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洁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10)
在自然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对趾点的话题,我们脚下地球的另一端在哪里?是什么地方?对于这样的话题,曾经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我们脚下地球的另一端是关于地轴对称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脚下地球的那一端是美国.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就常常会遇到别人问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中国人的脚下,地球的那一边是什么地方?有人会不假思索地、颇为自豪地回答:“美国!我们这里是白天,他们那里是黑夜。” 相似文献
4.
5.
6.
宋衍霖 《第二课堂(小学)》2011,(9):16-19
地球的另一边,美国高中生的生活是怎样的?前不久,我同全省的十多位同学从美国访问归来。在短短的十多天里,我们体验了新鲜而深刻的异国生活。从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由于地域差异而形成的文化撞击,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份来自海外生活的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7.
8.
9.
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人类才能繁衍生息。大约46亿年前地球刚刚诞生的时候,水就已经存在了。这一点从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中存有堆积岩上可以得到证实。太阳系中惟一有水的行旱是地球,地球上的水是怎么来的呢?有以下两种说法: 相似文献
10.
地球不转了?开什么国际玩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将永远处在白天之中.无穷无尽的白天,会把我们晒伤,会让我们热得难受。如果永远处于黑夜.又会使我们变得苍白,容易得病。天啊,真是无法想象!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师李某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专生,在某课改实验区任教一年级数学。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校长主任第一次听他上课,感到他虽然从校门到校门,但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如、语言准确、板书有序,都说他是“一张白纸正好画最美的图画”。两周以后校内举行新课程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她活泼、灵动的表现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称赞。一个月后,教育 相似文献
12.
我们理所当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时间的沙漏似乎也每天在重复着。但可曾有人想过,失去这个世界的我们,该何去何从?那天,一如既往地互道晚安,一如既往地闭上双眼,一如既往地陷入沉睡…… 相似文献
13.
14.
众所周知,地球一边绕太阳做公转运动,一边绕地轴做自转运动.在公转一周的过程中,经历约365.25个昼夜,这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地球每年自转365.25圈.但实际上地球公转1周,自转的圈数要比昼夜更替数多1,而达到366.25圈。 相似文献
15.
16.
正这个雨天与往常不同,雨后空中弥漫着沙土,远远望去昏黄一片,高楼和立交桥都在雾里一般。哦,我明白了,这是沙尘暴带来的空气污染。这迎面的沙土是从陕北刮来的,因为那里植被很少,沙尘暴气候非常严重,听在那里的爸爸说,有时榆林市黄沙漫天,不得不戴帽子 相似文献
17.
18.
地球对小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每个孩子有他心中的“地球”,这地球的轮廓是模糊的,知识是零散的,架构是不完整的。如何引导孩子们整合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科学建构地球的整体形象是本单元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教学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取材,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永远不会错。但是,我们也看到,近几年出现的许多优秀作或考场满分作并不都是贴近生活.而是从现实生活的天地里跳出来,把取材的镜头对准古代,借助古人古事阐述独到的见解,表达强烈的情感。这种写法不同于选用古代事例作论据,而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观照古人古事来表现题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说:“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细节虽“细”,但并非小事。你的学生在10年、20年之后,肯定不记得你当年讲课的具体内容,但是他们却能够回忆起许多细节,并且告诉你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一生记住了某个历史事件、某个道理、某个思考问题的方法。你上课时对细节的技术处理就是你的教学风采,也可能成为你的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