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提出用在主谓之间的“之”字有语气助词和结构助词两种不同的词性和语法作用 ,着重论述了语气助词“之”的语法特点和具有舒缓语气、调谐音节节奏的作用 ,用了它 ,可使其下要说的话 (指谓语 )醒人耳目 ,唤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林海权 《闽江学院学报》2002,22(1):69-73,100
本文以语气动词“之”在句中的分布(句子的各种成分,复句上下分句的主谓之间,单句和主谓之间)为纲,以同一或不同古籍中与本句句式相同或相近而不用“之”的句子作为参照,进一步论述前组用在主谓之间的“之”字的词性及其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3.
卿彩云 《语文知识》2014,(10):13-14
在初中语文教材里出现的虚词中,“之”字是一个重要的虚词,出现的频率最高,用法也非常广泛和复杂。特别是“之”字放在主谓之间时,中学教材中多数未作注释,少数教辅书上则简单地解释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对于“之”字的这种用法,大多数的师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其感到疑惑不解,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给教与学带来了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4.
句子通常有主语和谓语。主谓短语具备了主语和谓语,本来就具备了句子的资格,但是当它"包含在别的句子里面时,暂时失去这个资格"(吕叔湘《文言虚词》第4页),这就应该在主谓之间加一个"之",此谓之取消主谓短语的句子独立性。譬如: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相似文献   

5.
“孚”在甲骨文里习见,其形体上从倒手状,下为子形。将其隶为“孚”已无异议,但是关于此字的本义,学界比较倾向于“俘虏”说,即为“俘”的初文。但有些学者还是提出了疑问,因此,此字的形本义至今未有一个定论。  相似文献   

6.
八一年《中学语文》第二期载有《〈硕鼠〉中“爰得我直”的“直”》的短文,该文作者说:“关于‘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作'价值,。<史记·张汤传》:"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  相似文献   

7.
词缀“的”有所有格性和形容词性之分,前者来源于唐代“底”字,后者来源于上古“之”字,“的”与其前成分构成“所有格短语”和“形容词短语”,“的”字是插入到“的”字短语里的,“的”与其前成分组成的语法单位使独立“的”字结构成为可能;现代汉语人称代词所有格意义的非“的”字短语用法源自古代;独立“的”字结构是名词化结果,不同于数量词短语的独立使用。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的结构助词主要有三个 :的、地、得。这三个词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 ,口语中没有区别 ,所以 ,书面语中常见有人把它们用错 ,小学生更不例外。有人撰文说 ,结构助词“de”主要表示中心词与附加成分之间的关系 ,只要找准中心词 ,确定中心词的词性 ,就可根据它们的用法 ,准确选用这三个“de”字。这种办法固然不错 ,但前提是要确定中心词 ,能进行诸如“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的语法分析。让小学生准确说出这些名词术语和句子成分是超纲的 ,也是很难做到的。更何况 ,词还有兼类现象 ,汉语的词性本来就比英语难确定。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我也想讲一个“活”字。 语文教学要追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恰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  相似文献   

10.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在主谓间使用的频率很高,其意义和用法又很复杂,而中学教材中多数未作注释,少数则简单地解释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给教与学带来诸多不便。本文试就中学教材中“之”字用在主谓间的几种形式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1.
读了一九七九第四期《“了”字的几种用法》后,有点异议,略微谈谈.该文一开头就对“了”字的用法作了一个结语.“‘了’字在古汉语中没有书面的运用,现代汉语则作为时态助词和语气词出现在书面和口语里,…….”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出版的吕叔湘、朱德熙两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认为:“‘当’字表示两件事情的时间相当”,因此,“‘当’字下面必得有‘的时候’跟它配合”,也就是说,“当”字不能单用,一般也不说“当……之前”或“当……之后”(《语法修辞讲话》第104页)。去年出版的《语文学习》丛刊第七期发表的赖震川同志的文章,也认为“当”只有与表示时点的时间词,如“时”和“时候”连用,才符合语法规范。我认为,这些说法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3.
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遇到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句型。这种句型与其他一些句型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常常为辨认一个句子是不是属于加“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句型而发生疑难。本文仅就中学语文教材中遇到的这种句型,谈谈它与其他相似句型的区别。 (一)加“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句型与加  相似文献   

14.
主谓谓语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特定句式。对于小主语是受事及大主语是受事两种主谓谓语句 ,尽管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但根据汉语语法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中 ,还是分析为主谓谓语句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读了贵刊1995年第6期《浅谈英语中的主谓语一致》一文,获益匪浅,但感觉意犹未尽,特就作者提出的第一种情况(即主语由 and 连接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为补充。一般情况下,由 and 连接的两个单数形式的名词(词组)作主语时,根  相似文献   

16.
主谓谓语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特定句式。对于小主语是受中及大主语是受事两种主谓谓语句,尽管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但根据汉语语法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还是分析为主谓谓语句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7.
语法学者对古汉语主谓间的“而”字有多种解释,虽然有一定道理,但都存在不足。从历史发展看,这种“而”原是个复指代词,在上古汉语右行结构和复指淡化的作用下,逐渐变成单纯的不承载任何意义的连词。由于“主+而+谓”可以使用于多种句法位置,一部分“而”分化为假设、转折、承接等连词,也有一部分仍是单纯连词,成为上古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 者,是一个代词。主谓者式,是表现‘者’的指代功能的基本格式。‘者’和‘所’一样,指代的都是由主谓结构充当修饰语的名词性偏正式里的中心词。但是,‘所’指代的是动作的对象(受事)、而‘者’指代的则是动作(以及性状、处所、数量等)的主体(施事)。因此,在主谓者式中,‘者’就是复指前面的‘主’,它可以指代人、物、事,相当于‘之人、之事’等,在句中一般充当主语或宾语、兼语。尽管,为适应白话的习惯和行文的简捷,译成白话时,往往将‘人、事’等词省略,形式上跟的字结构相似,但是,文言的‘者’不等于白话的‘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拿”字的语法化过程,进而对“拿”字处置式的形成机制做出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成旭梅 《师道》2010,(12):23-25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快速流通的实现与课改的大力推行,公开课成为教育沟通与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流行方式。而作为一种公众品鉴的对象,公开课之“公开”成为了热议的焦点:公开课到底要“公开”什么?怎么公开才不悖离教育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