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36岁读研究生,1991年毕业后进了北京体育大学。我喜欢教学,也喜欢体育活动,很快就融入了新环境。过不多久,有年轻的体育老师问我:“你怎么跟搞体育的合得来?”我憋了半天答了一句:“体育也是哲学。”没想到他们立刻把我当成了自己人。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与主体文化——兼论电视的引导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与主体文化——兼论电视的引导功能这里所说的“大众文化”,不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而是指一种随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信息化、商业化、产业化的现代文化形态。在我国,大众文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文化行为。随着改革开...  相似文献   

3.
罗幸  王添 《传媒》2016,(9):49-50
作为一种新近出现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公开课担负着传播知识与价值观、引导公众行为的重任。但由于其以教育为传播目标,在电视上开办“课堂”,因此容易引发观众的反感。如何在口语传播层面上建立和谐平等的传受关系?如何营造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如何挖掘电视演讲的内在价值?如何准确定位主持人与嘉宾、受众的传播功能?这些问题都成为电视公开课吸引更广大受众参与和观看的关键所在。中央电视台的《开讲啦》节目,坚持平等、互动、参与的节目理念,尝试变“你讲我听”“你传我收”为“相互倾听”“彼此理解”,用自己的口语传播创新实践为上述问题提供了独到的注解。  相似文献   

4.
孙仲仪 《军事记者》2004,(11):49-49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当兵5年多了。在这期间,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几多变更,你也“改名换姓”,但我对你的情感却有增无减。无论从战士到士官,还是从士官到军校学员,喜欢读你的习惯没有丢.对写作的热情没有减。伴随着你的成长壮大.我也不断地成熟坚强。风雨中我们也经历了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说到相识.应该是缘分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新兵下连时因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我当了一名书。  相似文献   

5.
我,早上六点半起床。烧开水,洗手,洗奶瓶。十分钟以后,儿子操着标准的“川普”:“妈妈,我起来了!”接着,帮他刷牙洗脸,拉臭臭。然后,抱到沙发上,为他开电视,播动画片《西游记》。接着,蒸鸽子蛋,之后,蓬头垢面陪他看电视,一人举一把塑料钉耙朝电视方向打妖怪……  相似文献   

6.
沈建群 《大观周刊》2012,(47):277-277
说到习惯大家并不陌生,可以说很熟悉。习惯,就是由于长期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其实就是一个人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行为,习惯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首我们可以围绕孩子与电视的话题做一项调查: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喜欢看电视吗?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吗?是不是一到家就打开电视?双休天是不是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电视呢?刚才我所提的到的几个问题就是关于习惯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或者你是喜欢天天宅在家?网络视频看不完;逛电视商城,看到喜欢的衣服,直接通过电视上的摄像头,在电视上试穿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制片人运作机制正在悄然形成。电视是一种具有商品属性的文化产品,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推进,伴随着文化市场的不断扩大,它也面临着如何走向市场,如何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国际接轨这个极其活跃又极其重要的机制转换的话题。电视制片以不同的运作方式和价值取向进入电视市场,从价值观念到行为方式都经历着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和求索的困惑。机遇和风险并存。那么作为一名电视制片人,应该怎样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来适应时代的挑战呢?电视制片人应具有电视专业行家的意识制片制片,方方面面。凡…  相似文献   

9.
“你觉得你学习好,就把自己当成‘夜郎’了.夜郎自大,谁佩服你?”这是笔者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其实,“夜郎”是“国”不是“人”,这句话中,错把“国”当成“人”了. “夜郎自大”是个成语.汉代班固的《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相似文献   

10.
七剑乱我心     
女青年TZ评价杨采妮在《七剑》中的表现是“有几分英气”,她说这小妮子比十年前“有丰韵”,“我喜欢她十年了”——听着就像足球之夜里那北京球迷穿着曼联守门员的衣服,朝着范德萨歇斯底里地大喊:我喜欢你啊,十年了,十年了!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1.
刘霞 《报刊之友》2012,(12):106-107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电视形式的迅速发展,电视正从单一的传输渠道、收视时间、收看方式等方面解放出来。电视节目通过多种渠道和端口到达你我眼中,并以其越来越先进的性能和质量,以及覆盖等层面,征服和改变着受众接受方式。从“你播我看”到“我点我看”,从纯节目形态到全节目形态,从单纯依赖广告到多元化盈利模式,新电视的出现使得传播渠道日益增多,观众将更加分散,新电视市场将呈现出日益细分的趋势。近期互联网电视的变革、数字电视市场的起伏、手机电视在不温不火中期待突破、标准的难产使得移动电视面临的困局,这些现状都表明新电视的发展会有低谷,却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相似文献   

12.
《河北广播》2006,(1):10-12
几年前,相信电台的同事们都有过这样尴尬的经历:当你登上一辆出租车,告诉司机去河北电台的时候,伴随着发动机欢快的轰鸣,你会惊异地发现,出租车正在向电视台驶去。在你费尽口舌解释之后,总会换回司机师傅一句:“哦!电视台老院”的回答。当我们把这一尴尬当成笑话讲给别人听的时候,每一个广播入的笑容中都包含着苦涩,每一个广播入的心中都在流泪。弱势、低谷几乎成了广播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薛洁 《青年记者》2016,(6):30-31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电视媒体日益市场化、商业化,“娱乐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电视娱乐文化中由“娱乐”“消费”等关键词构成的当代电视文化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消费文化语境里的电视娱乐风潮 大众文化伴随消费主义的浪潮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电视娱乐的风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数量井喷,玩游戏、做任务、谈恋爱、宿军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广告业的快速发展,以倡导真善美为宗旨的电视公益广告也正在发展壮大,所谓电视公益广告,是指政府、媒体、企业、广告公司、社会团体等组织单位及个人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电视媒介向社会公众传播对其有益的思想观念、行为  相似文献   

15.
读刊随感     
每月收到《新闻记者》,首先打 开的是摄影与美术插页。看──新闻集团决战悉尼、房子车子进行曲、西行西行……那一帧帧令人回味的照片,犹如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引领着我们了解历史,正视未来。 《新闻记者》吸引我的除了这些摄影作品外,更让感到“采编谈艺”传授老记心得,“新闻与法律”坦陈法律思考,“探索与争鸣”探索新闻新理念,“有争议的新闻”引发众说纷坛,“中南海采访漫忆”披露采访重大新闻的内幕,“地方报告论坛”给地方报刊、广播、电视以及广大新闻爱好者留下了一块交流的阵地。不把读者单纯地当成阅读者,而贵在参与…  相似文献   

16.
<正>或者你是喜欢天天宅在家?网络视频看不完;逛电视商城,看到喜欢的衣服,直接通过电视上的摄像头,在电视上试穿吧!全家人一起锻炼身体!体感游戏,和家人、网友拼积分、比成绩,让运动更有乐趣。学舞蹈,网络视频教学,智能软件教学,摄像头检测你的动作,让你  相似文献   

17.
到2003年,我收听广播已经整40年了。回想起这40年的历程,广播伴随着我走过了大半生的漫漫之路。1963年,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时,就喜欢上了广播。但由于家里穷,买不起收音机,我积攒了好长时间,用几元钱买了一台矿石收音机,一只单耳机便开始了我的收听生活。每天晚上我边听广播,边用一根针不停的拨动着米粒大的矿石,寻找着最佳的收听角度。音乐、相声、文字节目和戏曲丰富了我的生活,我好像进入了一个让人眼界大开的世界里,许多美妙的东西一下子涌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科技》2009,(6):10-10
6月16日,新华社电视进驻开心网剪彩仪式在北京新华社新闻大厦举行。从此,开心网用户点开首页的“新华社电视”,就可以看到由新华社即时发布的电视新闻,根据电视报道动态不断更新的新华社十大主播、十大电视评论员、海内外十大出镜记者。网友们可以加自己为新华社电视的“粉丝”,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所喜欢的人,并且可以加他们为好友,与新华社的这些“名嘴”“名记”近距离交流。  相似文献   

19.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 当一个人成了谜 你不知道 他们为何离去 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的一句…… 这本是一首我很喜欢的歌,但伴随着“东方之星”号客轮的沉没,听着是那么伤感. 一 2013年6月2日凌晨,和整个江汉平原一样,狂风暴雨席卷着武汉.2时30分,还未入眠的我突然看到手机新闻客户端弹出一则简讯:一艘载有400多名乘客的游轮在长江湖北石首(后确定为长江湖北监利段大马洲水域)段遭遇龙卷风沉没.在读过简讯中的每一个字后,我立即拨通了部门领导的电话.  相似文献   

20.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过程,电视“面对面”中的“我”和“你”作为独立的传播主体,依赖于“我——你”关系的建立,而“我——你”关系的建立,又更能突显出“我”和“你”作为独特生命个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