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纳什在深入研究了非合作领域的博奔现象后,提出了博奔论中著名“纳什均衡”理论。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6,(3)
美国有一部曾经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谓之《美丽心灵》。影片讲述的是美国“疯人天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约翰·纳什的故事。纳什在21岁就读麻省理工学院时就完成了博士论文,他关于“博弈论”的创新性研究成为解决许多经济乃至社会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名经济学家纳什因提出“纳什均衡”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说明均衡的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叫“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4.
高校多校区办学现象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有大学城模式、卫星城模式和跨区域型模式,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序的纳什(NASH)平衡现象,打破这种纳什平衡局面,要发挥决策的导向作用,强化校区审批管理。优化管理体制,注重传承校园化,体现“以人为本”、“效率优先”的思想,调整管理模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集团化办学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多种困境,涉及政府、学校、成员等多个拥有不同利益诉求的主体。以纳什均衡理论为视角,分析政府、集团、学校、师生等主体的博弈关系,剖析集团化办学陷入的纳什均衡迷局,即政府政策愿景与教育集团“变通”执行、任务要求“短重快”与评估标准数字化、优质学校形式帮扶与薄弱学校被动依附、领导集权管理与教师“局外”应对等矛盾。最后,提出以育人为本为统领破解纳什均衡迷局,即顶层设计营造优质发展生态;尊重权利彰显民主协商理念;建构组织自觉生成发展共同体;制度伦理改进促成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博弈分析,指出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制度设计与制度实施存在缺陷,进而陷入了对所有参与人都不利的坏的“纳什均衡”状态,要打破目前这种不利的“纳什均衡”僵局,实现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立的初衷,就要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朝着调动贷款银行与接受贷款学生承担责任和义务积极性的方向改进。  相似文献   

7.
继纳什、泽尔膳等“博弈论”专家分享1994年和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又为两位“博弈论”研究者所获。如此众多的“博弈论”专家一次又一次获奖,足以证明“博弈论”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继纳什、泽尔滕等“博弈论”专家分享1994年和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00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又为两位“博弈论”研究所获。如此众多的“博弈论”专家一次又一次获奖,足以证明“博弈论”在经济学和现实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编按]  相似文献   

9.
约翰·福布斯·纳什小时候爱发脾气,不合群,常和小朋友闹矛盾。但他喜欢学习,喜欢看那本厚厚的《康普顿插图百科全书》,还喜欢做各种稀奇古怪的实验,知道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在学校里他成绩优秀,脑子好使,可他总是挑别人的刺,连老师都不放过,借以显示自己比别人聪明。大家在背后都不无揶揄地叫他“无所不知的人”。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个“无所不知的人”会在五十多年后成为诺贝尔奖金的得主。纳什的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卡里基理工学院(后改名卡内基大学)就读的时候,一位教授发现纳什具有非凡的数学才能,建议他转…  相似文献   

10.
刘亚婷 《考试周刊》2012,(25):194-195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纳什均衡就是在人有限非合作博弈中的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合。由于一个博弈的纳什均衡解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于是关于纳什平衡点精炼的问题逐渐被提出,而每一种精炼都是为了剔除某种不合理或者脆弱的纳什平衡点,从而就产生了子博弈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说双赢的故事,虽然事实上未必有那么多。纳什之后的博弈论家告诉我们说,由于人们足够理性,因此社会博弈多半都是达到不悲不喜的纳什均衡,一个平庸的结果。尽管如此,双赢的故事还是鼓舞人心,它至少表达了美好的希望。不“人人都输”的伤心故事确实不多见,如果需要实例,我愿意举出我们目前的招生体制。  相似文献   

12.
经常听说双赢的故事。虽然事实上未必有那么多。纳什之后的博弈论家告诉我们说。由于人们足够理性,因此社会博弈多半都是达到不悲不喜的纳什均衡。一个平庸的结果。尽管如此,双赢的故事还是鼓舞人心,它至少表达了美好的希望。不过“人人都输”的伤心故事确实不多见,如果需要实例,我愿意举出我们目前的招生体制。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中的"纳什均衡"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孝平 《职教论坛》2005,(17):12-13
职业教育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因此,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运用纳什的非合作均衡理论,分析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非合作行为,以及这些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一、博弈论与纳什均衡“博弈”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天才数学家纳什深入研究了非合作领域的博弈现象,对博弈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目前,博弈论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等领域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囚犯的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的纳什均衡、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一方面提示了为什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构一定会选择那些具有小流通市值的股票进行操纵,从而使得小流通市值股票存在超额收益现象;另一方面,提示了为什么正是由于机构操纵行为与散户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散户无法做到有效“猜庄”,从而不能通过竞争关系消除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5.
经常听说双赢的故事,虽然事实上未必有那么多。纳什之后的博弈论家告诉我们说,由于人们足够理性.因此社会博弈多半都是达到不悲不喜的纳什均衡.一个平庸的结果。尽管如此。双赢的故事还是鼓舞人心.它至少表达了美好的愿望。不过“人人都输”的伤心故事确实不多见,如果需要实例,我愿意举出我们目前的招生体制。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数理化》2010,(2):32-33
.1949年.纳什在21岁那年凭借其薄薄的博士论文《非合作博弈》,获得数学博士学位.他的论文发展了数学家纽曼等人提出的游戏理论“博弈论”.博弈论是说,  相似文献   

17.
证券市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由来已久。采用博弈的思想和纳什均衡的分析方法,对这种现象给予本质性的解释。并指出公平、科学、市场化的证券监管政策是改进市场均衡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的无名小子   “我本是弗吉尼亚的一个无名小子.“在接受正规初级教育以前,纳什上过幼儿园,父母给他一本康普顿图画百科全书,现在回想起来,纳什认为他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期他还阅读了一些自己家里和外祖母家里的藏书,这些都给了他不少教益.……  相似文献   

19.
“是数学家赢得了世界大战,是数学家破解了日本密码,也是数学家发明了原子弹,就像你我一样的数学家…·”这是一部根据数学家纳什生平改编的电影《美丽心灵》中的台词。  相似文献   

20.
要了解纳什的贡献,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非合作博弈问题。现在几乎所有的博弈论教科书上都会讲“囚徙困境”的例乎,每本书上的例子都大同小异,博弈论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