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杜甫到洛阳举进士不第而归。于是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过起“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途中写下了这首《望岳》诗。此诗题目虽为《望岳》,但全诗无一“望”字。细读精思,句句是写向岳而望,追随着时空的变化,沿着心理的轨迹,由现在望岳而遐想将来的登岳,从而描绘出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勾画出泰山磅礴的气势,苍翠葱郁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全诗用一个设问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  相似文献   

2.
杜甫一生创作三首《望岳》诗,所望之岳依次为泰山、华山、衡山,通过描写三岳的不同形势和不同的观望感受,反映了杜甫生平三个阶段的不同心态:由青年时期的昂扬奋发,到中年时期的苦闷彷徨,终止于晚年的沉静精思,清晰勾勒出杜甫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在杜甫的一千多首诗中,有三首同题的《望岳》诗,分别咏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时间各不相同,登泰山之作是青年时期所写,而西岳诗是杜甫四十多岁时的作品,南岳诗则是诗人晚年漂泊荆湘时完成的。三首望岳诗,虽然写的都是登临名山的感受,但由于诗人生话经历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望岳》是唐朝诗人杜甫青年时代的一篇杰作。多少年来,对诗人《望岳》之“向岳而望”还是“登岳而望”问题,众说纷云,意见不一,不少学者在对“望”的立足点的理解上大都持“向岳而望”说,如肖涤非先生、朱东润先生认为该诗作者当时没有登岳,只是向岳而望。而夏松凉先生《<望岳>解说》(见夏先生著《杜诗鉴赏》)一文就认为“本篇是登山远眺之作”,可惜,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5.
登上山顶     
学了杜甫的《望岳》一诗之后,我对泰山有了更多的了解。它是五岳之首,它的雄浑壮丽让我着迷,我真  相似文献   

6.
"阴阳割昏晓"是杜甫《望岳》诗中的句子,历来被认为是极写泰山之高的夸张写法。本文从实际考察出发,以求实精神论证"阴阳割昏晓"是泰山的实有之景,并非夸张之词。  相似文献   

7.
“齐鲁青未了”是杜甫《望岳》诗中的名句,但历来解释不一。从语法、节令、国事政治等角度论证“齐鲁青未了”就是回答了对泰山的发问,直白的解释就是:泰山是什么样子呢?它是齐地鲁地惟一的一块青绿之地呀。  相似文献   

8.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眥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五言律诗题为《望岳》,是杜甫为咏诵东岳泰山而作的名篇之一.杜甫曾先后写过三首《望岳》诗,分别咏诵东岳、南岳和西岳,此诗为其中较早的一首,大约作于唐开元二十四年至二十八之间,时杜甫仅二十多岁.此诗构思奇妙,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气势磅礴,读之如临其境,韵味无穷,为历代人所崇尚.其原诗刻石早佚,今泰山尚存铁保、何人麟、吴大(?)和李一氓等名家书写的《望岳》诗刻石四处,摘其诗句而书刻于泰山者亦有多处,历代文人对此诗的重视可见一斑.然历来注此诗者,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中国历代诗歌选》的注释,对中间两联的注释均欠妥,有必要进一步商  相似文献   

9.
赵平 《现代语文》2007,(6):86-86
这首《望岳》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大气磅礴而又含蕴无穷的诗歌。在此诗中,你见不到任何科举失败后的消极颓唐情绪,只感受到一种伟人般的气魄与情怀。那么,这首诗最耐人寻味的东西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人们说话写作常常引用古人语句。例如:李健吾《雨中登泰山》首段在叙述作者登泰山的宿愿时引用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个诗文句子。前者出自《孟子·尽心上》,后者出自杜甫《望岳》诗,都是说  相似文献   

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小朋友,你听过这句诗吗?这句诗来自杜甫的《望岳》,因为生动地体现了五岳之首——泰山的大气磅礴(pang bo),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头部化为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内,山体雄伟,景色秀丽。春秋时期,孔子曾登上泰山,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足见泰山的豪迈、雄奇。  相似文献   

12.
徐芸菁 《作文》2023,(16):31-32
<正>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诗题可作为鉴赏古诗的突破口,巧用诗题了解诗词信息,感受诗词情怀。一、诗题的作用首先,诗题能揭示诗歌叙述的主要对象或内容。如《观沧海》《望岳》这两首诗,诗题直接明了地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前者以作者“观沧海”的所见所闻来写自己的所感;后者抓住杜甫“望”泰山,多角度描绘所看到的泰山,最后同样表述自己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教师博览》2010,(4):61-61
孔子曾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从这个典故中诞生了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06年4月在美国白宫的晚餐宴席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向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吟咏了这句诗。  相似文献   

14.
重读杜甫诗《望岳》,感叹之:历代咏颂泰山的诗篇都无法与这首《望岳》诗相比拟,仇兆鳌"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仄未谐,盖古诗之对偶者。而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能直驾齐梁以上。"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本文从诗篇各部分分析入手,感知"气骨峥嵘体势雄浑"之气魄。  相似文献   

15.
《泰山极顶》刊于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日《人民日报》,是为庆祝国庆十周年而写的。泰山,自古称作“五岳独尊”,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临近东海,极顶称日观峰,峰上有日观亭。日观亭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有这样的笔墨,清朝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登泰山记》,也写了在日观峰观日出。唐朝大诗人杜甫,年轻时代想登泰山未成,写下《望岳》一诗,寄希望于将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以,登泰山观日出,千百年来,成为文学家、诗人抒写、歌咏的老题材。  相似文献   

16.
陈章明 《考试》2004,(2):11-12
一首诗的诗题往往起到提示全诗中心的作用,因而对诗题必须认真分析,不可轻易放过。如杜甫诗《望岳》: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相似文献   

18.
刘祥 《江西教育》2009,(10):8-9
[课堂再现] 这是全国“名师班”学员所上的一节汇报课,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剪文》上册的杜甫早期诗歌《望岳》。  相似文献   

19.
徐北文先生博学多识 ,文史兼通 ,在许多学术领域都有所建树。现在请允许我就先生在历史文化领域泰山文化、大舜文化、齐鲁文化和济南文化的研究作一评介。《诗》云 :“泰山岩岩 ,鲁邦所瞻。”先生祖居泰安 ,又是位服膺人文主义的学者 ,对泰山仿佛有着一种异乎常人的深深的情结 ,故而命其书斋曰“望岳楼” ,曰“海岱居” ,晚年又腾出部分精力研治泰山历史文化。其实 ,先生研治泰山历史文化也是有深厚的家学渊源的。先生外祖王公建屏先生终身致力于收藏整理乡邦文献 ,辑有《泰山丛书》4 4种 ;父亲芝房先生曾主持整理泰山文献征集室 ,刊印泰安…  相似文献   

20.
理趣诗浅谈     
诗的理趣,是指一首诗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表达某种哲理,使人从中受到启示。如杜甫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既表现了诗人将登上泰山绝顶的情景,又揭示了居高才能临下的道理,说明立脚点高,看问题才全面。古代的一些文艺评论家对诗的理趣也早有理论。清刘熙载《艺概·赋概》:“以老、庄、释氏之旨入赋,固非古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