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下旬以来,江苏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江苏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灾情就是命令,省属各新闻单位把搞好抗洪救灾的宣传报道,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除了大幅度地增加抗洪救灾的报道量以外,还纷纷组织抗洪救灾报道组深入基层,进行现场采访。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抽出一批编辑和驻市记者一起,组织太湖地区、里下河地区、长江沿岸和淮阴洪泽湖等四个采访组,有60余位记者编辑,日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新闻     
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的江苏省抗洪救灾先进新闻集体、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去年12月23日在南京举行。14个抗洪救灾先进新闻集体和262个抗洪救灾优秀新闻工作者受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省委书记沈达人,省委副书记、省长陈焕友最近多次表扬我省各新闻单位和中央驻江苏新闻单位在抗洪救灾宣传报道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两位领导同志向在抗洪救灾宣传报道中辛勤劳动、忘我工作的记者、编辑们致以亲切的慰问。 8月6日,沈达人同志在省抗洪救灾指挥部宣传组汇报材料上作重  相似文献   

4.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及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它愈来愈引起新闻界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喜爱。现场短新闻是由现场、短、新闻三个概念构成的。要写好现场短新闻,首先是如何捕捉现场。现场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有计划发生的现场,比如抗洪救灾队伍进驻灾区是有计划的,完全可以到现场去采写;二是有可能发生的现场,比如拦河大堤连遭暴雨袭击,水位  相似文献   

5.
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往往以它可信的现场纪实,全新的表现形式,生动的人物情态,深邃的情感意蕴,也就是以它无声的视觉形象语言传情述事,赢得广大读者的共鸣和赞赏。自治区第三届报纸好新闻评选中入选的6幅新闻摄影作品,各自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新闻摄影特有的新闻属性,成为令人称道的好作品。入选作品《抗洪救灾》(孟卫平摄,见封三),是从喀什军民奋战在西克尔水库的宏大场景中,开凿出来的一组雕塑群。它镌刻着挽臂挺胸的指战员,用身体在洪水中筑起的大堤。在这人的堤坝  相似文献   

6.
陈臣 《新闻爱好者》2008,(12):38-39
一提到民生新闻,大家最先想到的是2002年元旦开播的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大型新闻直播栏目《南京零距离》。后来又有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贴近性、本地化、原生态是它最为突出的特征。用原生态的语言也就是老百姓的语言解读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2002年江苏卫视推出了一档《南京零距离》节目,掀起了民生新闻的浪潮,各大媒体都争相抢占市场先机,使新闻市场一度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中。迄今为止,民生新闻已经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中的一种新范式,以一种新颖而独特的方式在新闻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民生新闻,在新时期实现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10月24日下午,来自抗洪救灾第一线的100多位新闻记者走进中国记协静静的西大厅,倾吐各自水灾报道的甘苦。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有上千名海内外记者奔赴安徽、江苏等重灾区,发回了数百万字的稿件和大量的新闻图片。其发稿数量之巨,质量之高列中国灾难报道之冠。在‘首都新闻单位抗洪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事迹座谈会’上,十几位新闻  相似文献   

9.
去年10月末,在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开播一周年之际,该栏目在总结自身新闻实践的基础上,打出了“公共新闻”的旗号,并邀请国内新闻传播领域的20多名权威专家就“公共新闻”与卫视新闻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一时间.“公共新闻”这一电视新闻新形态(抑或是新概念)成为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者将其看作是中国社会新闻继“民生新闻”之后的第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10.
2002年,电视民生新闻在江苏台出炉之后迅速飘香全国,成为电视台的“卖点”、老百姓的“看点”、传播界的“热点”。经过四五年的发展,民生新闻已经明显有点“营养不良”。有人把它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小看”民生,琐闻“当道”;二是风格过“软”,新闻文学化;三是欺“软”怕硬,监督乏力;四是浮于表面,内在空乏;五是报料成了信访.媒体变成“包公”。  相似文献   

11.
新闻记者是历史的见证人,新闻作品应是时代的纪录。在去年我省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中,新华日报发表了1600多篇、130多万字的新闻作品,其中,不少都是江苏人民抗洪救灾的光辉篇章,是当之无愧的时代纪录。在洪水过后,人们不禁要问这些纪录是怎样留下的?它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供今后借鉴?作者正是本着这个精神,从一个抗洪采访组的侧面作一些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02年江苏广播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热播后,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现象被学界和业界广泛讨论,类似《南京零距离》的民生类新闻也在各大地方台开播,成为近几年地方新闻发展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3.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重庆电视台《天天630》、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等一批民生新闻栏目,都受到观众的空前欢迎,成为当地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新闻栏目。电视民生新闻为什么一问世就广受欢迎,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省电视台的《江苏新闻》是我省电视界历史最悠久的新闻节目,也是目前主要的省一级电视新闻节目。《江苏新闻》开办以来,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布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法令,宣传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每年都要产生出一批有影响的好新闻,是省电视台收视率较高的节目之一。但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5.
郑宏 《新闻传播》2005,(8):62-63
2002年元旦,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一炮打响后,民生新闻成为新闻业界的一朵奇葩,“民生新闻”的理念迅速得到了许多地方城市频道的认同,民生新闻热的出现也引起了新闻理论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洪霞 《记者摇篮》2009,(7):107-107
近些年,以江苏台《南京零距离》栏目、北京台《第七日》栏目等为示范效应引发的电视民生新闻热潮波及全国,从而使“民生新闻”的概念进入了学术视野,专家甚至称此次民生新闻热潮为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一件事物能够迅速地流行起来必定会有它的独到之处,民生新闻自然也不例外。综合分析其迅速流行的原因,民生新闻的热潮和它的特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无论怎样去认识它、评价它,新闻侵权诉讼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和审判实践活动,都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关于新闻侵权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现实社会生活对新闻学、法学提出的一项迫切要求。我国新闻侵权诉讼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闻根据,是新闻发布的依据或契机。它告诉读者新闻事实为什么现在成为新闻,新闻的出处在哪里,它是新闻来源的必要说明,也是新闻事实的有力证实。新闻根据和新闻事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如果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源之水;新闻如果缺少根据,事实也就成了一滩死水,不能向外传播。巧妙运用根据可使新闻特征突出,客观自然。目前常用的新闻根据为时间根据。陆定一同志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19.
一、民生新闻源于社会新闻而高出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的始作俑者大概算深圳特区报业集团2001年创办的《晶报》,这份以城市居民为主要阅读对象的都市报,号称“以民生新闻为特色”。操作者是以宜传口号提出这一名词的,并未给它进行概念说明。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打出了“我们就在你身边,我们与南京没有距离”的口号,并强调“民生新闻”的理念,反映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并因此而成为中国十大名牌栏目之一。其他电视媒体纷纷效仿,民生新闻概念迅速成为整个新闻界的流行词,甚至一度成为电视新闻的代名词。报界对民生新闻也高度关注,广州是中国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州地区的6家日报,目前都拥有自己庞大的报料热线和专门的记者队伍。除了在要闻、时政、经济、法制等各个板块中突出民生色彩,在日常动态新闻的处理上,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显外,在主打本地城市人群的广州新闻方面,也增加了不少民生新闻的分量。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报纸同城竞争的焦点之一。但是直到现在,民生新闻的学术定义一直不清晰,在人们还没搞清楚到底什么叫民生新闻的时候,民生新闻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实际上,当时的民生新闻依然属于社会新闻,是社会新闻中强调民生内容、平民视角、读者本位、人文关怀和民众话语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纯新闻"已然成为新闻研究的热词。在探讨"纯新闻"及其派生的理论亚代码时,发现"纯新闻"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理论假定,其利于观察新闻的本质正在于它的非纯粹性。人与现实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一种话语关系,新闻话语成为反映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的重要话语形式,因此它并非孤立产生,而是由整个社会赋予;新闻叙述实际上是消息提供者、新闻工作者、读者、新闻传统共同努力的社会活动,它们合力定义了什么是新闻,一起构建了社会图景;新闻话语本质上是社会活动的一种模式,辩证地反映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