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阿毛是我所熟悉的女诗人,她早年的诗我曾经作过阅读与评点,并深得我心。我认为她的诗情感宁静而纯粹,意象独特而精致,语言简洁而精美。大概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她移情别恋地开始写小说与散文,我想她也许不会再写诗了,所以就没有再关注其诗。没有想到,过了十年以后,她现在又开始写诗了,并且出手不俗,我为此而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2.
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在中学生语文学习中起重要作用,其教学内容的确定值得深入研究。但在中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表现出小说化、知识化的倾向,违背了散文的主旨。本文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理解作品的内涵,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领会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极致的语言艺术,诗美的元素首先由语言(汉字)来加以实现。喻子涵的散文诗以意象和语言的奇异、鲜活而独具特色,他独特的语言观,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向我们呈现了语言、存在与审美统一起来的动人景象。  相似文献   

4.
《乡村二月》以一组淳朴自然的描述性意象构建了一种沁人心脾的氛围,其情感真挚淡雅,使人在如今纷纷扰扰的世界里寻得一片心灵的净土,一切好像都停留在了那些单纯美好的时空里。  相似文献   

5.
小小说《永远的蝴蝶》多次被选入语文教材,文章虽然短小,但弥漫于文章中那浓浓的悲剧氛围打动了很多读者的心。从文章中所出现的色彩语言和意象使用出发,分析了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古代诗歌语言的无限的表现力进行了精辟的透视,不但使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力,还能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从中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外文化根源的不同,中外山水田园诗会产生审美上的较大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中国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整体性的静态描写,而西方诗中的景物描写多为个体性的动态描写;在中国诗中,写景是为了体悟,最终超越个人情感,而在西方诗中,写景是为了抒发个人的主观情感;中国诗中意象丰富,多个意象构成一个意象群,在西方诗中意象单一,鲜明而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8.
《宁静的夜》中作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两次的返家,见到了两个不同的山村老家,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章的题目也在读心中引起种种奇妙的联想。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一篇写景散文,在《云南冬天的树林》一文中,作者于坚尽量摒除传统意象和自我情感的因素,发掘出自然本真的美,体现出一种自然审美的意识,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疆域。  相似文献   

11.
孟莉 《文教资料》2006,(28):141-142
散文这一文学样式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行文自由灵活,语言质朴自然,是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最多,利用率最高的文学体裁。因此应充分利用散文所具备的优势和特点,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创造愉悦的氛围,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进行示范朗读,激发中学生对散文的关注和兴趣。  相似文献   

12.
《易经》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它对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文化﹑文学﹑审美均有深远的影响,研究《易经》是研究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特征的基础。本文从《易经》的文本的意——象——言着手,即《易经》中的太极之美﹑意象之美和语言之美的角度来阐述《易经》的审美特点,它对于了解中国民族的审美特点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收到湖南著名女诗人张振萍寄赠的诗集《一百次心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翻阅数页,便被深深吸引住,从而欲罢不能。读此诗集时,笔者如同迎着和煦的春风,漫步于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百花园中,尽情领略其多姿的自然之美;又仿佛在皎洁的月光下,与一知己静心品茗,把酒言欢,心旷神怡,为之陶醉,一如其诗集名“一百次心醉”。在笔者的印象中,当代女诗人的诗集能令人如此陶醉的并不多。《一百次心醉》令人陶醉之因颇多,这里笔者想择其要而言之,与读者分享读此诗集时的愉悦。  相似文献   

14.
诗言志诗咏情性,诗歌往往能折射出诗人的生活轨迹、人生追求。由于诗人个人生活经历、追求等诸因素不同,他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在情调和艺术特色上也是各有千秋。本文试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白朴《天净沙·秋》从色彩的选取、意象的选用、情感的基调等方面作比较赏析,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把握这两首小令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荷塘月色》不仅语言优美,抒情细腻,且构思精妙。通观全文,结构安排和作者的感情发展变化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作者运用环形、闭合、对称式结构,暗示了自己苦苦挣扎、想远离现实而终不得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艺术美:一是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二是章法瑰奇,结构多变,行千姿百态,机趣横生;三是语言纵横跌宕,舒卷着如,散句与韵语各擅胜场,使论辩具有巨大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17.
沙沙何许人也?我不是太清楚;从其组诗《一路向北》可以看出,作者也许是一个女性,而且是一个敏感、喜欢怀旧而有卓越才华的女性。读了这一组诗,我深深地感觉到其诗情的浓郁、思想的深刻、时空的开阔、艺术  相似文献   

18.
出生于牙买加的英国女作家简.里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创作技巧刻画了《简爱》中的疯女人"伯莎"鲜为人知的一面。各种自然景物和色彩在里斯的笔下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所谓"万物皆传情"。解读《藻海无边》中丰富的象征意象可以揭示疯女人前身———安托瓦内特一生孤苦凄惨的命运以及她作为西印度群岛的女性代表所受的殖民主义和男权社会的双重压迫。  相似文献   

19.
曹桂玲 《现代语文》2009,(10):154-155
审美教育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方法很多。本文介绍了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从领悟文字美、感悟意象美、感知情感美三个方面介绍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  相似文献   

20.
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的杰出代表和领袖人物,他的《论自然》被称为19世纪美国文艺复兴的宣言。就《论自然》中出现的爱默生的语言观,即他的关于语言的三重设想,提出笔者的个人阐释,并借此指出爱默生的语言观虽然是超验的、唯心的,但也是颇具深意的,因为对直觉的重视和对人内心意识的强调给我们以启示,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