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林氏《楚辞灯》一书,将二千余年来王逸、朱熹等人的注释统统斥之为"暗室",这是不公平的。但林云铭此书力主层次分析,并且身体力行,仅此一点,就完全可以在中国楚辞研究史上卓然特立,名垂千古。在强调对楚辞进行层次分析这一点上,林云铭并非首创者,而在对《天问》一诗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解读之实践上,他确实是中国骚学史上第一人。刘树胜君能对《楚辞灯》进行点校,可谓慧眼独具,其对于推进和深化楚辞研究,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2.
吴群 《职大学报》2008,(1):108-109
<职大学报>的"楚辞研究"、"墨学研究"和"女性文学研究"这三个专栏取得了不可小视的成绩.这三个特色专栏有三个共同的特点,即:持久性、开放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3.
林云铭《楚辞灯》是问世于清初的一部重要楚辞注本,也是较早在日本得到刊刻并广为传播的楚辞注本,对楚辞的普及贡献颇大。考释《楚辞灯》在日本流传的版本信息与传播情况,对于楚辞版本校勘以及传播史探究,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实地调查,笔者整理收集了十余种《楚辞灯》和刻本,对其版本信息作了详细介绍,总结其刊刻特点,分析《楚辞灯》在日本传播的主要情形和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职大学报》2011,(3):3
本期"楚辞研究"专栏刊出了六位教授的五篇文章。这五篇文章,各有侧重,均有新意。周秉高教授的论文将楚辞研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详细论证屈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指出儒学并不等于国学,呼吁全面宏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正确诠释。蔡靖泉教授身处楚地,长期研究楚文化,近年又将视点转向汉初文化英杰贾谊,指出其"之所以才调绝伦,既有赖于所居中原故里深厚的河洛文化的熏陶,也有赖于汉初传播天下的博大楚文化的侵染。"朝鲜东国大学(首尔)中文系的朴  相似文献   

5.
《职大学报》2011,(5):123-123
(2011年8月4日通过)《职大学报》二十余年来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认真办好特色专栏,曾经开设过"美学研究"、"长江三峡文化研究"和"环境保护研究"等专栏,而长期坚持下来的是:"楚辞研究"(1992—2011)、"墨学研究"(2002—2011)和"女性文学研究"(2002—2011)这三个专栏。这些特色专栏的开设,  相似文献   

6.
汪瑗《楚辞集解》一书尽管有若干新奇之见可资借鉴,但其中很多观点,特别是一些根本观点,则是错误的,且对后代影响甚大。为了扫除楚辞研究中的垃圾,保证楚辞研究正常进行,对汪氏此类观点,必须予以驳斥。  相似文献   

7.
20年前,当时健在的楚辞学大师、学界泰斗、原杭州大学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姜亮夫先生,支持我刊创设"楚辞研究"专栏,在病榻子上亲笔题辞:"研究屈原作品弘扬民族精神",并口述贺辞。20年来,我刊遵循姜亮夫先生的教导,"楚辞研究"专栏一直未有中断,为中国楚辞学贡献了绵薄之力。"饮水不忘掘井人",今天,我们焉能忘记姜老当年的鼎力支持和谆谆教诲?因此,重印姜老的题辞及祝辞,以示对先生的敬意和谢意!  相似文献   

8.
文章着重对中日两国现代楚辞研究作总体比较,既肯定了中日学者在楚辞研究上的相同点,也指出了他们之间不同的研究风格及其特点,认为,日本的楚辞研究虽然沿袭了中国传统的治学路子,但也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很值得中国学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03,2(1):18-22
朱熹的<楚辞集注>和<楚辞辩证>,对于王逸<楚辞章句>,不是局部的"祛蔽陋"、作辨证,而是本质上反对、全方位否定;也没有"明屈子微意",恰恰相反,是竭力淡化甚至抹杀屈原作品强烈的思想性、战斗性;不过,朱熹在批评王逸的楚辞研究只是顺文滚解、"不先寻其纲领"的"蔽陋"时,强调层次分析,抓住了文学批评的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环节,在楚辞学史上有着开辟创新的功劳.  相似文献   

10.
《职大学报》全体同仁: 值贵报开设“楚辞研究”专栏20周年之际,我们代表屈原故乡人们向贵报特致谢意,并表示祝贺。同时,特向贵报同仁真挚问候!  相似文献   

11.
毛庆 《职大学报》2002,(3):16-18
祝贺<职大学报·楚辞研究>辟栏10周年,认为该专栏10年来的特色和独到的学术品格是坚持评论性;有建立在以作品为主的扎实材料基础上的理论分析;务求质量,不囿门户.  相似文献   

12.
楚辞研究还存在不少空白和混乱之处,因此楚辞研究确实还有深化的必要。楚辞研究要深化,除对楚辞作品要作认真细致的研究外,还必须批判继承前代楚辞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丁海玲 《职大学报》2014,(1):14-22,25
随着楚辞学研究的日益兴起,王夫之的《楚辞通释》也逐渐受到楚辞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对前者《楚辞通释》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其成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较高成绩.但对楚辞学者来说,《楚辞通释》的研究还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周建忠教授是研究当代楚辞学颇有成就的一位学者,已出版《当代楚辞研究论纲》和《楚辞论稿》两部专著,并发表大量论文。《中国二十世纪“楚辞学史”研究论文总目》是其最新成果,本刊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期“楚辞研究专栏”已发表该文第一部分,本期发表第二部分,争取下期连载完毕。  相似文献   

15.
周先生“同步进行”说的第一个特点是,侧重于当代,并用“整体构架与个体特质的具体审视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当代楚代楚辞学”。第二个特点是,虽然着眼于当代,但不是复述、摘要,而是在研究中指陈得失,体现自己的主体意识。第三个特点是,对楚辞与屈原本身、对古代、近现代楚辞学史有深切的体悟与研究,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见解。  相似文献   

16.
<楚辞>相关文献的整理需注意三点:一是关于类别和对象.可依据姜亮夫先生<楚辞书目五种>的分类并将其作为基本对象;二是关于现状与任务,现状是已进行整理研究或正式出版了少部分<楚辞>专书及评论资料,任务则是其它还未经整理的大部分<楚辞>相关文献;三是步骤与措施,即对牙前已经影印出版的<楚辞>相关文献进行先期整理,按时代先后或'类别进行整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科学整理.  相似文献   

17.
王伟 《职大学报》2010,(3):30-34
历代许多小学类重要著述如《说文》、《广雅》、《韵补》等,在论述文字之际,对于《楚辞》皆有所徵引;而其相关研究著述如《说文解字注》、《广雅疏证》等在其进一步对《说文》、《广雅》等疏证研究时,则也更多的引用和论述到了《楚辞》。凡此相关引用和论述数量丰富,合理的利用这些材料有助于《楚辞》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11,(5):121-122
各位编委、同志们:我首先将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做个简要的汇报。一年来,编辑部主要办了以下三件事。一、正常出刊去年出版四期,共发表论文207篇,其中有21篇论文的作者是正教授,占总数的10%;除"楚辞研究"、"墨学研究"和"女性文学研究"三个特色专栏外,还有"经济管理研究"、"时政研究"、"法律研究"、"艺术研究"、"外语研究"、"外国文艺研究",  相似文献   

19.
怀德堂是从江户中期起到明治初年一直活跃在大阪的一所学校.作为著名汉学家,西村时彦是重建怀德堂的首倡者与创立者,是重建怀德堂的主要领导与功臣,怀德堂为已故的西村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西村以怀德堂闻,西村在怀德堂没有讲授过楚辞;在怀德堂的后期."楚辞"却雀讲座中占有一席之位.西村关于楚辞的研究与收藏,主要是晚年的个人行为.西村时彦对<楚辞>的研究.主要源于京都帝国大学教学之需.昭和二十四年(1949),怀德堂把藏书三万六千册作为"怀德堂文库"全部捐给大阪大学,现藏大阪大学附属图书馆,其中就包括西村时彦的"硕园纪念文库",同时将"硕园纪念文库"中的<楚辞>典籍总称为"怀德堂文库"之"楚辞百种".而"读骚庐丛书"21种则是"楚辞百种"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丁玲 《职大学报》2015,(1):23-26
汉代至晋代,楚辞属赋;南北朝时楚辞与赋开始分立,梁萧统《文选》将赋、骚视作并列的两种文类,赋类仅收录以"赋"名篇之作,骚类所录皆《楚辞章句》中篇目;隋唐以降,历代总集中赋类的收录多延续《文选》的体例,但楚辞与赋的类目关系和楚辞类的收录体例,终无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