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络文学精品化工作与文学网站"海纳百川"的本原性功能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从读者、作者、网站来看,还是从整个社会来看,网络文学精品化都殊为必要,而且极其可能。其现实性的理由在于:网络文学精品化是弘扬文学精神的一种体现,是繁荣网络文学的必由之路,是建构网络文学公共空间的基本保证,它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文学网站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网络文学精品化以文学自身运动作为内在动力,网络文学精品化因网络信息的浩如烟海而获得反向促成作用,网络公共空间的大众化需求对网络文学精品化起着持久的推动作用,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公众参与程度的逐渐提高有利于网络文学精品化的形成和发展,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律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网络文学精品化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借助网络应运而生,迅速成为当代文化中一种时尚的文学样式。它以无与伦比的自由情感空间容纳了现代人纷繁复杂的情感,具有自由性、真实性等特点。较之传统文学的情感空间,它提供了一种更为痛快的情感宜泄方式,并为现代人情感空间的拓展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建设"网络文学陕军"是指充分利用陕西文学已有的作家资源及国内外影响,立足网络平台,与网络文学作家和网站合作,发现和培育陕西文学新的增长点。首先论证了建设"网络文学陕军"的必要性。作者认为无论是从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需要还是从网络文学研究及创作的需要来看,建设"网络文学陕军"都十分必要。其次详细论述了建设"网络文学陕军"的主要内容、创新之处、基本思路和方法。最后论述了建设"网络文学陕军"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从人类进入网络社会,有关网络文学及其与传统文学差异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网络文学是网络社会工业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文学比较体现着本质上的自由性与现代性,二者之间的差异可从创作模式、存在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比较探析。  相似文献   

5.
公共性是文学表意的一种存在论规定。作为文学活动的根本问题式,文学公共性主要意味着文学表意的公共性能力。它的存在论命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公共立法者的文化身份,其作用在于建构特定共同体的公共秩序与意义系统;人的类本质对象化功能,它使人的本质获得实现与确证;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其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存在发生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6.
理性化的现代社会分工引致了职业化的合理发展,而工具理性的发展所造就的"职业人"使传统知识分子可能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当代中国大学教师的角色特征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中公共知识分子的公共性问题.分析当代大学教师"公共精神"得以展开的社会条件,对建构社会转型中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梳理并分析了网络文学在这二十余年中的概念变迁和典型变化,网络文学由最初的写在屏幕上的传统文学,到文学网站的类型小说,再到如今的虚拟空间的二次元网文,背后主要是网络媒介功能的变化。只有主动介入网络空间,才有可能掌握选择权,这对学术研究和大众文化发展同样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的客观存在,不但引发了文学内部对文学本质和特性的争论,也从外部引发了关于当代文学的价值、功用等方面的质疑与反思。网络文学要想摆脱目前的地位悬疑和身份危机,必须在当代文化转型和建设中,找到自己的终极性价值取向,在关注现实、民生与民族问题上找准价值评判的标准,才能够渐渐被精英文化与社会所认同。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国家善治的重要议题。村落文化作为乡村共同体的呈现样态,存在乡村文化的多元化来源和展演形态。文化公共性与乡村建设休戚相关,村庄政治精英不但引领了文化资源的运作方向,而且重新整合了村民的“文化习惯”,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具体而言,要通过政策宣传激发村庄文化的活力,围绕党群关系发挥村规民约的影响力,进而践行文化制度的本土化适应力。同时,乡村文化公共性的流失贯穿于公共议题的失语和公共空间的日渐式微。因此,要不断涵养乡村公共精神,加强村民公共意识的培育,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乡村精英的引领作用,完善乡村公共空间的设施建设;不断拓展文化赓续的公共空间,重构乡村社会资本和关系,通过重构社区空间,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公共规则的内容和制定程序,加强公共规则的宣传和教育,健全监督机制的信息反馈渠道。  相似文献   

10.
现代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让网络文学创作成为了年青一代人群的时尚,它所蕴含的大众性、自由性和非功利等特征的创作理念使网络作者的个性和个人情感可以得到最充分的表现和张扬,它的写作更符合人性的自然状态、更接近文学的本质。改变了传统文学的创作观念,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而通过网络文学发展改善传统的文学创作观念,就可以让文学在当代的发展中寻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直播软件的兴起给“公共场所”的认定带来了新的发展与挑战。网络直播空间具有与传统意义上“公共场所”不同的特点,网络直播下“公共场所”的实践适用需要厘清网络直播空间的“公共性”标准、慎重认定、厘清可适用罪名类型,以便更好地规制信息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2.
文学公共性是借用哈贝马斯在社会学领域提出的公共性概念形成的。文学公共性概念的提出为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反思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文学公共性的角度,通过文学公共性与个人性的关系阐释与解读闻一多的诗歌是一个新的尝试,一方面拓宽了闻一多诗歌研究的视野,另一方面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闻一多诗歌的创作。闻一多诗歌创作“泾渭分明”的前后分期实则是交织了一条公共性与个人性编织的红线。  相似文献   

13.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滋长了两性关系中的性混乱现象。两性性关系的紊乱,既不利于个体的幸福,也危害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人类性行为依然要遵循性爱合一、忠贞专一、不伤害三条性伦理原则。当今时代,网络为人类的情爱与道德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人们应当正确地认识并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以完善爱情、道德、人性及社会。  相似文献   

14.
人通过实践活动改变生活环境,环境也改变着人。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由于人的实践方式、交往关系不同,人的本质内涵和本质特性也不一样。当今人类生活在物理空间、过渡空间和虚拟空间三元共生的空间环境之中,人的本质兼具有社会性、创造性和虚拟性三重特性。人永远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之中,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才真正拥有了自由自觉的本性。  相似文献   

15.
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和亨利·列斐伏尔的"第三空间"可以用来认识和把握赛博空间.赛博空间是以人为根基,依据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具有物理实体特征的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建构的数字空间或概念空间.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赛博空间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6.
网络空间的合理有序运行需要规范。为了构建合理的网络规范,有必要系统地理解网络规范的概念。从规范论的角度讲,网络规范是调控不同主体网络行为的具有不同程度之普适性的指示或指示系统,具体包括调整网络主体之间关系的网络规范、调整网络主体与计算机或互联网之间关系的网络规范、调整网络主体与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网络规范。  相似文献   

17.
日记体小说是与传统小说相对应的一种小说类型。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模式,重塑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西方日记体小说形成的主要动因;将小说的公共性与日记的私密性融为一体,从公共表达空间进入私密表达空间,是日记体小说独特的表现手法。得益于这种独到的表现手法,西方日记体小说伴随西方两次文艺运动发展和兴盛,逐渐形成为一个重要的小说种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上流社会与底层社会间矛盾冲突最重要的平衡力量和现代社会公共文化最主要的承载者,中产阶层在城市现代社会公共性构建过程中被寄予厚望,但在城市化、郊区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的背景下,置身其间的中产阶层渐趋封闭,其城市公共性承载者的身份亦有所褪色,对城市公共文化构建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公益广告因其独特的宣传方式服务于社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观众的喜爱,它属于公益性质,体现的是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媒体的特殊传播方式、制作形式、题材内容等方面相对于传统工艺广告都有明显的优势。如何将公益广告产业与动画短片相结合并利用融媒体技术进行迅速传播并且能获得显著的效果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2020年的全民抗疫,既是对公民品格的检验,也是公民品格生成的现场。所以,我们必须利用这一"特殊"现场,上好公民教育这一大课。公民是个体性与公共性的统一。公民的个体性使公民区别于臣民,具有独立人格、权利意识、义务意识、自由意识、法治意识;公民的公共性使公民区别于私民,具有公共意识、公共伦理、公共理性、公共责任和公共参与。公民的公共性由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扩展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使公民增添了生态公民的身份,具有生态意识。抗疫中公民所表现出来的品格状态,为我们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和参照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