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鹃 《亚太教育》2019,(12):173-17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驱动力。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成为一个重要的探究课题。本文依据具体教学实例来探讨如何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对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和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课程,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形成进步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便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历史和历史地认识生活.而传统的"讲授--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被动静听、静思的知识接受者,即使是课堂提问,也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动手""自己体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有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的落实,有利于素质教育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上好一节历史课,教师的激情是成功的关键,教师的激情能够感染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能够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这样,教师就必须作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要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多创造讲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善于分析回答问题,以多种形式进行练习,以此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孙文静 《考试周刊》2011,(76):58-58
新学期伊始,我们都不难发现这样的情景:学生个个都是精神焕发、兴致勃勃地等待着每一节课,而且课堂兴致非常高。但往往这种热情持续不了多久便慢慢淡下来,甚至后来有的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们的激情慢慢消失了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停地进行反思和追问自己.平时也找些学生谈心,结果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堂已经失去当初的兴趣.上语文课就觉着累和无聊。我把这种情况叫做课堂“审美疲劳”。“审美疲劳”原本是个美学用语,表示在进行美学研究时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产生厌烦、厌倦或麻木之感。如何消除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审美疲劳”?我从一个语文工作者的角度,进行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6.
"历史"应该是有生命的,它不应只是故纸堆里的老掉牙的陈年往事,而应该是"动起来"的有哭、有笑、有追思、有激情的连动的音符,它给了人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翅膀的广袤的空间,给了人们心灵自由舞蹈的宽阔的舞台。作为历史教师,要让历史的生命在历史课堂上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7.
“历史”应该是有生命的,它不应只是故纸堆里的老掉牙的陈年往事,而应该是“动起来”的有哭、有笑、有追思、有激情的连动的音符,它给了人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翅膀的广袤的空间,给了人们心灵自由舞蹈的宽阔的舞台。作为历史教师,要让历史的生命在历史课堂上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8.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既需要有一个好的“导语”开好头、起好步,又需要有一个好的“结语”结好尾、收好步。“导语”和“结语”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仅就“导语”和“结语”在历史教学中的设计、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一尝试性论述。一、“导语”在历史教学中的设计及运用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精彩开头,能象磁石吸铁一样,紧扣读者的心弦。教学也是如此,一段精心设计的“导语”,一上课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  相似文献   

9.
学贵有疑——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洁 《教学月刊》2002,(4):44-45
学启于思,而思源于疑。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频频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很少有学生向教师提问;即使是教师进行有意识的启发,提问的学生也寥寥无几。这说明,历史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视觉、听觉等许多方面让学生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会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金燕 《林区教学》2013,(6):60-61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历史教学的内容往往容易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打造充满激情的历史课堂,从而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使出浑身解数,有时候效果总是不能尽如人意。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教学上的脱胎换骨和创新是形势的需要,我想首先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舍”与“得”。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五个方面谈谈课堂教学的巧妙提问。  相似文献   

14.
“审美疲劳”原属于美学用语,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就教师而言,产生“审美疲劳”,以致于产生对职业的倦怠,大致出现在执教2—3年后,这时正是一个年轻教师开始感觉不再“新”的时候,自以为该遇到的“事”都遇到过了,该学会的东西也都学会了,教育教学过程不再有新鲜感,整日里重复着“备课、上课、批作业、订正、辅导”之中。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学生的求知激情与课堂教学效果直接相关。创设"激情"洋溢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力,而且能够调动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方式、方法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对创设激情课程进行简单的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课堂激情”,就是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调动得高高的,学习信心鼓动得足足的。这些集激励、促学、愉悦于一体的教育手段,能催生出学生学习成功的迫切愿望。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运用一切巧妙的鼓动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以取得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笔者开设公开课,结果被学生的一个意外提问打乱了课堂节奏,影响了教学效果.课题是"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讲到1973年石油提价引发经济危机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过去讲过,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二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潘婷 《湖南教育》2003,(2):22-22
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非常有深意,有些却不怎么好,不得要领。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敢问,想问,更应该会问。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首先应注意“言传身教”,特别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问问题,给学生作提问的示范,才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模仿的机会。当学生提出了质量较高的问题时,应引导学生比较详细的讲叙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你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这样想呢?”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提问者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维,以便下次再提出有深度  相似文献   

19.
王培民 《宁夏教育》2008,(12):52-52
如何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历史课堂,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不断发现和创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呢?  相似文献   

20.
问题式教学作为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对知|只的认识和升华,最终形成历史规律性认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问题式教学的首要环节是课堂问题的设计,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能否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恰到好处地选择和没置问点,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