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06年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开始,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思想就有两大鲜明的特征:一是与谋一己私利的英雄革命相诀别;二是与三民主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三民主义、国福民利而革命。尽管这是孙中山矢志不渝的观念,但其国民观和革命观却随时代而有变化,如在二次革命失败后一度将"国民"界定为"参加革命者",随后又因社会主流思潮厌恶革命而以"护法"相号召。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方回归广大国民的立场,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呼唤重新革俞。从五四新青年运动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条件不成熟后,基于二次革命的理论,倡导国民革命,以适应与国民党合作之需要。孙中山将新的国民革命思想纳入三民主义纲领之下,终成系统的具有目标、步骤、动力及形式的国民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2.
李文艺 《兰台世界》2016,(19):124-127
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后,总结教训、图存自保,在蒋介石授意下,由陈诚主持,开展了较大规模、较深度的土改和地方自治,对于稳定当时台湾局势、苟延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改革还奠定了台湾政治变迁的社会基础。运用国民党赴台初期省议会的档案文书等资料,对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开启地方治理模式的源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国民党迁台初期地方自治政策的动因、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国民党成立后,一方面重新确立了三民主义的奋斗目标,将之作为党的政治纲领和国家建设的方向;另一方面又以此主义作为宣传革命的内容和动员民众参加革命的手段,他们试图通过宣传三民主义以吸纳更多的党员和革命支持者来壮大组织,扩大力量,完成国民革命。一、国民党对革命宣传问题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4.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人的新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中后期,国民党政府所辖西南地区相对平静。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蒋介石及一些国民党报人提出三民主义新闻思想。蒋介石认为,新闻事业和新闻记者在“抗战建国”的事业中负有重任,是国家的“喉舌”和民众的“导师”。因此,他主张新闻事业主要用于政治宣传,而反对经营管理。与此相反,《中央日报》社长程沧波则从当时新闻从业人员困苦的生活境遇和国民党党报管理体制的弊端出发,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党报企业化经营”的思想。他认为,新闻事业的企业化是“固定的趋势”。真正明确提出“三民主义新闻思想”概念的是马星野,他认为,西方自由主义新闻事业和苏联式新闻事业都不符合我国国情,中国应该建立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新闻事业。这些新闻思想是为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服务的,但是其中有一些合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1987年台湾开禁以来,常有国民党老兵,在辗转香港转机之时,无法按时登上香港飞往大陆的航班。"大三通"多出了大陆13个"点对点"城市,在这个春节不知会带来多少情感之旅  相似文献   

6.
王侃 《浙江档案》2000,(11):38-40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台湾进入"后蒋时代".1992年,国民党当局宣布解除戒严,一些往日"尘封"的史料慢慢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马丽 《湖北档案》2014,(10):40-43
周佛海曾是中共“一大”代表、代理书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后来他从共产党投向国民党,成了“三民主义理论权威”,抗战爆发后又当上汪伪阵营的第三号人物。周佛海一生可谓投机善变.朝秦暮楚。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周佛海遭软禁,在全闻民众及舆论的强烈呼吁下,国民党当局在南京对周佛海进行了审判。  相似文献   

8.
身为国民党中生代最有影响力的国民党副王席,又曾经担任将经国先生的英秘书,台湾的“小马哥”台北市长马英九,亲身经历了蒋家王朝在台湾政坛的消失  相似文献   

9.
吴石(1894-1950),福建省闽侯县螺洲(现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人。曾任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解放战争时期加入"民联"(民主党派"民革"前身之一)开始为党工作,代号"密使一号",他把国民党的台湾海防、几十万潜伏大陆的武装特务等重要情报转交给党中央。1950年  相似文献   

10.
台湾电影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期间因为政治原因,电影工业并非以纯产业的方式发展。日据时代,台湾电影是由日本人引进及控制的,其目的除了娱乐大众之外,更具有加强统治和意识灌输的目的。国民党撤退台湾之后,虽然台湾电影享有短暂的自由发展空间,但是在民生凋敝,社会动荡的环境下,难有重大建树。随后进入的国民党台湾当局主导时期,电影在政治管制和资金投入的制约下,主要朝意识形态宣传和乡土纪实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多元化的脚步,从学生电影开始,台湾电影进入"新浪潮电影"的时代。不过,在香港及欧美电影的压制下,台湾电影始终难有突破。近年来,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风潮及两岸四地关系的改善进程中,台湾电影无论在题材发挥、资金投入、演员来源、目标市场等方面,都产生较为巨大的变化。不过,与世界一流国家的电影产业相比,在各个方面都仍然还有巨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正>落脚父辈生活过的地方我1953年在台湾出生,从小在台湾中坜的眷村长大,那里住的都是国民党上校以上的军官,邻居中有好几位是中将。我父亲朱鸿选,曾任国民党伞训处处长。1945至1946年间,曾担任过美军观察组的秘书(查资料好像没有到过上海)。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到台湾,从此和大陆的亲人们失去联系。到台湾后任屏东空降团团长,官至特种部队副司令。因为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军官,所以眷村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解禁前后回首往事如烟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保密局被撤销,对张学良的监管之责,移到了时任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战部”主任的蒋经国手中。经过50年代的整治,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权逐渐走向稳定,蒋介石的个人专制也随之加强,并从60年代起开始进行“传子”部署,使国民党的最高权力逐渐向蒋经国过渡。短短十几年间,蒋经国的权  相似文献   

13.
褚静涛 《历史档案》2004,(3):111-116
台湾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地区成长为引人注目的新兴工业化地区,学术界均认为得益于国民党制定了较为务实的经济发展政策。事实上,国民党在台湾推行的以公营事业为基础、民营事业为主导的经济政策并非一蹴而就。笔者根据海峡两岸公布的档案史料,就陈仪在台湾建立公营事业的经过及挫折探讨台湾发展民营事业的政策取向的形成经过。  相似文献   

14.
1949-1979年台湾经济发展初期,财经杂志起步,威权统治下财经杂志积极宣导国民党当局财经政策。1980-1987年台湾经济发展飞速,财经杂志高速发展。社会多元化,财经杂志谨慎批评国民党当局。解严后的1988-1999年台湾经济继续向前,财经杂志快速发展。变革时期,财经杂志用国民党当局意识形态建构台湾历史、相对中立、增加民进党报道。2000-2009年台湾经济转入低增长,财经杂志平稳发展。蓝绿对峙下,财经杂志相对平衡地报道蓝绿阵营。  相似文献   

15.
我与张灵甫     
<正>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此前,笔者采访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御林军"——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王玉龄是一位爱国民主人士,她为祖国做了有益的事:日本在占领台湾期间,利用剥削台湾人民的血汗钱,以台湾政府的名义,在日本东京最为繁华的地段购买"光华寮"和"清华寮"两幢价值可观的大厦,  相似文献   

16.
正电视连续剧《原乡》的热播,让我想起那些曾经和仍然生活在"眷村"的台湾朋友们。"一二三,到台湾,台湾有个阿里山,阿里山,有神木,我们一起回大陆。"这是在京投资台商说给我的一首儿歌,据说几十年间流传在台湾岛内。词作者无从考证,但其特征很明显:一是它的时代色彩很浓,估计当年初创是配合国民党的所谓"反攻大陆"而作。能流传日久,或因寄托了去台老兵的思乡之情;二是它的生命很长,伴随着那数以万计的"眷村子弟"长大成人。所谓"眷村子弟",泛指一九四九年前后随国民党去台军中眷属  相似文献   

17.
分裂中华民族的新老人物:龙年台湾地方选举中,李登辉以其老谋深算的权术,终结了国民党百年老店,为台独执政台湾扫清了障碍,很快被国民党党员轰下党主席位置。作为街头政治家,靠李登辉的极力扶持,陈水扁和代表台湾本土中台独势力的民进党终于执政台湾,引发海峡两岸局势大动荡,战争阴影笼罩台海两岸。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珍 《兰台世界》2013,(22):118-119
<正>孙中山在总结"三民主义"理论的形成时曾经讲道,"他所用以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有因袭中国固有理论成果的成分,有借鉴欧洲学说的地方,有自己本人对理论的独创,所以自己的三民主义是集中外学说顺应世界潮流而得的一个理论成果"[1]220。可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他因袭中国固有理论成果,借鉴欧洲学说加以自身独创而得的"创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台湾的"修宪"议题逐渐被炒热,有关"修宪"的主张也纷纷出笼,本届"立法院"最早提出"修宪案"的是民进党"立委"李俊俋,他在2013年提议废除"监察院",并于"立法院"增设"人权监察使",增设"国家审计委员会"等提案。目前"立法院"已经有11个成案的"修宪案"。不过和以前的"修宪"一样,本次国民党与民进党在"修宪"问题上的角力同样是一个充满利益算计的博弈过程。这也再次说明台湾政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新闻发言人张荣恭身兼国民党文传会主委和大陆事务部主任等国民党党内重要职务。今年4月18日,张荣恭和国民党秘书长林丰正前来大陆与有关部门进行磋商,最终敲定了连战的“登陆”事宜。在随同连战访问大陆前夕,张荣恭在台湾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