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企业的知识创造是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在各种形式的知识场内的SECI过程实现的。组织的维度是影响知识创造的总体因素。权力层级、集权化、合作网络结构、规范化、职业化与人员比率和信息化程度等组织结构维度是影响知识创造的组织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The use of weblogs as a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knowledge sharing and creation is a novel social and organizational phenomenon. In this paper, we identify and explain contingenc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uccessful use of weblogs for knowledge sharing and creation. We start from the assumption that successful knowledge management requires the motivation of people to engage in knowledge-related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two antithetic cases, we identify and discuss four contingency factors that directly influence the motivational impact of weblogs on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haring and creation.  相似文献   

3.
金芸  孙东川 《科研管理》2009,30(3):74-78
摘要:当前组织知识创造在现代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性正越发显著,同时复杂性理论在组织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将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应用于组织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理想的组织知识创造应该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继而基于系统的涌现现象动因和复杂性来源,提炼出主体适应性、主体间交互、系统开放性、标识、多样性和自组织共六点影响因素,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组织知识创造的关键动因,也可以给未来的实证分析和建模仿真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Effective knowledge sharing underpins the day-to-day work activities in knowledge-intensive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This paper integrates key concepts from the literature towards a model to explain effective knowledge sharing in such environment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knowledge shar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maturity of informal and formal social networks and a shared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based artefact network (AN) in a particular work context. It is further proposed that facilitating mechanisms within the social and ANs, and mechanisms that link these networks, affect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Three case studie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model, highlighting typical knowledge-sharing problems that result when certain model elements are absent or insufficient in a particular environment. The model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diagnosing knowledge-sharing problems,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trategy, and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knowledge sharing.  相似文献   

5.
以布鲁克斯方程阐释知识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用布鲁克斯方程式阐释了情报个体因吸收新情报而改变其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个吸收过程是一个激活式的动态过程,联结强度和知识结构决定被激活区域的范围大小。情报用户的知识结构的激活促使知识结构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前一个平衡促使后一个更高层次的平衡产生,从而生成更复杂的知识结构。这种激活式的结构还可以运用于文献的表达和检索,使之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吴绍波  顾新  彭双 《科研管理》2011,32(3):9-14
摘要:本文研究了知识链组织在研究与开发协作中,开发活动必须由代理组织完成,而研究活动既可由核心企业完成,也可由代理组织完成的知识分工决策过程,分析了研究与开发完全委托和部分委托不同情形下的最优支付。研究表明,如果核心企业从事研究活动所获得的技术能力增长收益越高,研究阶段向开发阶段转移知识的效率越高,研究活动相对于开发活动的重要性越高,则核心企业越倾向于把研究活动控制在企业内部。    相似文献   

7.
This qualita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bserved the strategy process of several Spanish banks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where the industry was undergoing a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due to the threat of Internet banking. We develop a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formed by an integration of findings from a qualitative study with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from the strategy, knowledge creation, and learning literatures. The model is then used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different learning processes that led these bank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verse Internet banking strategies, and to draw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learning processes used, the strategies chosen, and their performance outcomes.  相似文献   

8.
知识资源池:知识创新和共享的宏观机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搏  王浣尘  张喜征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74-279
知识的创新和共享不仅仅是企业和组织的需求,更应该是社会和国家的需要。知识的创新及其在国家范围内的共享能促进国家知识优势的形成;知识资源池就是以大学为“催化剂”和中介的一种社会知识创新与共享机制。大学作为社会知识管理的中心是其职责所在,也是其自身的优势所决定的;大学自身的知识管理要与社会知识管理结合进行,其他组织的知识管理也必须融合到社会知识管理的大系统中。  相似文献   

9.
基于组织学习的知识动态传播模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朱少英  徐渝 《科研管理》2003,24(1):67-71
组织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必须开展组织学习。组织学习首先发生在非正式团体中,通过非正式团体中个体间的知识传播,最后传播到正式团体并最终成为组织知识。本文在分析并提出必要假设基础上,给出一个数学模型,探讨了知识传播的高峰期及其影响因素,为组织管理者促进知识的高效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组织知识共享网络模型研究——基于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开际  叶东海  吴敏 《科学学研究》2011,29(9):1356-1364
 以组织中同时作为社会活动和知识活动载体的“人”为研究对象,以构建一个客观高效的组织知识共享网络模型为研究目的,提出基于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的组织知识共享网络模型及构建方法,并探讨该网络模型如何影响组织中主体间知识共享的过程和方式。从应用实例来看,该方法具有客观、可视化、定量等特点,因而可以较好地应用到组织知识的分布、查找、推送等知识共享实际应用中去,为组织知识共享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杨春江  逯叶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214-216
员工的组织承诺在管理学界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沈阳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员工进行了调查,探讨了知识员工的组织承诺的心理结构。在数据处理上,采用了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法。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企业知识员工组织承诺是一个多维的心理结构。本文还提出了知识员工组织承诺的五因子模型:感情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地域承诺和连续承诺。  相似文献   

13.
史滔  陈进 《科技与管理》2012,14(3):61-65
知识资本传承问题越来越受到知识型企业的关注,文章结合SECI模型和洋葱模型为企业的知识资本传承提供了一个合理的传承途径。潜移默化,建立员工知识沟通渠道;外部明示,对企业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建立数据库系统;汇总组合,营造知识分享环境,内部升华,定期座谈交流。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为企业知识资本传承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合理的解决企业知识资本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知识管理策略与知识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创造过程是揭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个体或组织中相互转化和作用从而产生新的知识的重要模型和理论。本文在分析、归纳了知识创造过程与知识管理策略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于不同的知识创造过程所应采用的知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ovel spatio-temporal framework for studying knowledge creation. To achieve this, we analyzed the recent literature on space, time and knowledge and conducted an empirical study. The intensive case was about four international distinguished university research groups in Finland in the fields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Object, communicative and cognitive spaces with linear and relational times were used as tools for empirical analysis. Combinations of space and time bring out different aspects of knowledge. Knowledge processes of progressing knowledge (time-space), creating distinguished knowledge (space-time), and path-taking and bundling knowledge (spacetime) bind spaces and times closely together. Besides academy, the spatio-temporal framework can be applied to study the knowledge creation processes in art, business and local communities, for example.  相似文献   

16.
围绕科研团队如何创造更多的知识,本文采用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一个合作网的结构与关系强度的交互模型。通过收集5年间111个科研团队的合作网数据,包括862位学者与591篇论文的完整信息,采用社会网络及负二项回归等分析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网络中心性对团队知识创造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2)网络密度负向调节网络中心性与知识创造绩效间的关系。3)关系强度进一步调节网络中心性与网络密度的交互作用。总体而言,当科研团队合作网络中心性高,网络密度小,成员间关系强时,科研团队的知识创造更高。  相似文献   

17.
赵欣  张之光  向希尧 《科研管理》2018,39(11):132-145
专业虚拟社区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地理分散而志趣相投的人聚集起来,有利于专业人士互动交流、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专业虚拟社区蕴藏了海量数据、信息和有价值的专业知识,成为新兴的知识源,受到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重视;专业虚拟社区倡导开放、互惠的知识共享规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知识管理模式,激发了学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回顾发表于国际主流刊物的文献,①综述了专业虚拟社区成功,专业虚拟社区知识搜寻、贡献,专业虚拟社区双向使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讨论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②构建了专业虚拟社区知识创造模型,将知识创造过程依次划分为知识贡献、知识检验、知识搜寻和价值观内化四个阶段,初步阐释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个人知识与大众知识、搜寻者角色与贡献者角色互相转化中的知识创造规律。最后,本文指出了新模型中有待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褚建勋  汤书昆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25-228
本文在Nonaka等提出的SEC I模型基础上,借鉴顿悟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以量子能级跃迁作为知识创造螺旋上升的理论隐喻,构建了基于顿悟心理的量子知识创造模型(Q-SEC I模型),进而通过对知识创造力和知识集成力这两种动力的分析探讨了Q-SEC I模型知识创造螺旋跃迁机制,并运用于企业组织学习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创造是创新主体不断吸收与转化知识,并将不同领域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有效利用的过程。从知识创造视角出发,构建了契合颠覆性创新特征的SECI改进模型(B-SECI),根据知识转移流动和创造演化等维度对颠覆性创新的发展特征与演化过程进行解构,旨在更能精准把握颠覆性创新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颠覆性创新主要包含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遵循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和内隐化等过程,并在具体形式上经历了创意社会化、方案外显化、技术雏形化以及最终的产品商业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创业企业知识异质性视角,运用沪深主板62家上市企业2000~2011期间471个公司创业投资(CVC)观测样本所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创业企业知识异质性与公司投资者知识创造之间的关系以及吸收能力、卷入强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不同CVC项目治理结构下两者关系的差异。研究发现:创业企业知识异质性与公司投资者知识创造之间存在"U形"关系,吸收能力、卷入强度对此"U形"关系有积极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创业企业知识异质性与公司投资者知识创造之间在控股型CVC项目治理结构下呈"倒U形"关系,而非控股型CVC项目治理结构下呈"U形"关系。因此,公司投资者应合理选择被投创业企业组合,不断提高自身的吸收能力,建立投资后互动参与式管理机制,精心设计CVC项目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