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于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只一字之差,有些同学易混淆统用。计算下面例题后,你一定会醒悟。  相似文献   

2.
王坚 《考试周刊》2010,(8):185-186
生物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它反映了大量生物事实及复杂的生物现象中最本质的、最抽象的东西。往往生物学概念中一字之差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本文作用从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总结和归纳,高中阶段常出现的一些一字之差的生物学概念.以利于学生比较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1.D(A项对原文理解错误,"激活……通透性"与"干扰蛋白质或核酸合成"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B项以偏概全,不是所有细菌的破坏性更强;C项原文无依据。原文为抑制细菌感染,不是"杀死病毒") 2.C("抗生素降低了人的抵抗能力"在文中无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4.
<正>"一字之差"是编制选择题的设错方法之一,对于克服学生思维定式,考查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一字之差"有多(少)一字、变一字、移一字等,有的在题干中出现,有的在题肢中露面,或改变方向,或颠倒观点,或改变含义,或缩小(扩大)范围等。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改变方向的"一字之差"试题特点:从方向上看,选择题分为正向和逆向两种,一般为正向选择,考生也往往习惯于正向选择。根  相似文献   

5.
“一字之差”的生物学概念有很多,仅存在一个字的差别,有的含义相近,如:液泡——囊泡,杂交——测交等;更多的含义大相径庭,如:液泡——卵泡,转录——逆转录,脱氨基——转氨基等。下面就高中生物教材中出现的“一字之差”的概念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6.
<正>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河北少儿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P.121"想一想"内容中有这样一道题:"虽然病毒的结构比原核生物简单,但是科学家认为,地球上出现原核生物(如细菌)之前,不可能有病毒存在,这是为什么?"早期的地球没有任何生命的踪迹,生命起源即化学进化的过程应该在距今35亿年前的十几亿年间,这一过程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第一,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所谓无机小分子是指生成  相似文献   

7.
谚语在语言表达上是极为精妙的。有时候,一字之差能给人造成百思不得其解的悬念;有时候,一字之差却表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生活哲理;也有时候,一字之差却反映了生活中各种事理之间的微妙区别。我的这篇短文,不想全面探讨这一字之差的种种表现形式和内涵,只想就谐音造成的差义谈我一点肤浅的见解。 在我们常见的谚语中,有这样一条:“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以及它的同类变格:“舍不得孩子就骗不住狼”,“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等。杨沫《青春之歌》1部29章就有:“‘不要顾虑这些了。’徐辉说,‘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它的比喻义指:不付  相似文献   

8.
我的教师观     
崇敬和崇拜,一字之差.我渴望被学生崇敬,而不希望被学生崇拜.教师的能耐在于让学生从老师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到优良的种子和足够的养料,去开垦出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不是在老师的精神家园中迷失自我.因此,我认为,让学生"敬"而不"拜"乃为师之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正> 1 基因污染基因工程作物中的转基因能通过花粉风媒或虫媒扩散到其他同类作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过程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基因漂散"。而这种人工组合的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在环境生物学上则称为"基因污染"。其次,传统作物被转基因作物污染,从种植到成品,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可  相似文献   

10.
<正>"你认为自己是个人,但我认为90%~99%的你是细菌。"研究微生物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邦尼·巴斯勒就是这么说的。因为,人体内的细菌实在太多了!人体大约有1亿亿个细胞,但在任何时间都至少有10亿亿个细菌细胞,是人体细胞的10倍。人有3万个基因,而人体内的细菌却有300万个基因,是人自身基因的100倍。  相似文献   

11.
<正>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始终把核心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尽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会出现"概念不清楚"、"概念掌握不完整"、"概念理解错误"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概念学习方法。一、纠正错误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例如物种的概念,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鱼称为一种生物,很多同学把池塘里的鱼作为一个物种。类似的蛇、羊等都被误认为一种生物。再如"呼吸作用"误解为"呼吸运动"等,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学习生物学概念  相似文献   

12.
<正> 在"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假说演绎、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感到陌生,在教学中不知如何把握;对于现代基因的概念、基因概念发展的历程以及目前关于生物进化观点的争论等生物学热点问题也十分关注,希望了解最新动态。本文就教师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做一些解答,希望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1如何进行"假说-演绎法"的教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进行"假说—演绎法"教学的典型案例。这里就以盂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为例,对  相似文献   

13.
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研究了细菌Y—BAC在交流电的刺激下细胞的生长和葡萄糖降解的过程.研究表:明对细菌施加交流电20min后,采用50-300Hz的交流电对细菌的脱氢酶没有明显的刺激效应;当对细菌施加交流电12h后时,细菌的脱氢酶和葡萄糖的降解和细菌细胞的通透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一课时"转录"内容的教学中,以"转基因抗虫棉的Bt抗虫蛋白基因是如何合成Bt抗虫蛋白"为情境,结合科学史资料,引领学生进行系统性的逻辑分析与科学论证,将科学思维融入探究活动中,从而归纳总结转录概念,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或"与"且"一字之差,但含义迥异,它们代表着不同的逻辑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必须加以明辨,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07,(10):32-32
<正> DNA 离开细菌嵌入宿主染色体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有无影响尚不得而知。英国罗切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称为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其基因可寄生在宿主基因中,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有机体有可能通过大范围的基因转移,从而快速获得新基因。研究人员在比较了细菌和其他11种物种(包括4种线虫、4种果蝇和3种黄蜂)的基因遗传密码后发现,除了3种果蝇外,其他物种的 DNA 中都嵌入了细菌的基因片段。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已知其他21种无  相似文献   

17.
1 DNA探针的概念 DNA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如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长度在几百碱基对以上。它包括整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可以是DNA本身,或由之转录而来的RNA。现已获得的DNA探针数量很多,有细菌、病毒、真菌、动物和人类细胞DNA探针。  相似文献   

18.
核糖体     
核糖体是存在于所有细胞细胞质中的微小颗粒。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核糖体存在。它是活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一、核糖体的形态结构核糖体为球形或椭圆形的小体(210~220×290~300埃)。细菌和真核细胞核糖体的形状相似,每个核糖体均由一大一小的两个亚基组成。细菌核糖体三维模型的两面观如图1所  相似文献   

19.
适应是进化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伴随着进化生物学的三次理论综合,人们对适应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环境在适应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在第一次综合(达尔文进化论)和第二次综合(现代综合论)中,适应分别是生物体的性状和生物体的基因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在达尔文式适应和现代综合论式适应中均发挥着独立的"筛子"作用。在第三次综合(进化发育生物学)中,适应不再是性状或者基因对环境的适应,而是生物体整个发育过程的适应,环境在进化发育生物学式适应中既发挥影响又受到影响,发挥着"能动者"作用。本文拟通过讨论环境在各式适应中从"筛子"到"能动者"的作用转变,揭示出进化生物学中进化观的转变——从分离的、静态的进化观到整体的、动态的发育进化观,突出环境视角对进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今年8月13日,比利时医疗人员证实,一名比利时人死于据信源自南亚的"超级细菌"。这种细菌抗药性极强,几乎能抵御所有抗生素,已经感染英国、美国、瑞典、荷兰、澳大利亚个别居民。9月6日,日本枥木县独协医科大学医院又检测出另一种"超级细菌"——带有NDM—1基因的大肠埃希菌。9月8日,日本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宣布,去年5月以来,有20名患者感染了耐药性绿脓杆菌,10人死亡,其中6人可能死于旧病复发,4人死于感染。9月8日,我国卫生部要求,发现"超级细菌"必须12小时内上报。"超级细菌"已成全球面对的严峻问题。10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通报,中国分别在宁夏两名新生儿和福建一名老年癌症晚期患者样本中,检测到这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其中,老年患者已因癌症去世,两名新生儿已治愈。专家提醒民众不必恐慌,"超级细菌"不会直接在人和人之间传播,我国尚未发现因携带"超级细菌"引起的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