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第一次读《活着》 ,是四年前 ,我擦干泪水感慨道 :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小说。四年后 ,重读《活着》 ,压抑而恣肆的泪水对我说 :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小说。《活着》感动了读者 ,是因为首先感动了作者。如余华所说 :“我是哭着将这部小说写完的 ,后来出版社送来校样 ,我也是哭着读完。后来有很多次当众朗读 ,读一遍要哭一遍。福贵越来越成为我自己生命中的一个好朋友。”他自己也说《活着》“让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活着》同样感动了世界。它赢得了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奖 ,而由张艺谋据此改编的电影也获得了国际大…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勇士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合上小说《牛虻》,我已是泪水涟涟。我被这本外国名著深深打动着,回顾牛虻的一生,我的眼前仿佛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它闯过浅滩和激流,浪花撞击在礁石上,奔腾着,跳跃着,又义无反顾地向大海奔去。  相似文献   

3.
记得,配合《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教学,老师曾放了一部影片,片子没看完,也没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只是记住了那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活着》。三年后,当我从新华书店的书架上再次看到这个名字时,有关那部影片的记忆在我脑海里一下子清晰了起来:葛优、皮影戏、大炼钢铁、人民公社、……似乎是个很有趣的故事。为了给没看完的电影“续上一个结尾”,我买下了《活着》。可是《活着》的故事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轻松。相反,作者的讲述像鸟爪抓住树枝一样紧紧缠住我。这不是恐怖小说或悬疑小说,这只是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一个普通人一生的故事。“这…  相似文献   

4.
近日,作家余华、导演孟京辉与演员黄渤现身杭州西子湖畔,为话剧《活着》举行发布会。据悉,今年9月4日至9月9日,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的话剧《活着》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也是该小说首次登上舞台。导演孟京辉坦言有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他说:"面对《活着》,我现在还没有想好用什么样的形式把诗意的文字化到舞台上。现在我有三个想法:一是循规蹈矩的传统叙事;二是  相似文献   

5.
余华是我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说《活着》标志着其创作风格逐渐开始演变,他才华横溢的语言操纵能力、天才的想象力使得这部小说享誉中外。由张艺谋执导的同名电影于1994年上映,影片一经拇出同样声誉斐然。《活着》小说和电影从主题思想、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结构线索四个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这主要因为余华和张艺谋对“活着”内涵意义有不同理解、电影与小说表现效果不同以及电影有着严格的审核标准。但小说和电影都促使受众思考活着的方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余华是我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说《活着》标志着其创作风格逐渐开始演变,他才华横溢的语言操纵能力、天才的想象力使得这部小说享誉中外。由张艺谋执导的同名电影于1994年上映,影片一经播出同样声誉斐然。《活着》小说和电影从主题思想、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结构线索四个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这主要因为余华和张艺谋对"活着"内涵意义有不同理解、电影与小说表现效果不同以及电影有着严格的审核标准。但小说和电影都促使受众思考活着的方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92年以来,作为先锋小说领军人物的余华先后推出了《细雨与呼喊》、《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等中长篇小说,其写作风格令坛大跌眼镜。各种评论纷至沓来:有人认为这是作为先锋小说的余华从先锋小说中溃退的表现,也有人评论说是余华对自身写作形式及内容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8.
漓力我是个快乐的女孩子。《铃儿响叮当》这本小说是我高三时候惟一写完了的一部小说,却不是最好的一部。所以提意见还有批评我的读者也很多。当然,我也很喜欢看到读者给我的来信,告诉我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我的小说。这也真的是一件好快乐的事情。曾经有个女孩给我打电话,听我的录音电话留言是:“我很不开心啊!”她被吓倒了,说:“戴漓力怎么会有不开心的事情呢?戴漓力应该是永远开心的啊!”永远开心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可以保证,每次我写完小说以后我都一定会变得开心无比的!用简简单单的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创造出一整个…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电脑》2008,(7):3-6
——在看到一则关于三岁小孩宋欣宜在地震时被年轻父母用血肉之躯护佑的新闻后,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初一(4)班的陈贤妍创作并投寄给了我们这首诗:《妈妈,我还活着》。  相似文献   

10.
光看题目,薛荣的这篇小说并不惹人注目,但题目下的那一句题记,却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和心。题记其实是张楚《姐姐》中的一句歌词:“姐姐我看见你眼里的泪水”,这句歌词让我想起了好多年前初次听到这首摇滚抒情歌曲的情景,  相似文献   

11.
《祝福》中的语言描写兴和县第一中学杜静波,孙力畲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所以,一般地说,人们在讨论小说《祝福》的人物刻画时,把“画眼睛”当作刻画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来讨论,这诚然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2.
《活着》发表之前,余华一直是和先锋文学联系在一起的,但《活着》的发表,让读者看到余华并不总是和先锋保持一致。这部小说摆脱了形式的探索和先锋性,开始关注人物和意义,小说中的人物不再是一些符号,而有了自己的声音和独立的意义,作者所表达的苦难也是实在的、具体的。《活着》显示了余华对价值和意义的认同,也流露了他对过于追求形式的先锋文学的某种反拨。  相似文献   

13.
人·孤独     
舒容 《八小时以外》2014,(10):28-29
隽推荐我读《羊道》,说读了它觉得活着很有意思。我立即下单,想知道是什么打动了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年轻律师。 这本书获了许多文学奖。 读后我问隽,她喜爱这本书是因为什么。她说:“在极匮乏的物质环境里,有趣地活着,看不到苦涩,更没有抱怨。”我说:“我从书中看到的是孤独。作者写它源于孤独,我们爱读也是因为孤独。”  相似文献   

14.
开不败的花     
潘冬霞 《教育文汇》2008,(10):51-51
我一直深信,世界上有开不败的花,美丽得让人灵魂轻颤,真实得令人泪迹斑斑。而它,的确是存在的……当我合上手中这本书,擦拭了眼角的泪水之后。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生命就是一朵花,活着就是花的开放,为活着而活着的生命就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相似文献   

15.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合上小说《牛虻》,我已是泪水涟涟。我被这部外国名著深深打动了。回顾牛虻的一生,我的眼前仿佛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它闯过浅滩和激流,浪花撞击在礁石上,奔腾着,跳跃着,又义无反顾地向大海奔去。从打开小说的第一页起,我就不由自主地被这浪涛所席卷,欲罢不能,我深深震撼于这创作于惊心动魄时代下的惊心动魄的故事。牛虻被他最信赖的人欺骗过,被最爱的人伤害过。然而,即使沦落到拖着残废的身躯在甘蔗园卖苦力,甚至当一名杂耍戏团的小丑,牛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我的耳边时时…  相似文献   

16.
我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即将和这届学生分别,望着朝夕相处两年的学生,我头脑中忽然冒出一个问题——在这两年的语文课中,哪一节才是他们心目中最好的课呢?抛出这个问题后,我不禁浮想联翩:执教《学弈》时,让学生在添油加醋的编故事中笑声阵阵;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泪水涟涟;执教《匆匆》时,  相似文献   

17.
点评台     
《悟空传》今何在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定价:14.80元这是一部风格怪异的长篇小说,先是搬上网络,被誉为“最佳网络文学”,印成纸本后,销售行情也十分看好。这部小说真奇怪,唐僧师徒四人在小说中的形象让人感到似是而非。譬如唐僧并不力阻悟空降妖,而是说:“打吧打吧,打死一个少一个。”唐僧饥饿难耐,徒儿们又懒得化斋,只得说:“你们是大爷,我去给你们找吃的,还不行吗?最好让妖怪吃了我,那时你们就哭吧。”有时悟空还会对八戒说:“快去吧,那儿有女妖精正等着你呢!”真可乐,可口可乐。《地图的由来》A·G·史密斯著…  相似文献   

18.
许多读者都读过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活着》,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简略的近现代史,在1994年,著名导演张艺谋把它改编成了一部电影,并且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无论《活着》是小说还是电影,都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冲击。《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艺术转化主要突出在历史的叙事方面,从历史的大背景下描述小人物悲喜交加的命运,尤为突出了在历史浪潮之中,小人物风雨漂泊的人生。在电影之中,皮影戏这一事物多次出现,是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主人公一生的命运与它息息相关,相对于小说而言,电影《活着》减轻了小说赋予的凄凉,给影片整体上带来了温暖的意境。本文主要探讨《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艺术转化。  相似文献   

19.
蒋珊珊 《文教资料》2014,(36):131-132
电影《活着》是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原载《收获》92年第6期),影片中虽和原著有相同的人物和相似的情节,但是两者在叙述、主题两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可以称得上是两个不同的文本。本文意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小说《活着》与电影剧本,这两个具有互文性文本的异同,探讨由小说到电影的嬗变问题以及电影的改编对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读书要趁早     
<正>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22岁她就写出了名动一个世纪的小说《倾城之恋》,曹禺19岁时写出了《雷雨》,朱天心17岁时写出了《击壤歌》,韩寒17岁也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三重门》。在最好的年纪,做最有意思的事情。他们是一群懂得抓住时光尾巴的聪明人。其实,读书也要趁早的。写出《活着活着就老了》、立誓"用文字打败时间"的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