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如春 《小学自然教学》2009,(6):M0002-M0002
前不久,我上《毛细现象》一课。学生在用不同粗细的细玻璃管和塑料管进行实验时,发现了结果相反的实验现象:把不同粗细的细玻璃管放入红色水中,水面上升,并且玻璃管越细,液面越高;而把不同粗细的细塑料管放入红色水中,水面下降,并且塑料管越细,液面越低。这下子教室里可乱了套!你跑到这个桌子上看,他跑到那个桌子瞧,有的甚至叫了起来。我平静地站在那里,待教室里安静下来,大家把目光集中投向我时,说:“请大家把实验的情况汇报一下。”  相似文献   

2.
毛细现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理现象。为了说明这一现象,有一个实验提供几根直径在2毫米以下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将其下端浸没在水中,会发现水能沿着玻璃管内壁上升,而且越细的玻璃管,水上升的越高,说明发生毛细现象的材料,孔隙越小,水上升的越高。但在实际教学中,与教材配套的学具却是粗细不同的塑料管。我们知道塑料管与水是不浸润的,即使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事先将塑料管用洗涤剂清洗,甚至把实验中小水槽的水中也加入洗涤剂,实验的成功率也很低,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事实上,像这么细的玻璃管确实不容易找,就算能找到,由于细玻璃管易碎,不便于保存…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内,我在给四(1)班的学生上<毛细现象>一课,由于课前为学生准备了毛巾、粉笔、细玻璃管等一些探究研讨材料,学生兴趣高,学得很主动.眼看下课的铃声就要响了,"调皮"的张宏同学举起了手"老师,我用喝酸奶的小塑料管插入水中,水不上升?"他这一问,我倒没想到,班里顿时热闹了."不会吧!"我心里问自己.于是,我让他上台为大家演示.果然,将小塑料管插入水中,液面不但没上升,甚至还凹下去一点点.我一时不知作何解答,好在快下课了,于是把探讨的问题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在课外时间探究答案.  相似文献   

4.
《毛细现象》这一课是小学实验课本4年级下学期第10课的内容。所谓毛细现象是含有细微缝隙的物体与液体接触时,在浸润情况下,液体沿缝隙上升或渗入的现象。是由于物质分子间作用力的结果。课本中一般采用各种玻璃管作毛细实验,但是由于玻璃管缝隙过大,此实验不易成功,毛细现象不很明显,而且许多学校仪器配备上也无玻璃毛细管,所以此实验方法不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演示毛细现象的方法,此实验效果明显,材料简单易找,并且在学校易于操作实验。 具体操作方法是:选取三根粗细,长短相同的玻璃管(或塑料针管去头),在玻璃管的一端放入一小团棉花,可防止管内物品漏出;在玻璃管的另一端分别放入粗砂、细砂、和小石子,(用白砂子效果更明显)。把三个玻璃管同时放入装有染成红色的液体酒精的盘中(或水槽中),学生做时可用红墨水代替酒精,从玻璃管透明外壁即可看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实验效果还不够理想,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感到不容易懂。针对这些问题,发动自然教师进行研究,改进观察实验设计。以下是我们研究改进的几个例子。 1.第八册《毛细现象》一课,实验二:找一些粗细不同的吸管,将它们的一端浸入水中,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由于吸管缝隙过大实验效果不明显,做此实验需用毛细管,但许多学校又没有。我们将此实验改为用三根粗细、长短相同的玻璃管,在玻璃管底端放入一小团棉花以防止装入管内的砂子漏出。将砂子分成粗、中、细三种,分别装入三个玻璃管内。把三个玻璃管同时放入水中观察,由于细砂颗粒小,它们之间的缝隙小,水上升得较快,中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内 ,我在给四 (1)班的学生上《毛细现象》一课 ,由于课前为学生准备了毛巾、粉笔、细玻璃管等一些探究研讨材料 ,学生兴趣高 ,学得很主动。眼看下课的铃声就要响了 ,“调皮”的张宏同学举起了手“老师 ,我用喝酸奶的小塑料管插入水中 ,水不上升 ?”他这一问 ,我倒没想到 ,班里顿时热闹了。“不会吧 !”我心里问自己。于是 ,我让他上台为大家演示。果然 ,将小塑料管插入水中 ,液面不但没上升 ,甚至还凹下去一点点。我一时不知作何解答 ,好在快下课了 ,于是把探讨的问题交给了学生 ,让他们在课外时间探究答案。课后 ,我立即投入到研究之…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七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一)》一课中,有一个“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在烧瓶内装满染红的水,用中间有细玻璃管的胶管塞紧瓶口,红水会升到细玻璃管中,在液面处做一个记号,将上面的装置放入热水中,看到什么现象?再将上面的装置放入冷水中,看到什么现象?《教学用书》中讲:“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装有水的烧瓶放入热水中,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放入冷水中,细玻璃管水柱下降。说明水有热冷缩的性质”。然而,我在上这节课前,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悬念法教学以“毛细现象”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什么是悬念法教学。教师出示初中见过的连通器问学生:“若往连通器中注水,当水不再流动时有何现象?”学生答:“液面相平”。教师再问:“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插入盛水容器的水中,玻璃管内的水面比容器中的水面高,还是低?”学生答:“相平”。则悬念诱发。接着,让学生将内径不同的两端开口的三根玻璃管插入盛水的容器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大出学生所料:玻璃管中水面比容器中的水面高,而且内径越细,水面上升越高。不少学生并不甘心接受这一事实,怀疑是否玻璃管内原…  相似文献   

9.
《毛细现象》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实验 :玻璃细管插入水中后 ,水在玻璃管内上升 ,且管子内径越小 ,管中水面上升得越高。由于实验的可见度小 ,即使在前排的学生也难以看清 ,因此宜用投影器教学。但若按平常的做法 ,在投影器的聚光镜上做实验 ,玻璃管在银幕上的图像是一圆斑 ,根本看不出水在玻璃管内上升的高度。为此 ,我们作了如下改进 :把投影器侧放并让聚光镜靠拢装水的烧杯 ,在硬纸板 (比烧杯直径略大 )上 ,根据玻璃管大小打孔 ,把玻璃管装入孔中 ,然后一起放入烧杯内 ,打开投影器 ,调节反射镜 ,把焦距调在玻璃管上。这时在银幕上就会很清晰…  相似文献   

10.
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为学生讲《毛细现象》一课。因路途较远,携带玻璃材料不方便,于是,我便把实验材料中的玻璃管换成了塑料吸管。新课伊始,经过一番充满激情的开场白过后,学生们开始了实验探究活动。当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水在粗细不同的三只塑料管中,上升高度差不多。”  相似文献   

11.
王贺湛 《科学课》2008,(8):53-53
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为学生讲《毛细现象》一课。因路途较远,携带玻璃材料不方便,于是,我便把实验材料中的玻璃管换成了塑料吸管。新课伊始,经过一番充满激情的开场白过后,学生们开始了实验探究活动。当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水在粗细不同的三只塑料管中,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科学课上,王老师和我们一起探究了《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因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明显,于是大家一起设计了一个实验:用带有细玻璃管的胶塞塞住装满水的烧瓶,然后把烧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通过观看玻璃管中水柱的变化来探究液体是否会热胀冷缩。  相似文献   

13.
现用高中和中专物理课本上,都有毛细现象的内容,下面介绍几种有关的演示实验 1、如果有内径很小的玻璃管,如打坏了的温度计、托里拆利管等,把它插入红色水中,即能看到管中红色水面上升。 2、为了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玻璃管中液面的位置,最好使用投影方法,即把投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大部分实验属于对比实验和模拟实验,我们就要抓住实验的这些特殊性,进而有目的地抓住实验操作的每一步,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如引导学生做热胀冷缩的实验,课堂上我做好三步:(1)在烧瓶内装满染红的水,用中间插有细玻璃管的胶塞塞紧瓶口,这时红水会升到细玻璃管中,在液面处做一个记号;(2)将上面的装置放入热水中,启发学生看到有什么现象发生(红水  相似文献   

15.
《毛细现象》是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八册的一节选学内容。本节安排了3个毛细现象的验证性实验。其中的实验2内容为:找一些粗细不同的吸管,将它们的一端浸入水中,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教材的附图提示了该实验的现象:不同吸管中红色的水均上升,较细的吸管中水上升最高。较粗的吸管中水上升较少。但是实践中,我们常发现与此相反的实验现象,即吸管中的水并没有上升而是下降了。管内的液面低于管外的液面,较细的吸管下降最多,较粗的吸管下降较少或基本相平。如何解释这一异常现象?这个实验该怎样做,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一、为什么吸管中的水不上…  相似文献   

16.
水的拉力     
材料和用具 水,一个软木塞(热水瓶塞),大玻璃杯。 我的问题 很多东西都可以浮在水面上,如果水不断流动的话,漂浮的东西会随波浮动。当水静止时,我能让浮起来的东西任意漂浮在水面的什么地方吗? 我的实验 在大玻璃杯中装入大半杯水,把杯子放到桌子上,让杯子中的水完全静止。在杯子中放入一个软木塞,  相似文献   

17.
(课前每个桌子上有个对流实验演示器:在玻璃管底部放入一个泡沫小球,少倒些水让小球刚好粘到玻璃上。) 师:现在我们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这样一个装置,里面有一个小泡沫球,如果不打破这个装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巧妙地把球取出来呢?  相似文献   

18.
<毛细现象>是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八册的一节选学内容.本节安排了3个毛细现象的验证性实验.其中的实验2内容为:找一些粗细不同的吸管,将它们的一端浸入水中,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教材的附图提示了该实验的现象:不同吸管中红色的水均上升,较细的吸管中水上升最高.较粗的吸管中水上升较少.但是实践中,我们常发现与此相反的实验现象,即吸管中的水并没有上升而是下降了.管内的液面低于管外的液面,较细的吸管下降最多,较粗的吸管下降较少或基本相平.如何解释这一异常现象?这个实验该怎样做,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蜡烛抽水机     
实验道具:2只玻璃杯、1根蜡烛、1张比玻(bō)璃(li)杯口稍大的硬纸片、1根塑料管、火柴、半杯水发生的现象:水从右边杯子流入左边的杯子中。小博士告诉你: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yǎng)气,杯中气压降低,右边杯压力使水向左杯流动,直到两杯水面承受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实验步骤:1、先将塑料管折成门框(kuàng)形,一头穿过硬纸片。2、把两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3、将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将水注入右边玻璃杯中。4、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纸片盖在右侧的玻璃杯上,并使塑料管的一头没入右边杯子水中…  相似文献   

20.
《热胀冷缩》这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材中采用的材料是玻璃烧瓶。因学校没有很多烧瓶,于是我临时请学生准备空酸奶瓶和吸管(此材料很易收集),待上课时,我让学生把灌满红色水的酸奶瓶插上吸管,先放入热水中,红色液面迅速上升,学生得出水受热体积变大,水就顺着吸管上升的结论。接着,我让学生把此装置放入冷水中,奇怪的事发生了,全班12个小组,有10组的吸管液面非但没下降,反而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