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一) 【评议论文】潘新和《叶圣陶论文学鉴赏》(原栽《语文建设》2006年第6期) 【原文提要】培养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一以贯之的要求。如何上好文学鉴赏课,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叶圣陶所提供的关于鉴赏的含义、态度、主体、预备、途径、凭借、参考等7个方面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评议论文]陆俭明《语文教学之症结与出路》,原载《课程·教材》2006年第3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究竟“解读什么”“如何解读”.历来都是难点。尽管与之相近的文艺学、文学批评和阅读学等学科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突飞猛进,可由于学术界和基础教育界的“隔膜”,缺少相应的专家学者进行“知识转换、创造和教学实验”(钱理群语),语文学科课程和教学知识建设相对滞后,文本解读与分析的有效策略知识一直十分匮乏。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语文界群星闪耀。于漪、钱梦龙、洪宗礼、魏书生、宁鸿彬、顾德希等语文大家。承继叶圣陶等老一辈语文人的光荣传统。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建构了当代语文教育的基本范式。他们的实践、思想和理论。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意义也十分重大。读懂“于漪们”“那一代”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一代”承前启后、创造语文教育辉煌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好的语文教材应该做到课程目标内容化、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帮助学生有效达成语文课程目标。其中的教材内容教学化研究指的是对教材内容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探索,研究的主体(研究者)主要有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本文对这三大主体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取样.  相似文献   

6.
7.
学术是一个不断累进的过程。“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专栏选取近年在语文教育研究诸领域有创新价值的代表性论文、论著.放置在语文教育研究发展历史和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予以评析。评析跟论文、论著构成对话关系。目的是传播语文教育研究已取得的成果。构筑语文教育研究的学术平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课程内容的确定是指依据特定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它是课程编制的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方法、展开语文教学的前提。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家普遍认识到.建构明确、合理的语文课程内容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2008年语文教育研究者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上好阅读课,文本解读是第一步。但就当前阅读课现状而言,这第一步的迈出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从笔者对一线教学的接触来看,至少这些情况是普遍存在的:(1)阅读过程倒置——不是先阅读文本,而是先阅读教学参考和各种资料,失去了初读体验:(2)阅读时间压缩——把时间多花在资料搜集上、教法构思上、练习设计上。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梳理诠释学的发展路径来理解新课程阅读与阅读教学。作者认为,在当代,诠释学对语文阅读主要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呼应和契合,而在诠释学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接受美学,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显著,但这种影响主要应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和方法论意义上。文章指出,新课程阅读教学在挣脱传统阅读教学“确定性”的枷锁后,需要对无边疆的多元解读保持警惕,“阅读理论”借鉴诠释学理论,使用“文本”概念需作出谨慎的抉择,同时必须将“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作品的对话”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育“泛人文化”的取向遭到批评和质疑,“语文知识”、“语言训练”等一度被淡出的词语再次回归语文研究的视域。2007年第10期的《中学语文教学》,集中刊发了一组讨论语文知识的文章,王荣生、王鹏伟、陈钟操先生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2008年,吴忠豪在《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一文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不能没有训练”的观点(《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2期);2009年,倪文锦在《正确处理和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多种关系》(2009年第6期《中学语文》)以及其他相关文章中反复强调了语文知识和语言训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是公认的课程基础.它的研究成果与社会学、哲学等一样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但在我国语文教育中.以心理学视角进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推介《阅读与阅读教学:心理学视角》和《论阅读教学中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的旨意,不仅仅在于这两篇文章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视野.也是期盼有更多的具有心理学背景的研究者能够关注并投入到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按庄文中先生的看法,50年来,中学语文学科的文学教育所走过的是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50年代肯定,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60~70年代否定,立下“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戒律:80~90年代又肯定,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见《论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如果把这条道路进一步延伸,我们看到,新课改以来中学语文学科的文学教育不仅受到肯定,而且得到空前重视。这一方面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字里行间,另一方面也体现为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评议文章]孙绍振《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原载于《语文建设》2008年3—4期 [原文提要]许多文本分析之所以无效,是因为缺乏方法论的自觉。“还原法”是一种把可操作性的系统化视为最高目标,把具体分析落实于文本分析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七个层次,分别为:艺术感觉的“还原”;  相似文献   

15.
(一)【评议论文】潘新和《叶圣陶论文学鉴赏》(原载《语文建设》2006年第6期)【原文提要】培养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一以贯之的要求。如何上好文学鉴赏课,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叶圣陶所提供的关于鉴赏的含义、态度、主体、预备、途径、凭借、参考等7个方面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教学参考书”(简称“教参”)是“按照每册教科书的内容编写的辅导教师教学的用书”。语文教参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多数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常用的工具书。本文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参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以王荣生先生及其团队为主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继续大力倡导和致力于有关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研究呈现出逐渐深化的趋势。“这体现在:从探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到探讨这节课和其他课之间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从着眼教学内容本身.到着眼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联:从分析教学内容.到上溯教材内容和课程内容.从课程论的宏观视野来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等。”  相似文献   

18.
【评议文章】单学文老师的《中学语文教学与命题应该坚守文学阵地——从(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语言刍议)等争鸣文章说开去》,原载《语文学习》2009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9.
【评议论文】李海林《语文教育研究的层次类型》。原载《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9期 【原文提要】在语文教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上把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这种简单化的分类忽略了语文教育研究的类型特征和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天赋”的“语文”是指人天生具备获得语言的本能。作为“素养”的“语文”是指人在言语实践中逐渐习得、学得和内化的一种综合语言素质。作为“学科”的“语文”是一个系统培养综合语言素质——理性和艺术地运用母语的素质——的逻辑体系,它所强调的应该是“学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