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君子”一词在古汉语里经常出现,但含义却不一样,甚至出入很大,讲法颇为灵活。《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①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引用者略,下同)君子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指当时被统治的劳动人民。春秋末年以后,‘君子’与‘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与 ‘无德者’的称渭。……②古时妻对夫的敬称。”《辞源》对“君子”的解释是:“①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被统治的所谓小人或野人对举。②泛指有才德的人。  相似文献   

2.
1.通称奴隶主贵族。《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即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即被统治的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西汉唯心主义哲学家董仲舒就曾据此发挥说:“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在董仲舒看来,封建统治阶级是追求仁义者,而劳动人民则是追求财利者。从此,董仲舒的话竟成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正统注解,在这里,“君子”成了统治阶级的称谓,“小人”成了劳动人民的代称。直到今天,学术界仍以汉儒董仲舒的观点来解释孔子的话,说孔子其一是政治上美化了封建统治阶级,丑化了劳动人民;其二是哲学上对立了物质和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重义轻利。对此,我不敢苟同。首先必须给“义”和“利”正  相似文献   

4.
孔子也爱富贵好多人理解,孔圣人是喜欢清贫,不爱富贵,甚至有点儿鄙视富贵的。因为孔子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忧  相似文献   

5.
义利关系在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讨论了数千年,历来就有两种针锋相对的看法。以大思想家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积极主张重义轻利,即讲义为荣,吉利为耻。认为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行义”。明昭德义是君子的品格,而只知求私利则是小人的特点。这里显然包含了轻视个人利益的观点,体现了鄙视劳动人民的贵族偏见。孟子更是主张只讲义,不讲利。他的义利观趋于片面。汉代董仲舒把崇义抑制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倡导“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宋代理学家又把此思想推向了极端。朱拜就认为义和利…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教育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道德范围以内的。孔子的道德观在当时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在中国伦理学说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儒家伦理学说影响尤为突出。他放弃传统的宗教性、贵族性的道德规范,代之以社会性、一般性的新精神。他不把道德看成是奴隶主贵族的专利品,而是把它普及到民间来,把不下庶人的“礼”下庶人,把道德作为一般“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不把道德作为侍奉上帝鬼神的手段,而是  相似文献   

7.
1.贵族,当官的人。《孟子·腾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野人:统治阶级污蔑劳动人民的称呼)《诗经·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君子”即贵族统治阶级。2.君主。《孟子三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施“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道德高尚的人。《庄子·山木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鳢”;“正人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其中的“君子”都是指品德高尚的人。4.有才德的男子。《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静美丽的姑娘,…  相似文献   

8.
箴言录     
《中学教与学》2006,(2):14-14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箴言录  相似文献   

9.
上面种种说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认为“儒”是“伎艺”在身的“术士”。至于“术士”之“术”为何,后人有种种猜想:有的说是求雨之师,有的说是吹吹打打办婚丧喜事的人,还有的说是掌握“六艺”的人。这在《论语》中也可以找到佐证。在该书中,不少场合也将“道”释成伎艺。《子张》:“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里的“道”,也是指伎艺。子夏的意思是:虽然学习小技艺,也可以取得可观的成就,但是,要想做远大的事业,就不行了,因此君子不这样做。这段话与孔子对于夏说的“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所谓“小人儒”者,即拘泥于“小道”者;所谓“君子儒”者,即“致远”者。这样一分析,就比较清楚了。一、孔子之前的“师”与“儒”是两股道上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西周春秋时期贵族的血族组织(主要是宗族)在政治、经济诸方面都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对同一时期一般劳动人民,或者说平民的血族组织及其存在方式却很少触及,大都认为平民除了个体家庭或农村公社之外,是没有什么血族组织可言的①.如孙作云先生说:“在当时的统治阶级内部,社会活动单位是‘宗族',不是家庭.反之,在劳动人民方面,无封地,因而也就无宗族,他们是以家庭为单位而受奴役的”②.  相似文献   

11.
鄙视平庸     
一次给学生出作文题,引用了两则材料:1.“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2.“颜回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另外还给出了我的一句评注:“鄙视平庸”批改作文后发现,相当多的同学反对“鄙视平庸”的态度。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我们的社会不光是由成名成家的精英组成的,更多的是默默奉献于自己岗位上的平凡人,如教师、农民、清洁工等,他们虽平凡但伟大,不但不该鄙视,相反,值得崇敬;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有几个伟人﹖再伟大的将军也要有普通士兵做基础,做个士兵不也崇高吗﹖三、天地悠悠,宇宙无垠,短短人生,何…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忧不惧。”并指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这些话中的“惧”与“畏”其实都含有“怕”之意。但是为什么孔子既说君子要“不惧”,又说要“畏”呢?这其中包含着圣人的大智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是如何理解孔子的“惧”与“畏”的,又有什么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论语》中,孔子除了谈“仁”以外,较多谈及君子.虽然各家对《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一章中“君子”和“小人”的关系有多种注释,但总体看来比较相近,大都认为君子与小人以心地、气貌来区分.君子与小人在心地、气貌方面不同在于:君子以义为本,以利为末;君子践行仁.  相似文献   

14.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我都没能做到:仁者不忧虑,智者不迷惑,勇者不畏惧。”子贡说:“这是先生自己所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学,主张道德中心主义,而“仁义”又是它的最高的道德范畴,在儒学中,人生价值主要是道德价值,这就逻辑地决定了在对待“义”与“利”的关系上,必然是重“义”轻“利”,甚至把“义”和“利”完全对立起来,为了‘“义”而排斥“利”。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及后来宋明时期的新儒学都非常重视义利关系,认为这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标准。《论语》多处记载着孔子这方面的思想,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②。在这里,孔子把“义”与“利”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小…  相似文献   

16.
片段选读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孔子说:"君子和谐却不同一,小人同一却不和谐。"【注】  相似文献   

17.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孔子说:"君子普遍厚待人们,而不偏袒同党,徇私护短;小人偏袒同党,结党营私,而不普遍厚待。"片段选读一  相似文献   

18.
二千多年前,行将崩溃的奴隶制度的顽固维护者、奴隶主阶级的丧家犬孔老二,站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立场上,发出了一阵“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狺狺狂吠,竭力美化反动腐朽的奴隶主阶级,丑化和污蔑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9.
“小人”?它在《论语》中的含义不是被国学家们探究得挺清楚了吗?国学家们总是告诉我们:它是一个与“君子”相对应的、属于道德范畴的概念。的确,孔子常常将“君子”与“小人”对应着讲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女为君子儒,  相似文献   

20.
闫春梅 《教育导刊》2006,42(12):15-18
审美教育是美化人类自身、塑造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营谋现实与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从历史上看,许多教育家、思想家都论证过艺术或审美对人的重要性。如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认为君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成就君子的途径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则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之中最重要者,倘若在生活全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1〕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世界日益丰富,而精神世界渐趋贫乏的社会,审美教育的价值越发凸显。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