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理想与期望     
《班主任》2010,(3):60-60
荆茂琳:我理想中的班主任,下课会跟我们玩游戏,而不是只知道上课讲题,下课批作业;她会让我们在玩中学,学中乐,而不是只让我们听、说、读、写、背、默、考;她不会动不动就请家长。而是自己果断处理;她不会动不动就呵斥孩子,而是温文尔雅;她不会空喊口号,而是以身作则;她不会只逼着我们学习,而是让我们快乐;她会像“蜜儿”一样懂得孩子心中的秘密,像“米兰”一样善解人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个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那些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便拼命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灌输知识;甚至有人衡量孩子是否出色、将来有无出息的标准,也是看孩子上幼儿园前后“能识多少字”、“会背多少古诗”、“特长考了几级”、“英语水平如何”等等。  相似文献   

3.
“让孩子成为孩子”已几经呼吁,然而,这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似乎还未被所有家长理解和接受。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不讳重复之嫌,也来谈谈这个问题。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贪玩”感到很“头痛”,有的甚至不能容忍。一些望子成才心切的父母,往往把孩子正常玩乐的时间用来学外语、背  相似文献   

4.
刘永花 《成才之路》2014,(21):34-34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在大多数人眼里这部分学生成绩较低、素质教差,很多还是问题少年。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比那些所谓的优等生需要更多理解、需要更多支持、需要更多的“爱”。对于他们的“差”,我们更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一、家长多“爱”他们一点点 近年来,周围的家长都十分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教育,从小让小孩多识几个字,多背几首诗词,会做多少道数学题,认为这个是最为要紧的。多少年来,家长对智力教育也重视了,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训练班等。家长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教育,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是无可厚非的,作为父母谁不希望孩子掌握的知识多、成绩好,谁不希望孩子聪明啊!但是,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对自己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个别家长甚至把孩子当作自己梦想的延续,而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便会失望、抱怨,随后加之孩子的便是冷眼、辱骂、甚至是责罚,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就会找个出VI去释放,许多孩子的“差”就源于学生家长的“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逐渐成为一种教育口号,越来越多的家长在这样的口号“怂恿”下愿意为各种学前教育产品埋单,但是他们却甚少理性而审慎地思考过这一口号所包含的教育意蕴。笔者通过分析其中的价值观及儿童观,为家长们揭示其荒谬性和欺骗性,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遵从儿童自身的节奏,耐心地等待儿童的成长,让儿童拥有一个自由自在、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6.
我接触过众多的家长,发现他们对幼儿学古诗词,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偏向:一些家长认为古诗词连成人都难解其意,何况孩子,因此反对让幼儿接触一点古诗词,另一些家长则认为小孩子的记忆力强,教他背古诗都能记住,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刘孩子长大以后是大有好处的。因此,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教孩子学、背古诗。我这个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7.
在上下班的人流中,经常可见送孩子的家长们,抓紧这分分秒秒的时间教孩子数数、背儿歌、指着牌匾认字。有时孩子答不上来,家长还训斥一通“真笨”,把孩子弄得很紧张。“路上学”不是不可以,主要是这些家长选择的教学内容不适合于这种时机。数数、背儿歌需要有能让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的家长大都“望子成龙“心切,有的过早地教孩子认字、算题、背古诗,有的甚至不顾孩子的兴趣对孩子的某种技能训练“定指标”、“施压力”。殊不知,这种繁琐的机械训练不仅会增加幼儿的负担,而且会使其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那么家长应怎样引导孩子呢?依我们多年的幼教实践认为:让孩子在愉悦的心境中获求知识是引发孩子学习兴趣和开发孩子智能的好  相似文献   

9.
孩子上了小学,家长们在平日的忙碌之外,又多了一项任务: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名,或在课本上写下“已读三遍”“已背”等字样。为孩子检查作业成了家长的“家庭作业”。家长们怎样完成这份“作业”是大有讲究的。如何检查、指导孩子的家庭作业,以怎样的方式为孩子签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有一位家长的做法很独特,在第一次为孩子签名的时候,他就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自己应该负起责任。签名是老师让家长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湖北教育》2011,(12):19-19
上学的路上,家长帮孩子背书包的现象司空见惯。家长背书包并非因为书包太重,而是为了“爱”孩子。在生活当中,家长如此“爱”孩子的事情远不止这一件。  相似文献   

11.
李一凡 《学前教育》2007,(10):54-54
一说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家长们往往都很兴奋,“谁说我们只关注智力开发,我们也在追求素质教育呢!”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喊了十几年的口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现在的架势却有一种“别让孩子输在兴趣点上”的转变,这其中的原委,  相似文献   

12.
做幼教工作八年多了,经常听到还没成为家长的朋友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什么学什么”,经常听到家长朋友说“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如何如何”,也经常听到幼教机构这样宣传“我们这儿出去的孩子一定会怎样怎样”,却很少听到“我的孩子特别想做……”或“这个孩子特别适合做……”。  相似文献   

13.
过度的“早期教育”伤害孩子身心近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一句时髦的口号,于是,各种“兴趣班”、“特长班”、“神童班”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杭州的一些家长甚至是带上椅子、穿上大衣通宵排队为孩子报班,报班的孩子的年龄是越来越小,许多小孩都是一身报数班,每个周末,家长带着孩子“赶场”。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专家”火上浇油:“人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很多家长都认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孩子学习好,与之相配套的就是吃得好。“孩子正在长身体,吃多好都不为过,等将来一长个儿,自然就会瘦了”。家长们常常陷入这个误区。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在幼儿教育上,这个“度”就是要“适合予幼儿,有益于孩子”。以下两种教育应引起家长的注意。1.超越幼儿的接受能力,施以成人式的硬性教育。这种现象多出于较高文化层次的家庭,他们强迫孩子接受他们的文化臆想,孩子还在念中班,便开始灌输小学盼课程,孩子刚会说话,就教背唐诗宋词。过重的压力,造成孩子过分的紧张;过严的管教,导致孩子过分的依赖。结果教一只知一,教二只知二,抑制了孩子灵活变通的天性,影响了儿童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2.缺乏对孩子的个性了解,人趋亦趋的教育。家长由于缺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驯“马”记     
周虹 《家长》2010,(8):17-18
其实在许多时候,家长的做法都是正确的,但孩子往往不明白家长这样做的意义,所以会产生亲子之间的冲突。在这个时候,家长要周密考虑,谨慎选择恰当的方式,采取“软硬兼施、威胁利诱”的办法,让孩子欣然授受。  相似文献   

17.
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上追逐“快”和“速度”,让孩子提前识字;让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两年级的内容;让孩子穿梭于各种类型的兴趣班,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的这种焦躁、唯恐落后的心态,也会让孩子急功近利,承受更多的压力,无法以良好的心态来享受成长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一、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承载者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承载者,也是幼儿阶段主要的教育者。在“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教育口号的影响下,他们从怀孕的  相似文献   

19.
要使孩子更聪明,家长就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下面列举了10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思维训练方法,家长们不妨选择其中的几种,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续编故事结局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有意不将故事讲完,而让孩子自己续编故事结局。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思考的余地,因为故事的有趣性,孩子会乐于积极地开动脑筋。看图改正错误家长可以随手画一张与常识相背的图给孩子看,让孩子把错误的地方找出来,把对的画上去,最后别忘了问一声“为什么爸爸(或妈妈)画错了,错在哪里?”鼓励孩子幻想父母要经常带…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里,与家长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需要技巧。交流得好,会让家长心悦诚服,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教育孩子;交流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作为班主任,以下几种情况应尽量避免。1.告状。孩子出了问题就打电话给家长或叫家长到学校,这是家长很害怕也很反感的事情。孩子难免出错,有了问题,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不应该推给家长。教师与家长比起来,教师毕竟是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毕竟是掌握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大事小事都叫家长,只能显示班主任的无能。“孩子哭了抱给娘”,这在学生管理上不可取,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对老师的敬重。2.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任何一位家长,无论他的孩子多么顽劣,都不希望别人当面数落,更何况有些班主任会在办公室里,当着许多老师的面对家长数落学生,这会让家长很没面子,结果只会让家长窝着火回家训斥甚至打骂孩子,无益于问题的解决。3.指责训斥家长。学生犯了错,有的班主任会对家长说“:你的孩子怎么回事啊?老出问题。“”你们怎么教育的?“”你们也管管孩子!”等等。遇上好脾气的家长,也许不会说什么,但有些家长会反驳你“:我们的孩子在家很好,在你那里怎么就不听话了?“”孩子交给你了,老师怎么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