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茜 《东南传播》2010,(2):104-105
媒介仪式是大众传媒和受众对特定情境的共享性活动,是对某种象征资源或象征符号的共同分享过程。电视通过传播某些象征性符号呈现媒介仪式的功能是建构"让社会保持一致"的中心,让人类在共享的信仰中和谐相处。CCTV直播中国国庆60周年庆典是电视对媒介仪式的呈现,直播以不同的方式对庆典活动中各种象征性符号的呈现,使观看电视直播的全球华人心中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得到确认,从而建构起一个稳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在电视跨年演唱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不单是文艺节目内容的求新求变。融媒体时代,卫视跨年演唱会不仅需要保留现阶段晚会内容的聚合性,还要融合多种网络新媒体技术,应用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对用户需求进行精准分析,纵深挖掘跨年演唱会IP的更迭空间。本文将重点结合江苏卫视跨年这些年的进阶发展之路,试图解析江苏跨年如何坚守自我和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3.
王泽晨 《视听》2022,(3):61-63
文化是一个国家休戚与共的重要纽带,而我国典籍记载的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所在.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典籍符号和人物符号的呈现,营造出中华文化的庄严仪式感;利用矩阵式仪式空间的设置,造就仪式活动的氛围感、真实感和认同感;运用沉浸式的仪式互动,加强观众对于仪式活动的情感体验.在仪式化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该节目建构了受众...  相似文献   

4.
彭爌 《新闻界》2005,(2):45-46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创办以来,至今已有22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官方主流权威媒体督创的电视文化节目,“央视春晚”逐渐超越了单纯的娱乐节目性质,而成为全球华人在传统的特定时域中“想象中国”的一个盛大狂欢仪式。  相似文献   

5.
刘建军 《新闻传播》2024,(5):112-114
在数字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电视制作领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特别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为这一传统媒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动力。本文旨在探讨技术与艺术融合在现代电视制作中的作用,通过分析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这一具体案例,来展示这种融合如何改变了电视制作的面貌,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创办于2008年,一直以来凭借传递主流审美、坚守音乐品质、创新科技美学在行业内树立起演唱会的标杆,先后荣获亚洲电视大奖和中国电视金鹰奖,成为广大受众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亚洲顶秀"。本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指示精神,从聚焦主题主线、聚焦奋斗精神、聚焦科技赋能三个方面剖析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对主题的创新设计与表达。特别是围绕2021—2022跨年演唱会八个致敬篇章的主题设计,用案例展现了跨年演唱会架构在板块模式上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7.
牛小游 《传媒》2012,(3):24-26
6年前,中国电视产业出现了"跨年演唱会"这一全新的节目形态,它将演唱会和电视晚会结合起来,开创了一个新的收视高峰。从此,每年的公历新年夜就演变成了各大电视台逐鹿的舞台。避开除夕夜央视春晚的强势竞争,和着新年倒计时的钟声,省级卫视在跨年晚会上下足工夫,拼抢新年夜  相似文献   

8.
电视媒介事件已成为生活中一种重要且常见的"仪式".本文从仪式传播的角度,选取三个实际案例,即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和2016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的直播视频,利用电视媒介符号系统,包括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来具体分析,探讨出不同类型的电视媒介事件具有民族凝聚、文化传承,国家认同、信仰共享以及整合维系民族自豪等方面的重要仪式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浅析媒介事件的仪式直播如何建构这些功能.  相似文献   

9.
《现代视听》2012,(1):82
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山东广播电视台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共同主办,山东卫视、Fm102.1广播体育休闲频道共同承办的2012年山东省新年音乐会在山东会堂奏响。"你好!2012"跨年演唱会在千里之外的海南温暖呈现。演唱会以"青春、爱情、执着、快乐"四大人生主题贯穿全场,吟唱起"春暖花开"的动人旋律。全民"互动",是本次跨年演唱会最  相似文献   

10.
<正>在电视创作发展的几十年里,通过不断的探索,电视艺术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因而诞生了诸多具有时代烙印和特征的现代艺术意象,以"镜像"的方式选择性地展示着现实生活。电视创作中现代艺术意象的呈现方式数字媒体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手段的日趋成熟,现代艺术意象在电视创作中的呈现方式不再单一。传统艺术意象只是单纯地依托约定俗成的具有一定情感认知的景物与实物,而现代艺术意象可以是具有实体意义的某一事物,也可以是仅仅有着象征意味的一个动作或者符号,亦或者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春节文化的群体仪式传播,在电子媒介时代被电视媒介仪式所接管,"不在场"的虚拟空间代替了"在场"的仪式场景,变成了由媒介发起的观看式的众人狂欢.而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法兰克福学派右翼主要代表人马尔库塞所提出的"单向度的人"被消解,人们更具有独立思想和批判意识,趋于多向度的思维方式,并且形成新的春节文化仪式传播.  相似文献   

12.
王同媛 《青年记者》2016,(11):95-96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网络购物,每年的11月11日更是被称为“网络购物节”,创造出不断刷新的网络消费纪录..在“互联网+”时代,电视艺术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在2015年“双十一”前夜为大众呈现了新的艺术形式——网络购物电视晚会,据第三方收视率监测公司酷云的数据,湖南卫视“天猫双十一狂欢夜”晚会收视率高达28.3866%,而据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天猫的数据显示,2015年11月11日0时12分28秒,天猫网络交易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2015年“天猫双十一”全天成交额达912.17亿元人民币,创造了新的纪录.此次网络购物电视晚会非常值得研究和进一步思考,结合“互联网+”的形态演进和时代背景,分析网络消费与电视艺术的狂欢.  相似文献   

13.
电视崇高感,是作为美学的崇高范畴时代性延伸而提出的,同时,也是作为对后现代主义文化中消解崇高的思潮的反拨性回应。电视崇高感已成为中华民族审美现代性的核心范畴,其价值内涵也经由时代延伸出现了嬗变。崇高在传统文化内面向神圣世界进行价值认同的超越内涵在当代传媒文化中失去依存空间,转而确立了以日常生活为主体地位的核心内涵,建构了面向世俗世界进行价值认同的超越方式,电视崇高感由此成为了世俗世界的价值认同符号。民族/国家、家及群体性英雄作为电视崇高感在叙事中的象征符号,以世俗意义共同体的合理性存在消解了乌托邦理想的虚幻性,同时也以传媒文化的身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与价值秩序的建构功能。电视崇高感是崇高范畴在新的艺术媒介条件下的重建,同时也是我国媒介文化中的集中呈现和强化登场,是民族文化复兴的鲜明印记。电视崇高感的提出与明确,应该得到更多的认知,因为它在当代文化的转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必须重视的。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与收视实践,是一种仪式的现代性表征。电视仪式就是以电视为媒介中心组织起来的结构性行为。人类学仪式借助电视这一现代传媒技术已经深刻地切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发挥着重要的结构性作用。对电视仪式的研究既可以展示古代仪式的现代表征,亦可以揭示电视艺术的人类学意涵。电视仪式具体地表现为三大性征:1.媒介技术特质;2.社会结构特性;3.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韩玉彩 《东南传播》2022,(8):117-119
我国的户外音乐节自2000年起步发展,随后举办数量和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将户外音乐节视作一场仪式狂欢,研究户外音乐节成为互动仪式的要素以及户外音乐节作为互动仪式产生的结果。从互动仪式视角来看,户外音乐节的参与者通过集体狂欢的仪式,在符号建构的情境中实现心理的代偿性满足,将个体的情感能量凝聚升华为集体的情感认同,并通过身体在场或是虚拟身体在场的方式参与到互动仪式中,共享情绪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电视艺术造型是一种在空间中展开的、供人观赏的艺术形式。探索造型的基本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审美上的作用,才能真正理解电视艺术造型。光和影是电视艺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我们可以按特定意图摆布所录对象,而形象的构成必须借助光线和影调的变化。倘若没有光线和影调,电视形象便无法呈现在自然界中,人眼所能看见的光线只占各种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湖南卫视、天娱传媒率先利用旗下《快乐女声》的优势资源,合力举办了2005年~2006年快乐中国跨年演唱会,由此拉开了岁末跨年演唱会的序幕.江苏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等各大卫视陆续登场,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激烈的角逐,俨然把跨年演唱会当做年末争夺收视份额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8.
电视的"真实性",皆因为电视符号的能指不仅与所指有着相似性,而且与所指事物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使观者认为看到了能指就看到了所指事物,从而获得了一种在场感、亲历感.然而,电视符号创造的"看的真实",并非客观真实,而是"技术真实". 其中,促使观者把画面当作引得符号来理解是电视制造真实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过,这种"眼见为实"的亲历感同时限制了其图像符号所指的丰富性、多义性,反之可以说图像符号的直观性、在场感限制了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与2014年扎堆出现不同,2015年的电视荧幕上喜剧类节目屈指可数,东方卫视推出的《欢乐喜剧人》表现优异。这档以"搞笑,我们是认真的"为口号的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通过对传统戏剧与剧场的模仿,利用大众流行文化中文本的"互文性",将喜剧从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降格为对轻松、时尚、感官刺激的一种简单追求。流行文化符号的无限复制与随意拼贴、全景式的呈现打碎了剧场的时空,以及喜剧精神的缺位,恰恰折射出欢乐愉悦的欠缺与"疲软":欢乐的欲望难以从自身与现实获得满足,只能转向符号文本以获得虚假的慰藉,并在符号的狂欢中被麻痹。  相似文献   

20.
随着"都市美型男"这一词汇的流行和被广泛接受,人们对于男性气质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娱乐节目作为消费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电视节目之一,通过在节目中进行跨属的狂欢和两性气质的融合,以及对男性气质的消费,践行着消费文化下电视生产的商业逻辑,无形之中表征出男性气质在消费社会新的意义.这既反映着男性的解放,同时又改变了两性之间权力再生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