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选择实验材料要从事实出发。用梨的组织样液、唾液、蒸馏水做还原糖对比实验,用菲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说明:唾液不能作为还原糖的鉴定材料。用花生、唾液、蒸馏水做脂肪鉴定对比实验,用苏丹Ⅲ来检验,实验结果说明:唾液不能作为脂肪的鉴定材料。用稀释的鸡蛋清、唾液、蒸馏水做蛋白质鉴定对比实验,用双缩脲来检验,实验结果说明:唾液能作为蛋白质的鉴定材料。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唾液不是鉴定还原糖、脂肪的理想材料,但是鉴定蛋白质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有可溶性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乳糖 )、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 ,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 ,因此可根据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变化 ,鉴定生物组织中这些化合物的存在。这个鉴定实验是高二《生物》课中必做实验 ,我们在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时 ,对本实验选材进行了探讨 ,除书本上提供的材料外 ,我们认为牛奶主要成分的鉴定 ,可做为教材实验的补充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本材料实验效率高 ,一种材料同时可做三种物质的鉴定。实验原理是 :(1)牛奶中的乳糖是一种醛糖 (由葡萄糖 +半乳糖构成 ) ,能还原斐林试剂 (0 .1%N…  相似文献   

3.
在生物试验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材料的选择作一简单的分析。 1.根据实验原理,科学地选择材料。 1.1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鉴定的原理是还原性糖与裴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在选材时,一方面考虑材料中有无还原性糖,另一方面考虑生物组织的颜色应为白色的植物组织。例题1:单子叶植物韭菜、鸢尾的叶子不宜作实验材料,原因是叶子为绿色会遮盖生成物的颜色。例题2: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但不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是因为其组织中的糖是非还原性糖。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教学》2017,(20):42-43
高中生物实验囿于客观条件,在实验资源和实验方法方面存在局限性。为了提高生物实验的科学探究性,通过对还原糖鉴定实验中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创新,旨在拓宽实验材料范围,丰富实验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实验操作步骤只有科学规范,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如果出现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不当、药品添加的剂量与顺序错误等情况,就可能得到大相径庭的实验结果。现举教学中的几例,以抛砖引玉,引起同行的共同关注。1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1.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如果采用西瓜汁、胡萝卜汁等有颜色的材料做实验,这些材料自身的颜色就会干扰实验结果的。  相似文献   

6.
王宏伟 《成才之路》2013,(12):91-91
创新探究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基于创新探究的理念,笔者以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来看验证实验向创新探究实验的转变。问题一:斐林试剂只能用来检测还原糖吗?学生质疑:斐林试剂能否和非还原糖发生颜色反应。实验课题:探究斐林试剂能否和非还原糖发生显色反应。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7.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操作,既不易观察到预期现象,又浪费实验材料和时间。另外,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课本对某些实验现象和步骤的描述有失偏颇。为此,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实验。现将探索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所做各项实验均重复3次以上):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第一章"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中,利用大豆和鸡蛋蛋白做实验材料,无论是用大豆做实验材料还是用鸡蛋蛋白做实验材料,价格比较贵,并且浪费的原材料也多。经过反复实验,采  相似文献   

9.
1.植物实验材料的选取原因 以苹果和梨等为实验材料鉴定还原糖的原因:苹果和梨等果实的果肉颜色为白色或近乎白色,且含有较多的还原糖,以此为材料,实验现象明显,且实验结果与原组织样液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1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酶的特性”内容时 ,化学中糖的知识尚未涉及 ,学生不知哪些糖具还原性 ,哪些糖不具还原性。但还原性糖的鉴定方法已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练习过。因此 ,本实验具有探究性和连续性的特点。2 教学目标的确定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 ;初步学会实验设计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时安排本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实验时间应与教材同步 ,安排在学习“酶的特性”知识内容之前完成。如实验安排在“酶的特性”教学内容之后 ,该实验的探究性大大降低 ,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就难以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1.
教材中“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为验证性实验 ,难度并不大 ,但由于内容较多 ,实验时间较长 ,效果不理想。具体措施如下 :1 实验顺序的改变本实验包括三个小实验 ,其中脂肪的鉴定花费时间长 ,因此实验有必要作一个调整 ,先做第一个 ,或者第三个 ,最后做第二个 ,这样做实验效果好。2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2 1 材料的选择选用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颜色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或器官 ,效果较好。2 2 试剂的选择本尼地试剂代替斐林试剂。本尼地试剂的配制方法如下 :无水硫酸铜 1 74 g溶于1 0 0ml热水中 ,冷却后稀释至 …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许多学生对于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存在着许多疑难问题 ,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现归纳总结如下 :1 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及蛋白质的鉴定原理不同1 1 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原理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半缩醛羟基 ,当与新配制的一定浓度的Cu(OH) 2 悬浊液混合后 ,在加热的条件下 ,将Cu(OH) 2 还原为砖红色的Cu2 O沉淀 ,而还原性糖本身则被氧化为相应的有机酸。以葡萄糖为例的反应式如下 :CH2 OH (CHOH) 4CHO +2Cu (OH ) 2△CH2…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中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以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验证基本理论原理为主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处理等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强调操作技能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学生所能做的就是按照已经设计好了的实验方案,去检验一个已知的结果。探究性实验则以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4.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在这里,笔者把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以下几点说明,供大家参考。一、实验材料的选择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好的材料可以提高实验效果。(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糖的种类比较多。有还原糖和非还原糖两大类。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蔗糖、淀粉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还原性基团,是非还原糖。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存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为实验材料。单子叶植物,如韭菜,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为淀粉,故叶子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由于叶片中色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为实验材料。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较高的植物组织,而且要求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和梨。也可以用白色的甘蓝叶、白萝卜替代。经实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和萝卜。(二)脂肪的鉴定所用的材料一要脂肪含量高,二要有一定大小能做徒手切片,花生种子符合该实验的要求。实验前要将花生种子浸...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展实验,如何优化实验过程,如何进行生物实验设计是对教师能力的基本要求.本文是对"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改进.该实验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中是学生必修实验,它包括3个小实验:还原糖的鉴定,脂肪的鉴定,蛋白质的鉴定.其中,还原糖的鉴定需要酒精灯加热,脂肪的鉴定需要手工切片和利用显微镜观察,这样,整个实验过程需要的仪器和药品就较多,操作步骤较为复杂,所需时间长,一节课完成本实验的难度较大,所以本文探索用新的操作方法来做该实验,以便提高实验效率,缩短实验时间,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用一种材料,做一系列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课堂。为了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发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材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一系列相关实验。例如,分发给学生适量黄色玉米和白色玉米种子,分别做以下实验:(1)观察种子结构,同时鉴定种子是否有生命力。(2)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同时测定种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7.
在"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实验课上,学生对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浓度的选择及使用方法提出质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疏导,并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出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实验的适宜斐林试剂浓度和具体的操作过程。通过本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还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8.
1研究背景在“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鉴定”实验中分别选了梨或苹果的组织液、豆浆或蛋清以及花生子叶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分别用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和苏丹(Ⅲ)作为染色剂进行染色。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许多疑问,  相似文献   

19.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能否混用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教社编写的试验修订版新版高中《生物》教材,编入了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组成,因此学生感到很疑惑,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提出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能否颠倒顺序或同  相似文献   

20.
国内现行的7个版本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均设有物质鉴定实验。其中对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测各版教材差异体现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不同;对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各版教材差异体现在实验操作的方法不同。文中对比了各版本教材实验内容的差异,并使用提及到的所有实验材料以及各实验材料不同浓度样品液进行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测,分别使用试管法、表面皿法和显微镜观察法进行脂肪检测,根据实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