多修改的意见,我一定好好努力,将修改后的稿件再投给你们。编辑在信中说,将我的信息资料收入了“核心作者、读者资源库”。我有一个问题,贵刊的“核心作者、读者资源库”是用来做什么的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申文自侃     
3月22日,打电话去《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编辑部时,才知编辑老师寄给我的关于“十佳点击”的约稿信已有三四个月了,而我却没收到。编辑老师告诉我需寄哪些材料,很详细地说着,我觉出了他对我的关心,心底不由有一丝感动。说起来你也许不信,我长这么大还未见过铁路,未乘过火车,未坐过轮船,至今我还是个未见过世面的“乡巴佬”,足迹没出过家乡永州地区。尽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在此贬居十年,留下了《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千古名篇,但这里仍然是一座偏僻闭塞的小城。前几天湖南教育报刊社的编辑经过一番曲折后从…  相似文献   

14.
近日,我用Word编辑了一份试卷,然而在在线考试时,它出现了一个问题:试卷问题区被学生无意修改了,因而无法作答。那么该怎样才能够锁住问题区,不让学生编辑该区域呢?  相似文献   

15.
编辑约我写一篇介绍张红老师的文章,我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6.
四十三年之后又“考作文”在我成为作家之后,虽然我把编辑约稿称为“命题作文”,毕竟那只是比喻而已。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两个孩子都早已戴上硕士方帽的我,在2000年7月7日,居然进入考场当了一回“考生”,当场写了一篇作文!那天上海《青年报》编辑突然给我来电话,希望我作为作家也能够参加“高考作文”。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在我看来,作家如果怕作文,就甭当作家了。下午二时整,试卷发下来了。我看了一下,试题是这样的:阅读下列提示,根据要求写作:世界博览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埃菲尔铁塔就是1889年世博会的主题塔,它至今仍是…  相似文献   

17.
编读之间     
尊敬的编辑:你们好!我是一名爱好文学的中师生,在此谨向你们从事艰辛编辑任务的老师致以诚挚的祝福,愿贵刊越办越有生气,有活力。曾在初中时代就与你相识,但那时我却不懂文学,转眼步入中师繁重的学习生活,我对文学却如痴如狂起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踱进图书馆,再次与你相逢,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你。随手翻着一张张透着油墨香的纸页,我的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走进了烂漫的世界,那丰富多彩的内容,清新质朴的文字,深深吸引着我,我贪婪地“吮吸”着你的精华,如饥似渴,废寝忘食。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数年不见你竟改头换面,使我差…  相似文献   

18.
振作起来做点事编辑阿姨:您好!人们都在忙于辞旧迎新之际,我收到了您的来信及随信寄来的报刊杂志,也读到了您为我编排的那一块《排忧解难》。我感到一种意外的惊喜,我的心里也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那天晚上我哭了,一夜未眠,想了很多。我真想当场给您写信,但是一...  相似文献   

19.
我当小编辑     
没想到,我竟然当了一次小编辑。上个月,语实践活动中,张老师要求我们自由组合,出版一份小报,题目自拟。虽然,对小报的内容还没多想,我就为能当一次编辑而兴奋不已,激动万分了。放学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不断地想象着小报的内容和即将编排的格式。回家后又平静下来反复思考一番后,我选择了“奥运点滴”做小报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接到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寄来的,由潘国政、胡梅娜先生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润物细无声──社科学报编辑家耕耘录》一书,我一口气把它读完,如沐春雨,如饮甘泉!四十位社科学报编辑家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形象如在目前;他们甘为人作嫁的美德、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扣动我的心扉;他们创建、发展学报的煌煌业绩,在编辑学和各自专业领域的学术建树令我感奋;他们丰富的编辑经验给我以深刻启迪。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尤其是编辑同仁)一读的好书。收录在本书中的四十位编辑家年龄悬殊,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长短不一,学术造诣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