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虽然身在城市,但很久都没怎么认真地读过"城市文学"作品了。我的阅读趣味更多地偏重于乡村叙事,包括那种乡下人进城式的民工题材,好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但我知道,这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学交叉地带,是算不得"城市文学"的。与这种趣味紧密关联的是,即使阅读严格意义上的城市文学,我也偏爱那种讲述城市市民阶层生活和精神状态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有感于日本学生的“上山下乡”袁风雷近年来,日本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推行了一种"上山下乡"、"土留学"活动,即让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山寨去,经受艰苦劳动的磨炼。许多城里的中、小学生兴致勃勃地来到边远山寨。在一个月的"留学"期间,安排3周在农户家中...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通过《边城》等作品塑造了诗画般的"湘西世界",大力歌颂中华民族积淀的原始文明和自然文化,极力追求"一种古朴宁静的乡村文化景观"。在他精心打造"湘西世界"这个世外桃源时,又似乎有意识地在这里安排了一场又一场的悲剧和灾难,并且费尽心思地花大量的笔墨描写"砍头"这种残忍的刑罚。这表明作家虽然非常向往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是他也深深感受到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所暗藏的危机,于是通过描写"砍头"这种残忍的刑罚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忧虑,借此来批判"湘西世界"存在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认为,城里孩子的视力不如乡村孩子的视力,是因为城里的孩子看电视、上网太多,生活环境中又缺乏“极目远眺”的机会造成的。视力差的原因虽然很多,不过,最近有一种崭新的观点:“乡村孩子比城里孩子多食炒黄豆、鱼干等硬食,是他们视力下降较慢的原因。”在  相似文献   

5.
《古炉》是贾平凹本世纪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乡村"文革"为题材,不仅形象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的那种灾难性场面,而且深挖了"文革"之根源,即当时乡村普遍存在的贫穷、愚味、浑浊、荒诞、争斗,或者说国民的病态生存和病态人格。由此表现出他对人性中恶的一面的伤痛和批判,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关心。并再次经由传统文化,为困境中的人们指明了出路。这既是贾平凹一贯的创作风格,也体现出一个作家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童年的泥台     
杜怀超 《师道》2005,(8):50-50
我在书房看书,儿子跑来,一脸的苦相。我问他怎么啦?儿子吞吞吐吐地说,我没有新的玩具玩了?我一愣,难道就不可以玩其他的游戏?儿子想了想说,好吧,那我就看动画片吧!看着他无奈的样子,我忽然意识到现在城里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住在高高的大楼里,俯视着地面,电视、玩具和游乐园,或许这是城里的孩子唯一的选择了。这不仅让我想起乡村的麦穗、打红缨的玉米等乡村稼樯之物,还有乡村的孩子们玩耍的游戏来。  相似文献   

7.
乡下的事和城里的事不一样。乡村是我和姐姐及小伙伴们最自由最开心的地方。假期里我们在乡村可以无拘无束、忘掉时间地玩儿,而在城里却被管得紧紧的,到时间就得回家,就为这,我特喜欢乡村。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一名乡村语文老师,也是一名乡村小学校长,对乡村学校小学生的阅读现状颇为了解,也很为担忧。乡村小学的语文老师大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同样备好的一节课,在乡村上与在城里上,效果完全不一样。城里的孩子侃侃而谈,乡村的孩子支支吾吾。还有,同样一个语文老师,在乡村教书时孩子的作文干巴巴的;调到城里教书,孩子们的作文写得又长又美。  相似文献   

9.
你是城里孩子?有乡村孩子做朋友吗?你是乡村孩子?有城里孩子做朋友吗?乡村孩子常常羡慕城里孩子:且不说优美的校园,明亮的教室,也不说有趣的电视,神奇的电脑,单是课余背唐诗,补英语,学美术,练钢琴就够令人神往的了。但《月亮的孩子》的作者,那位城里孩子的父亲,却对乡村女孩豆豆格外欣赏。豆豆是女儿在农村老家的朋友。她家没有电脑,好像也没有电视,更不要说钢琴了,她还常常受到妈妈的暴打,有时显得可怜巴巴。但她和女儿一起睡到可以看到月亮的大床上,就会疯闹到半夜,说出比诗句优美得多的话来。那仿佛伸手就能摸到、喘…  相似文献   

10.
2014年9月14日晴一个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在谈理想时说道:"红南瓜很好吃。长大了,我要种又高又大的南瓜树,长出又大又红的南瓜,让人们一饱口福。"另一个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到乡下外婆家做客,看到外婆用谷糠喂猪,惊喜地说道:"以前我不知道猪吃什么,原来猪是吃锯木粉长大的!"糠和锯木粉不分,  相似文献   

11.
我大学毕业那年,分配在一所乡村中学任教。那是一个交通闭塞、偏僻落后的穷山沟,离县城有50多公里。想到那些成绩远不如自己的同学,一个个都神通广大地留在了城里,不是到行政机关就是到重点学校上班,我感到十分迷茫和无奈。带着一种窝囊憋屈的情绪,我恹恹地来到这所乡村学校,眼前破烂不堪的教室,还有简易木棚搭建的教师宿舍,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两只老鼠,它们是好朋友。一只老鼠居住在乡村,另一只滞城里。很多年以后,乡下老鼠碰到城里老鼠,它说:“你一定要来我乡下的家看看。”于是,城里老鼠就去了。乡下老鼠领着它到了一块田地上自己的家里。它把所有最精美的食物都找出来给城里老鼠品尝。城里老鼠说:“这东西不好吃,你的家也不好,你为什么住在田野的地洞里呢?你应该搬到城里去住,你能住上用石头造的漂亮房子,还会吃上美味佳肴,你应该到我城里的家看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赵春梅 《班主任》2012,(1):43-43
13年前,刚刚师范毕业的我带着对教育的无限憧憬,等待着一片施展才能、实现教育理想的沃土。可现实却远不如我预想的那般美好。我被分配到一所破旧的乡村小学任教,置身于条件"古老"的教学环境,面对一位位不懂教育却很能指手画脚的家长,我叹息自己的教育理想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变成肥皂泡了。看到其他同学被分配到城里花园  相似文献   

14.
野菊如灯     
野菊花腿很细,腰肢也很细,头顶举一个太阳,两个太阳,数个太阳。野菊如灯。 一次次守候在秋里,一夜夜守候在秋里,先是一小片地开了,像很多心事开放,看得出来,黄黄的花朵是一种醒目的提示。 城里没有野菊,野菊在离城市很远的乡下。一回回醉卧乡村,一年年梦醒乡村,再是一大片地开了,如很多形象造句,看得出来,细细的花朵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南瓜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把90多岁的母亲从乡村接到城里居住,临走时,嫂子开玩笑地对母亲说:“乡里生活差,让您小儿子去给您换换肠子吧!”母亲笑笑:“一家人别说两家话,我去叫他孝敬一阵子,很快就回来,别忘了给我种南瓜!”  相似文献   

16.
魏域成 《小读者》2010,(7):31-31
童年的日子我是在乡下度过的,所以我的"百草园"当然是乡下了。 乡村四月,大人们"才了蚕桑又插田",我学着大人们的样子"也傍桑阴学种瓜",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那种幼稚的模样.常让大人们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7.
话说“混”     
话说"混"何开胜你只要留意,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朋友邂遇,总要问一句:"混得咋样?""凑合着混吧。"那种似乎包含谦逊却又夹带失落感的对话,让人觉得不是个滋味。在实际工作中,言"混"者,大都是不想混者,有一定工作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不顺心,关系...  相似文献   

18.
乡村的麻雀     
乡村有只小麻雀飞进城里来过夜城里到处都是灯可就是没有天上月乡村麻雀很奇怪去问城里的老麻雀老麻雀把嘴咧了咧说它从没见过天上月  相似文献   

19.
①我的老家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因盛产板栗而闻名。每到深秋,漫山遍野的板栗挂满枝头。当地山民最忙碌的日子也随之到来。②因新鲜的板栗最为抢手,所以谁都希望自家的板栗能够先人一步运到城里,卖上个好价钱。竞争自然十分激烈。大家争先恐后地从山上采摘果实,然后运回家里,将刚刚收获的板栗悉数倒出,全家老小围成一圈,依其个头大小进行遴选、分级,再马不停蹄地沿着新修的乡村公路运到城里向外批售,就像是在和时间进行一次赛跑。③可尽管每个人都在分秒必争,但他们发现自己始终要比村里的石根慢半拍。每次当他们心急火燎地赶到果品…  相似文献   

20.
从前,有两只老鼠,它们是好朋友。一只老鼠居住在乡村,另一只住在城里。很多年以后,乡下老鼠碰到城里老鼠,它说:“你一定要来我乡下的家看看。”于是,城里老鼠就去了。乡下老鼠领着它到了一块田地上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