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悟"概念是一类比较常用的语汇。以汉语和英语为语料,剖析"悟"概念生发于"光"概念的认知根源,进而对"悟是光"概念结构生成过程中人类的隐喻化和范畴化发展机制进行了详细说明,旨在依托认知规律,对概念的隐喻化取象和范畴化拓展路径提供进一步的实践操作性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珠飞 《中国教师》2009,(24):32-33
<正>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思想家罗兰·巴尔特说:"写作本身乃是一种悟,悟是一种强烈的地震,使知识或主体产生摇摆:它创造出一种无言之境。"[1]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指出:"写作是一种悟,学习写作也是一种悟。言语意识和言说技能,从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同样是水,对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启示。水的性格与品性决定了她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观物取象,观象悟理,对我们的教育实践应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中学生悟性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霖 《成才之路》2010,(32):41-41
悟性是思想者与独创者的本性;没有思考,就不能悟;没有独创,就不能算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未能将"悟性"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上。作为学习主体者的学生,如果缺少了"悟"的过程,那么即使记住了大量的知识,也只是信息的储存而已。就算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造就的也只是考试型人才而不是创造型人才。"悟是一种学力修炼,思想创造,智慧升华。  相似文献   

5.
正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的确,写作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深切地感悟才能让这些认识和理解变得深刻。感悟,重在一个——"悟"字。"悟"是什么?笔者很赞同一位特级教师精辟的阐释,他说:"悟",乃"心"与"吾"的合成,是一种心"悟",即:"思之吾"与"吾之思"也。由此看来,非思考不能有悟,无个性不能算悟,悟乃是思考与独创  相似文献   

6.
感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心理意识活动。感是为了悟,是前提,悟源于感,是结果。只感不悟,感就失去了意义;无感而悟,悟也无从产生。只有感得充分了,悟也就获得了生成的基础。因此,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学着"无为",让学生有更多的"有为",从而领悟知识,领悟思想,领悟方法,领悟技能,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文本悟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主要分为基础性悟读、感知性悟读、理解性悟读和思辨性悟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悟读能力,帮助学生生命成长.在课堂实现上,可从三个层面增强学生悟读能力:创设符合文本的情境,以"画面"的呈现触发悟读;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以"勾连"的发问深入悟读;置入诗情交融的声乐,以"诗美"的声情苴补悟读.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对课文语言悟不到、悟不深的现象,让笔者对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慨。感悟是什么?教育者认为感悟是一种模糊的整体性的悟,是一种感性化的悟,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悟,是一种主观个性的悟。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悟如何去触动,如何去激活呢?  相似文献   

9.
“联读悟写”教学法的实验●广东番禺市番禺中学李长庚一、联读悟写的概念联读悟写不同于往常所说的读写结合。往常的读写结合是单读单写,读与写之间的联系是单项进行的,学一篇课文就仿照课文的文法,运用课文知识来写作文;联读悟写法则是以课文的每一单元为基本单位组...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在指导学生数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多思善悟,悟是一题多解,由薄到厚,使头脑逐渐变得丰富而厚重起来;悟是多题一解,由厚到薄,使头脑变得轻盈而又精力充沛起来;悟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寻做题甚至命题规律;最终悟出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拓展提升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在指导学生数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多思善悟,悟是一题多解,由薄到厚,使头脑逐渐变得丰富而厚重起来;悟是多题一解,由厚到薄,使头脑变得轻盈而又精力充沛起来;悟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寻做题甚至命题规律;最终悟出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拓展提升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悟?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突然灵光一闪,茅塞顿开,这就叫悟;透过事物表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探求事物本质。这也叫悟;从特殊到一般,由典型而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更叫悟。总之.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反复揣摩.反复思索,反复探求,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要学好语文,必须要有悟性,且悟性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学习成绩的优劣。因为任何一种语文学习方法.都离不开一个“悟”字.  相似文献   

13.
深度学习需要活跃的思维活动,听说读写思都离不开悟,悟的缺失会导致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不强与教学有效性低下.悟有妙悟、渐悟、顿悟之分.妙悟离不开渐悟与顿悟.取法乎上、由“识”到“悟”、由“饱参”到“活参”是实现妙悟的三种策略;言语之悟、审美之悟、文化之悟、生命之悟是妙悟的四种追求.  相似文献   

14.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是《兰亭集序》里的句子。人教版高中《语》(必修)第二册(2003年12月版)给“悟言”作注:“坦诚交谈。”笔以为此注欠妥。  相似文献   

15.
什么叫悟?灵光一闪,茅塞顿开,叫悟;透过事物表象,披求事物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也叫悟;从特殊到一般,由典型而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叫悟。总之,悟是人脑对  相似文献   

16.
四川僧人圆悟克勤对大慧宗杲的士大夫禅学有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圆悟克勤在与士大夫谈话时借机钳锤宗杲;第二,圆悟克勤重视与士大夫的交往;第三,圆悟克勤有着融合世法、佛法的思想。宗杲深得克勤禅学思想真旨,着意加以革新和发展,对于禅学普世化和士大夫禅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趣文味     
“悟”是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十九世纪罗马天主教哲学家雅克&#183;马里坦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从建立在先验的基础上的“悟性”和直觉开始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指出,没有被悟性彻底领悟的事,都不可能用熟记的方法学习。但这只是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悟”的存在和悟的重要。对“悟”的认识,应该是庄子的那种“意中之言,而口不能言”。  相似文献   

18.
在字典里,悟的意思有三层:了解;领会;觉醒.一层比一层更为深邃高远.人到高三,不能不悟.这种悟,是对自身、对环境、对未来的清醒认知与勇敢担当.王英琦在<回到康德去>中写道:"我所理会的悟,确实是一种生命的临界状.是日常的虚饰剥去后,人与世界本真关系的裸露.它使人的思想由原先的混乱矛盾走向统一有序.从而使人心凝聚,产生超强定力,支配人的一切行为.它是人生最动人心魄的'圣诞日'--是精神上的'复活节'."佛祖为了"悟"字,苦修经年不得,后又在菩提树下,不吃不喝苦思冥想七天七夜才得正果.高三的我们,更需要敞开思想的隘口,让成熟的军队入驻,盘点以往,规划未来,"由先前的迷顿无力,变成威力无边的心灵君主".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误区随处可见。一、读悟结合的误区误区一“:急于求成”式的读悟案例:《生命桥》教学片段(学生初读后)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生:主要讲了老羚羊…  相似文献   

20.
师徒问答     
话 说 唐 僧 外 出 讲 经 之 前 曾 训 斥 悟 空 、悟 能 、悟 净 徒 弟 三 人 ,要 多 读 经 书 ,长 点见 识 。但 师 傅 一 走 ,兄 弟 三 人 便 终 日 嬉 笑打 闹 ,到 处 惹 是 生 非 ,早 把 师 傅 的 话 忘 得一 干 二 净 了 。 忽 一 日 ,唐 僧 云 游 归 来 ,召 集 众 徒 弟考 查 各 人 学 问 有 无 长 进 。他 先 对 悟 空 说 :“悟 空 ,你 可 知 你 与 别 的 猴 子 长 得 有 什 么不 同 吗 ? ”悟 空 是 又 搔 耳 又 皱 眉 ,无 言 以对 , 只 好 坦 白 :“师 傅 , 悟 空 腹 中 空 空… … ” “很 好 。”唐 僧 打 断 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