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北朝时期中国史学迎来了多途发展的阶段,突出表现即为传统史学之外的杂史极为发达,佛教史学居其一。此一时期佛教在中国扎根生长,与此相生的是佛教史学的大发展。佛教史家僧俗皆有,佛教史籍大量涌现,佛教史观兼具追求宗教信仰和史家如实著述的二重性,佛教史学承前启后。南北朝时的佛教史学同样兼具宗教功能和史学功能,对于该时期的佛教史学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期中国史学迎来了多途发展的阶段,突出表现即为传统史学之外的杂史极为发达,佛教史学居其一。此一时期佛教在中国扎根生长,与此相生的是佛教史学的大发展。佛教史家僧俗皆有,佛教史籍大量涌现,佛教史观兼具追求宗教信仰和史家如实著述的二重性,佛教史学承前启后。南北朝时的佛教史学同样兼具宗教功能和史学功能,对于该时期的佛教史学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1987年余英时先生发表了一篇有关招魂仪式的短文,其中对于地狱司法体系的分析具有相当的启发性,促使研究者认真思考中国丈化中宗教与司法的关系.从198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地狱信仰的历史与演变,尤其是Stephen Teiser(史太文)的两本专著分别探讨了佛教中元普渡与十王信仰的发展,对于学术界有重大的影响力.不过,或许是因为上述研究把重点摆在中国佛教史这个领域,因而低估了中国本土宗教传统(特别是道教)在地狱信仰发展史中也曾扮演的关键角色.以余先生引述<太平经>地狱司法体系作为基础,可以说明道教对于中国法律文化之建构所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就佛教史领域说,一向注重思想、教义、教派乃至文化如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研究,而对宗教的实体,即寺院和教团的组织与盛衰的认识相对比较薄弱。对于治魏晋隋唐史家言,虽然亦知寺院和寺院经济研究的重要性,但因佛藏浩如烟海,有关寺院经济的资料极为稀疏、散漫,任何人若想探赜索隐,不仅需要智慧和能力,更需具备决心与韧劲,故敢于涉足者毕竟不多。如今当我读到谢重光同志潜心于此十年,穷搜有关僧俗典籍、  相似文献   

5.
燕齐方术“仙人”形象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至魏晋,社会上流行的“仙人”形象都是有羽毛有翅膀的人的形象。这种观念来自先秦阴阳家的学说,是燕齐地区的区域宗教文化特征,其起源与东夷人的鸟图崇拜有关。由于秦始皇、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大力提倡,使这一区域宗教文化特征推广成为秦汉时期的主流宗教文化特征。随着修仙理论为早期道教所吸收、改造,至东晋以后 ,这种“仙人”观就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6.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宗教流派。中唐时期的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禅宗与中国其它佛教宗派不同,更与印度传入的佛教有别,是最具佛学禅宗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作为在唐代创立的佛教禅宗影响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禅宗美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原始宗教崇拜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类型。在《说文解字》的字义体系中保存了大量先民宗教崇拜的文化信息 ,从其中有关文字及其说解 ,可以探究我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渊源 ,印证我国古代宗教崇拜具有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美国宗教学家F.X.斯特伦认为宗教生活所具有的个人特征至少在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影响了信仰者的生活态度,这一点在其论述自己的态度感受和情感时表现出来;作用于信仰者对其他具有不同深度信仰的人的了解;在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信仰者又是旁观者)的学者指出自己的宗教研究课题,并下工夫解释它时起一定的作用.基于这点,通过对林语堂的生平与宗教的因缘,以及对其有关宗教文化论著的举隅,来诠释他的基督教的情结.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佛教的研究一直被当作中国哲学史的一个分支,其研究队伍和研究兴趣都偏重于哲学。但中国佛教天然地具有历史学属性,以至到目前为止,很多中国佛教史论著无论在史料解读、史料采择还是史学常识掌握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强人意之处。因此,希望这一领域能有一些历史学家的参与,一来可以使基本史实的梳理逐步精细化,同时还可以从史学角度发现一些新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T·S·艾略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它是诗人宗教思想的形象显现。本文拟就艾略特论著中的宗教思想作点粗浅的探索,以期有助于了解艾略特作品中宗教意识和产生的思想根源,并从一个侧面窥探艾略特的文化观及其美学思想中的宗教特色。如果基督教不存在,整个文化将消灭宗教与文化的关系,是艾略持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艾略特认为,宗教与文化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从宗教和文化的起源来看,两者互为表里,互相促进。他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伴随着某种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文化一定成为宗教的产物,或者说…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佤族原始宗教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佤族原始宗教内容、原始宗教与佤族文化关系的研究等方面。缺乏理论深度的论著,缺少民族杂居区佤族原始宗教信仰情况的个案研究,以及外来宗教和原始宗教并存状态下的佤族宗教信仰现状的研究,今后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族节日的形成是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下的产物,节日的产生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与人文文化有关,西方传统节日主要与宗教文化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最初的雏形是一些祭祀的日子,西方的传统节日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3.
南朝梁慧皎所撰《高僧传》是我国宗教传记文学的典范作品,是六朝众僧传中仅存的垂则后世的完整僧史.他的作品取得不凡成就,实有赖于他广博精深的学术修养.这在他的作品,尤其是论赞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三个突出表现:一是对佛教史有独到精湛的识见;二是对宗教有比较客观的态度和理性的认识;三是对有关佛教的许多问题有深识灼见.  相似文献   

14.
东晋以降,庐山就以宗教之山名世,佛教乃其主体构成部分。汉地佛教中,庐山不仅以名寺高僧云集享誉佛教界,亦不仅以其在佛教汉地传播、嬗变的历程中所占有的坐标性位置而彪炳佛教史,还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与中国的文化生态、文化历程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联,此中关联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业已引发了学界的关注和持久的探讨。本文试借年谱之形式,对地域性佛教文化范型的庐山佛教,作一纵向扫描,将浓缩的史料信息归拢整合成为一份庐山佛教的简明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5.
结合相关文献证据,通过考察敦煌莫高窟有关佛教传入中国的壁画以及最早记载敦煌佛教痕迹的一枚东汉汉简,探讨了敦煌佛教发展过程、阐释了莫高窟佛教艺术风格的流变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两种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类宗教说”关于中国文化是否宗教文化,或者说,从文化特征上讲,中国文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宗教的影响,具有宗教信仰的因素,一直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们争议不休的话题。而此一话题讨论的关键又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儒释道)中的主流儒家文化有否宗教性质这一...  相似文献   

17.
宗教的诠释:安多区域文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多藏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民族、藏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多民族聚集,多元文化共存,多种宗教信仰共生的"众神狂欢之地"。各种宗教通过与世俗、社区权利的交换和结合,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与文化传承,致使该区域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表明,宗教在安多区域文化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并通过门宦制、经堂教育、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宗教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三峡宗教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是一种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三峡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价值,这种价值可以通过开发宗教建筑观赏、体验宗教活动、开发旅游商品、发展宗教饮食等途径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2016年国内宗教美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研讨了一些新的课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佛教美学方面,学术界仍继续重视禅宗艺术美学的研究,发表出版了一批有关禅宗书画美学、诗歌美学的论著,并对佛教建筑艺术、佛教造像艺术、华严宗与中国的悲剧意识等进行了研究。道教与基督教美学方面,学者们从二者经典的美学意蕴、代表人物的美学观、道教与基督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伊斯兰教美学的研究中,学者们则从雕刻、工艺美术、生态美学等方面对伊斯兰教美学进行了挖掘。此外,民族、民间宗教文化与美学也引起了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在“总序”中,作者指出:“人类的一切宗教都是人类的文化创造,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是这样。这是一条为全部人类历史、思想史证明了的普遍原理。”在中国,“宗教鸦片基石论”和“宗教落后论”曾长期流行,“文革”之后,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的反思,从宗教人类学和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宗教,深入把握宗教的民族性和文化性,重新给宗教做社会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