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春天,一次上语文课时,我发现一个小女孩不听讲,在下面画人物漫画。当我走到他跟前时,她紧张极了。我没有当众责备她,而是赞叹道:“画得真不错呀,如果能在美术课上加强练习,参加比赛一定会得奖 !”这位小女孩愧疚地低下了头,圆圆的脸蛋红得像一个大苹果。事后我叫她当了美术课代表。从此以后,这位小女孩上课时再也没有违犯纪律,各门功课都学得很好。去年在小学生美术作品比赛中,她的作品《妈妈,真辛苦》获高密市小学生绘画比赛三等奖。   去年冬天的一天,大雪纷飞,天气出奇的冷。我在讲课时,有一个小男孩跺起了脚,开…  相似文献   

2.
一谈起差生,我们教师中就有人摇头叹气。一曰:“十个指头有长短”,班级中存在差生是不可避免的;二曰:“顾得差生影响优秀生”,保了芝麻丢了西瓜,划不来;三曰:差生是“低能儿”,“牵牛上树”,难!一句话,对差生的教育丧失了信心。  相似文献   

3.
<正>在教育实践中,经常见到一些老师板着面孔训斥学生,学生站在那儿羞愧交加,无地自容,而教师却自以为这是对学生的爱护,把自己尖刻的语言当成苦口的良药、逆耳的忠言,认为这样才能真正触动学生,使学生进步。可学生不仅听不进去,有的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致使批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批评的艺术性问题,古人虽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但我们却认为,既然是良药,却不苦口,而又利于病,既然是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孩子感冒,妻子跑了几家药店.买来了一种带有猕猴桃、桔子等四种水果口味的感冒冲剂。品着清新可口的冲剂,孩子毫无用药之苦.很快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5.
“良药苦口利于病”,这句古老的谚语曾被许多人用来劝说人们为治病而不要怕药味之苦。这句话固然不错,可现在有许多本应苦口的良药,由于加进了糖或穿上了糖衣,已不再苦口了,良药还是那个良药,苦口却不再。这既“利于病”而又不“苦口”的“良药”,不是更好吗?由此,我不由想到了对学生的教育。在课堂上,常见到一些老师板着脸训斥学生,训斥之语尖酸而刻薄,很是刺耳,学生木然地站在那儿,羞愧交加,无地自容,而教师自以为这是对学生的关心、呵护,把自己尖刻的语言当成“利于病”的“苦口良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赏识”一词成为教育界的时髦用语,在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口中频频出现。一时间,“你真棒”、“Very good”等表扬用语出尽了风头。在这个众人欢呼“赏识”教育的时刻,我却要说:请给孩子一点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和大家一起谈谈小学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相似文献   

7.
批评是纠正孩子错误的“良药”,但也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让我们把批评的话语转化为孩子易于接受的良言,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做到施“良药”而不苦口。  相似文献   

8.
在德育工作中,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常常要苦口婆心地对他们批评教育。从道理上讲,这对于学生该是一剂剂“利于病”的“良药”,可这“良药”却常常由于“苦口”而让学生难以下咽,其“利于病”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怎样给学生以“不苦口”的“良药”来提高“疗效” ?   平等,是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切不可以自己的“善意”为借口,凭自己的意志来“塑造”学生,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老师不是在训他,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在与他交流,用宽容的…  相似文献   

9.
良药苦口利于病。但市面上也有为数不少的药品特制成糖衣片或干糖浆类,何也?爽口。由此可见,良药未必一定要苦口。为人师长者,难免会经常给“患者”开出“批评”这剂良药,但如何让“患者”口服心服,确实是一门艺术。笔者认为,批评要做到“五忌”和“五要”。  相似文献   

10.
女儿病了,得吃一种丸药。因为她还小,不会整粒吞咽,吃之前得先将药溶解。药很苦,溶解后更苦。每次咽完,她都得狠狠地打几个恶心。而我除心疼外,总忍不住搭上一句:“这种药怎么会有市场?”然后,不由自主想起进口儿童药的好来。倒不是我崇洋媚外,那些合资或进口的儿童药确实不错,不但不苦,还甜,而且是那种很自然的水果般的香甜,女儿挺爱喝。在她的印象里,吃这种药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中国有句老话:良药苦口。人们总认为药当然是苦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真谛在于一个爱。”爱,可以由行动来诠释;爱,更要用语言来表达。对于所谓“问题学生”,教师如果恨铁不成钢,冷嘲热讽,恶语相向,他们的心灵世界里便是雪花纷飞,寒冬一片;相反,当教师的大爱圣心,化为莲花巧舌,甜言蜜语,他们的心中便冬去春来,草长莺飞。  相似文献   

12.
韩化东 《山东教育》2004,(14):14-14
我曾接过一个班,每当上课铃响起的时候,教室里总是一片喧闹,直到教师走进教室以后大家才逐渐安静下来。我为此苓知发过多少次火,严厉的训斥有过,耐心的批评有过,但所有的努力都收效甚微,老师进教室时的喧闹一直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3.
王跃强 《河南教育》2005,(12):36-37
对待学生的隐私,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千万不能伤及孩子的自尊心,以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小错铸成大错。  相似文献   

14.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对于认识水平、自控能力和辩别是非能力都还处于发展中的小学生来说,出现不当行为更是难免。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否定评价,促使学生停止不当行为,并引导学生改正,即批评教育。批评对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和道德行为的强化,...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许多患者,为了治病,不得不吞下大碗的苦药,苦不堪言。这种治病的方式,曾嫁接到治思想病上,即采取强硬的惩罚手段纠正人们的错误行为,还美其名曰利于病,甚至还要再填上一句忠言逆耳利于行。如今,医药的发展已使许多药品,品不出苦味来了,就是极苦的黄莲,在外边也裹上了一层糖衣、胶囊之类的东西,使得良药不再苦口。因而,忠言何必一定要逆耳,即使是批评,也可幽默、婉曲、单独、暗处。  相似文献   

16.
“良药苦口”,此话不假。对生了病的人来说,再苦的药也得吃,但如果教师开出的“药”太苦,学生虽然知道这是“良药”,“喝”起来也会有畏难情绪,势必影响“疗效”。因此,我们不妨给苦口的良药加点“糖”,这样,学生就会喝得自觉自愿、开开心心。  相似文献   

17.
古时候人们就把黄瓜当作促进食欲、调节消化系统、利尿、利胆和温和的泻药使用.黄瓜汁当水饮可以驱暑.浮肿时饮黄瓜汁或吃生黄瓜可以减轻症状,黄瓜还能治烫伤.老黄瓜或黄瓜籽煎汤内服能治黄疸和肝病.黄瓜汁对牙齿、指甲和头发都有好处.黄瓜汁和胡萝卜汁的混合剂对秃顶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赞美表扬的语言更能给人以自信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孩子的心理还未成熟,更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肯定,这样他才有继续前进、积极向上的动力。逆耳的话说多了,可能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旦失去自尊心,求职的欲望就会减退,容易导致孩子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走上自毁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批评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有着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但在行为上又较为幼稚,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教师及时而巧妙地加以批评指正。讲究批评艺术的教师能够施良药而不苦口,为学生易于接受。在多年教育实践中使我体验到,对学生的批评,须遵从以下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20.
小松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他似乎一刻也不能安静,总是找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人家不理他,他就自己一个人摆弄东西,从不抬头看老师。下课也不闲着,他喜欢猛然从背后抱住同学,或者绊一下同学,要不就是故意吓唬吓唬女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