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的观点是主体性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前提和基础。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途径,因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是注重活动性体验,强调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相统一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实践活动,作为外部经验的教学内容才能转化为内部经验,并形成新的、特定的认知结构。在主体性教学中贯彻活动性原则,必须做到: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能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效交往。  相似文献   

2.
夏青 《中学文科》2006,(3):25-25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对象。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学习过程中其主体性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必须:  相似文献   

3.
将现代教学纳入到活动教学理论的范畴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其更为符合教育的规律,是现代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而基于活动教学理论的学科教学是借助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建构具有高度主体性的人。基于活动教学理论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情境设疑→假设推测→活动验证→得出结论→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4.
所谓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可以看出,活动教学是以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两种形态存在的。作为一种教学观,它视教学过程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强调活动在学生认知、情感和个性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教学认识的关键就在于建构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在于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它对一切形式的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而作为一…  相似文献   

5.
肖川 《教育导刊》2001,(2):47-4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就教学目标的重点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基础知识到重视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再到重视创造力、个性和主体性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学生个体主体性确立、弘扬和凸现,离开了活动和交往就难以成为可能。人的主体性是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活动与交往,特别是交往所赖以进行和所生成的诸多品质使活动与交往本身成为教学的内容、对象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目标教学基本模式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体验,动眼观察思考,动口表达议论,动耳感知体会,动脑思维创新,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突出了主体性,活化了思维。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导学谐振,满足学生主动探索的需要,从而促进主体发展。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人境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它以活动教学理论为依据.把教学活动视为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与交互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活动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途径,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而主体性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的活动过程。技术的发展确实让学生参与到更有意义的、更能够迁移的学习之中。但在大多数课堂中,真实的学习结果与社会预期和大多数师生的努力都不相符。如果采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活动理论,对正规教育系统进行教与学的实践进行审视,就能发现在理论、实践、目标、技能和意图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为此,活动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来属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时、使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以便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相似文献   

9.
作为学生发展的实现机制,活动是教学的基本单位。在活动理论视角下,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是:教学活动具有三个基本向度;教学活动具有多样化类型;教学活动涉及多种相互转化的过程;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具有相关对应性。  相似文献   

10.
正如交往所揭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课堂教学交往所展示的不是“主体——客体”的关系结构,而是“主体——主体”的关系结构。现行教学所寻求的重点目标已深化到主体创造力、个性等主体性方面。而主体性的发展、弘扬与凸现,离开了有效的教学交往活动是不现实的,离开了有效教学交往活动,就不可能有卓有成效的教学和学习质量,因为教育理论已经证实,教学即交往,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我校在进行“有效课堂交往方式的研究”实践过程中,以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为目的,探究出了课堂教学交往评价活动的几个主要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