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现人民教师的崇高风范,顶住来自应试教育的种种压力,发扬首创精神,创造出了诸如扬长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等许多很好的教育形式,大大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践进程,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些教育形式中,扬长教育以其不平凡的表现,不但迎得教育研究的关注,而且还在广大中小学和高等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扬长教育进步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效果、巧妙的教育思路等,给今天的教育改革带来了不少有益而新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十六大精神,阐述了创新以及创新教育的理论内涵,分析了新世纪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最后论述了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进行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条件与手段的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是前提,教育制度创新是关键,教育条件与手段的创新是保障。  相似文献   

3.
适应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兼评世纪末几种热点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世纪末,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人、教育、社会及其关系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提出了教育本体论、教育工具论、教育适应论、教育超越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主体论、教育先行论、教育多元论等教育观,形成了世纪末关于教育观讨论的热潮。这场讨论,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的认识在深化...  相似文献   

4.
京族当代教育是指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今京族地区教育的发展状况。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建国初期,京族教育经过调整、整顿得到了初步发展;“文革”时期,盲目发展中小学,学校秩序混乱,教师遭受打击批判,除扫盲教育取得新进展外,其余各类教育的发展受到阻碍;“文革”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被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数量、质量、类型上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基本扫除了文盲,普及了小学教育,发展了学前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文化技术教育更是呈现出全面综合发展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
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立国之本,社会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赋予了教育现代化新的使命,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也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教育技术还是陌生的新生事物,为一般人所不认识、不理解。本文从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技术对人的主体的解放,对于终身学习、学习社会化、教育国际化的深远意义进行了理念上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叶卫国 《教育导刊》2001,(15):88-89
现代教育技术之所以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是因为它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抢占这个制高点,可以带动教育领域各方面的新发展,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以及教育模式、教育理论都将产生深刻变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优势是,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人机交互的操作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故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到课堂教学中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我校是一所新校,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试点学校,办学两年来,在运用各种音像媒体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推进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逐步形成了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民族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民族教育工作也取得了辉煌成就,牧区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进一步得到加强,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两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立了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狠抓教育项目建设,教育投入逐步增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办学条件;造就了一支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毕生以教育为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对教育意识、教育目的、教育方式等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强调人格教育和通识教育。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不无启迪作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南昌三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发后,南昌市三中从该校实际出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而为学柱的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该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强调形象直观、生动具体,避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基本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到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进而又扩展到教师、课程、学校甚至区域性的教育评价,对于调节、改善、提高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发挥了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明确了教育评价在教育活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了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功能。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视角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学校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应该关注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四种应用与三个基本因素。可以从系统的视角来思考和构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具体可以从校长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技术基本能力、信息化规划能力、信息化组织与管理能力、信息化评价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静态角度分析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组成要素: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主体、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对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目标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分析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要素的动态关系,提出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未来公民的信息素质,规范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学校管理创新等,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学校亟需信息主管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学校信息主管应做好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在教学、科研、管理行为中的渗透,学校教育信息化氛围的形成四个层面的工作。学校信息主管应同时具备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现代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蕴涵更多外来文明意味的新教育程式,其在文化属性、理论基础、行动模式、实践操作等诸多方面与我国传统教育学习模式存在诸多无法契合的迹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内生资源困境只有通过多维融合的本土化过程才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西部实施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部实施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必须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放在首位;同时要加强西部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尽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具有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另外,西部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还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注重优化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外部环境;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教育信息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目前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点。阐述了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概念,分析了目前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现状,提出了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观念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前行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它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浪潮推进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带来了新契机,结合教育资源共享的功能以及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途径的建设进行了分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郭毅 《民族教育研究》2007,18(6):116-120
西部教育资源因种种原因存在着开发、利用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有限的投入下,如何正确而充分利用大众媒介信息资源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媒介素养对西部教育资源有着建设性作用,正确有效地获取大众媒介信息可以促使西部教育资源的开发,科学准确地分析评判媒介信息有利于西部教育资源的优化,健康的信息传播则有利于西部教育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教育知识管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成熟 ,教育信息管理已经上升到教育知识管理阶段。该文在界定教育知识管理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教育知识管理已成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的研究热点 ,探讨了教育知识类型的重新划分所引起的教育变革和涉及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云计算的发展为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文章论述了采用云计算构建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势,讨论了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云架构模式,从云端、通道、终端三个层面分析了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设施建设,并对平台的功能及结构模块设计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