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计算机英语在线课程以英语专业教师、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人员、计算机行业专家和优学院网络资源制作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进行开发和设计,以优学院平台为依托,为师生构建了一个特色鲜明、功能丰富的ESP教学和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开展教科研工作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改革计算机高级语言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辅助管理在理工科已有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把计算机手段引入大学中文类课程的教学管理,尚不多见。笔者所在教研室从大学语文课入手,引入计算机教学管理机制,开发了大学语文课试题库计算机管理系统。本文试图对体育院校中文类课程引入计算机管理的意义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初步探讨,并对该教研室开发的“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试题库管理系统”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考试系统、维护电子试题库与自动生成试卷技术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而开发使用的考试系统,使用Visual C++开发考试系统的应用界面。在开发过程中,完成了考试系统的实现及对试题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模式,保证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享,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确立网络课程的设计思想,探索项目课程,完善新的教学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流程归纳出课程的学习情境、典型工作任务。把企业网络工程案例通过系统分解的方法形成技能知识点,融入教学课程中,在课程实施中不断强化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的培养,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主导方法,"过程化"的考核机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移动语言学习(MALL)研究已经成为独立于传统语言学习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的研究领域。基于“综合英语”课程的移动英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调查了基于彩信的英语移动学习方式在成人英语学习者中的认可度,设计开发了目前软硬件支持下的“综合英语”课程的移动英语学习彩信资源库,形成了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广泛使用和推广运行机制,为英语移动学习方式和资源的开发及应用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移动语言学习(MALL)研究已经成为独立于传统语言学习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的研究领域。基于"综合英语"课程的移动英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调查了基于彩信的英语移动学习方式在成人英语学习者中的认可度,设计开发了目前软硬件支持下的"综合英语"课程的移动英语学习彩信资源库,形成了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广泛使用和推广运行机制,为英语移动学习方式和资源的开发及应用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现阶段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计算机辅助电子线路设计课程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开发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现场调研了解职业岗位设置和岗位需求确定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制订整体课程设计以及单元设计,最后确立考核方式三步骤,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专业结合是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本文以国际商务类专业为例,系统地论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如何与专业结合。具体包括课程与专业的关系、课程与专业结合的目的、课程与专业结合的困难、课程与专业结合的具体做法和实践效果。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国际商务类专业结合有助于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孙钦善先生的《论语本解》作为诠释《论语》的注本,学术价值极高,但某些注解似乎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吾与女,弗如也"之"与"字应释为连词"和";"乐则韶舞"之"舞"字应释为通"武",指《韶》乐和《武》乐;"义以为质"之"义"字应释为"正义","质"指本质;"小知"应指掌管小事,"大受"应指受以大任;"吾老矣,不能用也"的主语是齐景公,而非孔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跆拳道后横踢4种战术动作的击打速度效果及对运动训练的启示。方法:以跆拳道后横踢"进攻""迎击""反击""近身"4种战术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Motion-Analysis红外光点高速运动捕捉测试系统,研究在"空击"状态下部分关节转动幅度,人体重心位移变化,膝关节和踝关节的速度、加速度;并运用电子护具采集后横踢4种战术动作的击打力量。结果:进攻、反击战术动作在骨盆、髋关节旋转上与迎击、近身战术动作有差异(P<0.05),而在躯干、膝和踝关节旋转上没有差异(P>0.05)。进攻、迎击、近身战术动作的提膝向心加速和踝关节离心加速好于"反击"(P<0.05)。进攻、迎击、近身战术动作的提膝速度、击打速度均高于"反击"(P<0.05),击打力量也高于"反击",尤其是"进攻"(P<0.05)。"进攻"和"反击"重心移动速度高于"迎击"和"近身"(P<0.01),向心加速度也高于"迎击"和"近身",尤其是"进攻"(P<0.05),但"反击"移动方向与击打方向相反。结论:跆拳道后横踢4种战术中,"进攻"与"反击","迎击"与"近身"动作结构类似;"进攻""迎击""近身"在整个过程中各环节动作肌肉收缩用力、动量传递、击打力量方面均优于"反击",特别是"进攻"显著优于"反击"。在运动训练中,要以比赛规则为导向,了解战术运用现状,科学提高击打速度,提升击打效果策略,更新运动训练思路。  相似文献   

13.
日本汉诗的时空意境构成受唐诗影响有四种表现。同“时”异“空”的意境给人以时间绵延背景下的持续感和运动感;同“空”异“时”的诗歌情感又多表现为沿时间流动而不断蕴积的特征。同“时”同“空”关系下的意境显得宁静而安详;异“时”异“空”的意境则是借助时间方向的无序变动和时间属性的频繁转换,全方位地揭示诗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化的"慎独"语境中,中国武术的发轫与提撕无疑使"慎独"思想更具独特韵味。其中,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武术之"练"因受到"慎独"的引申而开拓出了广阔的论域空间。就其主导倾向而言,武术之"练"由简单的"内练"与"外练"之别演变为"招熟-懂劲-神明"的逻辑架构。由此,我们认为,对"招熟"之"精"与"通"的追问需要武术人具有"自省自明"的体认之知;对"懂劲"之"辩"与"证"的追问需要具有"慎之又慎"的度己之知;对"神明"之"敬"与"养"的追问需要具有"诚之又诚"的戒惧之知。三维度之间须臾不可分离,共同建构起了武术之"练"与"慎独"的内在逻辑。从实践智慧来看,武术人唯有做到直觉之知的默会体认与向道而思的逆觉体证,才能真正掌握武术"练"之"道枢",从而达致"道通为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西安方言中的几个程度副词"太"、"扎"、"蛮"、"很"、"冷"在用法上各有特点,与普通语的程度副词相比也有多方面的差异。"太"除了作状语之外还可以作补语,并以重叠形式表示程度的加深。"扎"只作补语,不作状语,并能在部分动词后作补语。"蛮"只作状语,用在形容词前带有"适中、满意"的感情色彩;"蛮"还常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很"只作补语,并有重叠形式。"冷"只作状语,用在动词前时表示动作的力度大或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自由"与"自律"是竞技体育秩序中的两大问题,是影响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依据社会学原理、通过案例分析,试图对竞技体育秩序中"自由"和"自律"的关系进行哲学解读,审视二者产生的冲突原因,最终基于 "自由"意志与"自律"精神为竞技体育秩序提供协调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了广州电大“一站双型”学习支持服务模式:“一站”式服务就是要求服务信息获取直接方便,服务响应迅速便捷,减少中间环节,服务一步到位,服务结果明确落实。“双型”是指对校本部的学生采取“贴近型”服务,对分校学生采取“向导型”服务。通过服务输送的绿色通道,使学生享受到“全员、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8.
吕本中提出的"活法"一说对江西诗派的发展,对南宋诗歌的变革,起到了先导性的作用.江西诗派自身的积弊是"活法"理论的产生的内部要求,"活法"理论的许多内容都可以溯源至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吕本中先生明确提出"活法"、"悟入"理论,带来了江西诗派诗风的重大变化,有振起南宋诗风之功,并得到与其同时的曾几、曾季霾等人的践行与发展.而后,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了大量的"活法诗",并且从理论上丰富发展了"活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在春秋三传等上古文献材料中,"以"作为动词具有"带领"这一义项,是"帅"(或"率")的同义词."以"和"帅"在"带领"意义上的区别有四1."以"可以涉及个体的人或动物,"帅"则不能;2."以"的带领意义有时是强制性的,或特指"押着","帅"没有这种用法;3."以"涉及的对象可以是物品(置于运载工具之上),"帅"一般不涉及物品;4."以"、"帅"用于军队时,"以"可以涉及本国军队、外国军队和包括本国军队在内的盟军,"帅"则只涉及本国军队和包括本国军队在内的盟军而不涉及纯粹的外国军队.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哲学的高度解读"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催生各种"拜物教",导致道德滑坡;官商勾结;"以物为本"的"拜物教唯物主义"的经济增长战略,是我国生态破坏的哲学思想根源."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纠偏,践行这一发展观就是把人当作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把人的"精神力量"视为人的"内在本质",并把人的"实践力量"视为人的"外在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