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达后的产物.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大众文化迅速成为社会的显性文化.其时文学创作受到了大众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作品内容关注普通百姓的庸常生态,展示出一种平民化的追求;作品叙事关注当下日常的琐碎生活,展示出一种生活化的倾向;作品语言生活化和世俗化.  相似文献   

2.
从一定意义上讲,大众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以用建构与解构来概括,即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借助现代传媒工具进行的大众文化的生产以及对这种文化的接受,仍然表现为建构和解构.但是,大众文化也可以有另一种逻辑,即表现大众人们的日常生活、真实情感和追求,现代传媒工具也可以在其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传媒和文化将展示出一种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众文化成因及其双重效应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必然现象。人类的世俗性需求、后现代思潮、市场经济以及现代传媒的发展等诸多因素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普及,缓和了现代人的生存焦虑,同时也导致了人类感性欲望的放纵、逃避现实的心理以及文化价值的危机。当代大众文化的理想发展方向应该是对世俗关怀和终极关怀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是一种语文课程资源,关于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这是由大众文化的两面性特征所造成的。大众文化在语文活动课程中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大众文化在语文活动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要注意符合语文性、综合性、生活化、个性化等问题。应用大众文化资源的途径有,以口语交际为活动主题进行大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以“读”、“写”为活动主题进行大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两种经济理论是费斯克对“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的阐述:文化商品是在这两种经济领域中流通的,金融经济流通的是金钱,表征统治的力量;文化经济流通的是意义和快感,显示了消费者的解码差异。该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性意义是:大众文化是由大众创造的,而不是文化工业的产物;大众文化是一个斗争的场所、符号的战场;大众文化是微观政治的进步文化。  相似文献   

6.
当今有三咎文化形态;官方变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它们相互间在历史上具有复杂的关系,「它们在当代形成了新的文化冲突;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大生对市民性的突破,应充分理解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所做的现代性反思。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都市文化主流是大众文化,这是我国文化演进进程中的一种必然。因此,从都市大众传媒的角度出发,了解都市文化信息的需求,调适自己对这种需求的呼应,生产相应的文化作品,既引领都市文化的潮流,又培育自己在这种文化需求潮流中的生存能力,这是目前都市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的关键,也是市场经济下大众传媒文化作品得以适者生存的前提。但是,在承认大众文化这一趋势存在合理性的同时,都市传媒应该对此现实作出自己的理性沉思和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8.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教育问题是当下时代的使命,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探索,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突出问题的回应。生活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使认同力量来自价值系统的理性说服力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融构力,核心价值观容易走进人的日常生活,得到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认可和支持。本文以充分发挥大众文化在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作用,积极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契合点为途径,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教学模式路径,研究注重隐秘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的认同方式,积极探索日常生活化的综合培育渠道。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社会对人才要求标准的提高,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单一的道德教育模式取得的教学成果并不明显,道德教育应该展示出人文关怀,回归学生现实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生活化道德教育提倡的是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在真实的教育模式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本文总结了生活化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生活化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灰色童谣看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波及全国。大众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一方面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宽容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它又以灰色童谣的形式侵蚀了校园生活。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势不可挡地冲击着我国社会。文化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货币经济社会形成了文化的商品属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大众文化还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它解构了传统文化中许多原始的价值。作为一种话语权力和一种生存方式,大众文化体现了自身的现实性,体现了大众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大众文化进行精英主义式的批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一直锁定在人文知识分子世袭的偏见中;第二,中国大众文化批评文本刻写着擦抹不去的西方文化理论的痕迹;第三,过度的审美主义倾向。在实证基础上进行学理分析是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正途。  相似文献   

13.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工业产品和商品已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文化从精英文化走向大众文化,而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业化的逻辑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思维。主要通过分析中国影视发展的进程来阐释不同历史时期的商业文化对影视审美文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流行文化的合法化是流行文化被认同的过程,在从七十年代末至今的三十年里,流行文化完成了其合法化。流行文化合法化的过程也是多种矛盾冲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文化领域日益走向世俗化,人们的文化接受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国开始步入一个后喻文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海岩小说为中国通俗小说建立了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既能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对青年心理有较准确的把握与表现,又适度加入时尚文化的诸多因素,由此为转型期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通俗文化文本。他把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要求与通俗文化的娱乐本性有机融合,较好地实现了通俗文化作品的社会职责与经济目的。海岩小说这一重要特质对我国的主旋律文艺创作,对我国的通俗文艺更好地实现社会教化功能都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的兴起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权力结构.从“诗教”传统到大众文化,文学接受不再是少数人把持的特权.而成为由大众共同享有的权利。就宋词接受而言.“诗教”传统消除了词在原初状态所具有的“异质”特征.从而将之纳入到主流文化的序列之中:大众文化则通过“去道德化”和“碎片化”的方式消解了附着于传统宋词接受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17.
著名大报属知识读物和重要的纸面文化,它是文化的体现;大报是国民"亲文化平台",是获得有质量、有价值信息的孔道。推进文化大发展和提高生活品质需要大报及其正能量,资深大报理当保持高文化品质,其各种信息都不能粗糙。大报科普、文章等常有差池,会降低其影响力,也将失去读者。誉满中外的大报,必须完善细节、有"文化",要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8.
《启蒙辩证法》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文化工业"为其核心概念,集中体现了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促使了总体性社会的形成,从而彰显了《启蒙辩证法》大众文化批判的独特意蕴。大众文化批判实质上是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完成了意识形态化,并呈现出多种功能,造成了人的全面异化。囿于精英主义立场和文化保守主义视角,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也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对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所描绘的那种虚幻性的“世界图景”对大学审美文化构成严峻的挑战,具有精英文化品格的大学审美文化受到了大众文化世俗化浪潮的巨大影响,两种文化在“俗”与“雅”之间进行着较量。应该看到大众文化在对大学审美文化的崇高品格进行消解的同时,大学审美文化对大众文化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审美距离角度讨论了近年来四种大众文化热点:韩剧、帝王戏、超级女声、少年写作,并通过对这些个案的分析,同时根据姚斯的审美距离理论而自拟的审美距离函数图,得出了一般性结论:大众文化的审美距离总是较小,使接受者的感受力因不断重复而日益麻木,使需要随着时代或文明而变革的旧的观念与集体无意识更为板滞,固化;而社会或精神知识分子的文化,其审美距离总是较大,必不可免地要等待接受方面期待视野之水平的扩大与提高。因此,大众文化与知识分子文化需要有一种平衡。然而遗憾的是,今天中国,大众文化似正在出现独霸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