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观念的转变基于人类对自然界、对自身的深刻认识,反映了人类理性思维的相对独立性和自由自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完成价值观生态范式的转变即人与自然共同进化的目标。这不但是实践的体现,更是智慧的结晶。生态文明价值观是包含自然价值的新价值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互惠共生。工业文明状态下的生态危机,就是那个时代由人类生存范式所引发的环境危机。要想化解这种危机,就要反思过去人类的生存范式,实现生存范式和社会关系范式的生态转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范围生态危机的加剧,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反思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近年来困扰人类的所谓生态危机其实属于文化危机,人类要走出生态恶化的怪圈,唯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文化价值观、改造生产与消费模式、改变生活方式,平衡所有物种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历了从自然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到生态共同体的发展过程。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式也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以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过程。同时,人自身也经历一个由“非人”到“人”的不断生成、发展的进化过程,这正是人在自身进化中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前,人类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如大气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做到正确地认识自然、科学地利用自然和有效地保护自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思想渊源出发,尝试厘清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思想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在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观念,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建构中国特色生态哲学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法律法规,多措并举提升民众生态文明意识,推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生态文明所提供的基本观念是全球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观念和系统中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因此,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自然的角度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主宰。这就是说,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评价自然物种的非经济价值时,要承认物种有其自身天然生存的权利。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在自然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否则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相似文献   

7.
外来物种入侵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也是近年来我国呈日益严峻化趋势的生态安全难题,本质上,它是人与自然的冲突在物种引入领域的反映。从生态哲学来看,外来物种入侵防范不足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即机械论的自然观、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征服自然的环境伦理观、盲目乐观主义的科技观。走出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防范不足的认识误区,应当确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汲取东西方生态哲学理论的合理内核,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从而为有效破解外来物种入侵难题,促进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当前生态道德教育的迫切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全球生态危机引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环境革命,促动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与自然对立的价值观,即受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的影响。生态伦理以珍爱、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树立新的环境价值观和对待环境的新态度,以促进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和伦理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人类现代文明离不开自然界生态文明,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投入较大,但是收效却不理想。针对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多管齐下,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议生物的共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的所有物种都处于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物种进化是在生态关系中实现的,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孤立的物种进化。物种进化受到系统内其他相关物种的制约。因此,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内的进化,表现为该物种与其他生态相关的物种,以及相关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协调以及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1.
协同进化实质是探寻人与自然之间如何辩证统一和求同存异。人与自然协同进化包含"利己"与"利他"的共享和共同创造、相互制约的价值原则,表现为生命协同性、功能稳态性和共生共荣的生态基点,在对生产方式、技术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式进行生态转向的实践路径中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生态危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消费异化现象是催生生态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要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缓解生态危机就必须克服消费异化,建立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13.
杨霞 《海外英语》2012,(23):219-220
人类在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时,试图从"人类沙文主义"的禁区中走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并存。该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视角出发,对英国作家迈克·莫波格的小说《战马》进行文本解读,揭示作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关怀。他呼吁人类要关爱生命,尊重人与自然的平等,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和谐话语分析与话语分析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话语分析的分支并且有自己的分析原则、方法和主体影响因子,这些可以追溯到M.A.K.Halliday有关语言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选择性和进化性的思想。生态和谐话语分析利用语言在构建现实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推动生态系统中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人与自然以及语言与生态之间的和谐,促进"思"和"行"的生态语言学化。本文尝试通过对生态和谐话语问题的讨论,勾画出生态和谐话语分析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跨学科写作、人际关系的异化、科技与自然的对立与融合、虚拟与真实的对比等写作技巧和思想的分析,说明后人类主义叙事对建构《冲破黑暗》这部小说的主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表现出鲍尔斯竭力冲破科技崇拜的牢笼束缚,渴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思想,进而阐明后人类社会中,人类唯有回归自然与本真,超越科技与理性,才能摆脱机器文明的枷锁,净化人类的灵魂,恢复人类的精神乐园,实现人与自然和其他非人类物种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球环境的不可逆变和生物物种的进化,是驱动生态系统进化的基本因素。而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物种都处于生态系统之中,生态系统内的物种进化是在生态关系中实现的,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孤立的物种进化。本文从生态系统内物种的竞争、协同进化与共存等方面谈生态系统的进化。  相似文献   

17.
我们是否应当和能够将人类的道德关怀从社会共同体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是环境伦理学在人类道德进化道路上提出的新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逻辑前提从“自然”向“人”的转换,消解了科学与伦理学之间“是与应当”的理论困境;进而揭示出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道德物种,以其自我决定和创造的本性在丈化进化的历程中不断实现道德超越与完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推进,环境和生态问题越来越明显:物种越来越少,污染越来越严重……正是在这种生态关注的基础上,20世纪文学领域掀起了展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关注与批评狂潮,美国小说《少年迈尔斯的海》正是此类文学的重要代表。文章在理解文学生态批评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少年迈尔斯的海》的小说环境、发生事件和人物形象等进行分析,力图还原吉姆林奇小说的忧患主题,展示吉姆林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成长等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力。  相似文献   

19.
化解生态环境危机:从科技理性到生态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更严峻的问题是生态环境的危机。要从根本上化解生态环境的危机,人类必须对传统的科技理性进行反思与检讨,确立生态伦理的观念,即人应该关爱生态,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和谐性原则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基本原则。生态伦理要把传统的伦理扩展到自然,它要求人类应该用真心、精神、力量去关爱自然,就像关爱人类自身一样。由科技理性到生态伦理既是化解生态危机,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人类精神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伦理关系建立的基础是"生命同根",作为道德共同体成员的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道德所要保障的是所有成员的利益,但道德的终极目标只能是增进人类利益。发展中的生态伦理学需要在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冲突、争论中吸收与包容,在保障"人类利益"与"非人类存在物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与方式,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