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情感既能给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又能给人一定的压力,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学习的心理背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学生,有时候你是慈母,有时候你是严师,教师的角色改变,  相似文献   

2.
你是一位重要的人。"停下来想想你自己:在整个世界上,绝没有任何别的人跟你一模一样;在整个无穷的未来,也绝不会有另一个人像你一样。"你是你自己的产物,造就你的东西是你自己的遗传基因、肉体、有意识心理和下意识心理、经  相似文献   

3.
你是一位重要的人。停下来想想你自己:在整个世界上,决没有任何别的人跟你一模一样;在整个无穷的未来,也决不会有另一个人像你一样。你是你自己的产物,造就你的东西是你自己的遗传基因、肉体、有意识心理和下意  相似文献   

4.
类似这样的课堂评价语言我们早已习以为常:怎么,累着了,大家不愿意举手?打击的是群体;你坐下吧,就你不会!针砭的是个人。我们的角色是课堂的引导者,所以我们不会体会到受引导者对此类话语的内心承受情况。恨铁不成钢的教导心理往往让我们难以调控教学评价尺度。但是实际效果呢?通常是与期望背道而驰,受到消极性评价的学生会有少部分知耻而后勇,但大部  相似文献   

5.
余启泉 《教书育人》2002,(22):28-29
一、嫉妒心理的界定大家都夸你品貌端庄,但又说你的眼睛不如邻座的姑娘漂亮,于是你一看到那双眼睛,心里就不是滋味;一个同学本来外语成绩比你差,后来慢慢超过了你,你心里就感到不舒服;在单位文体活动中,领导表扬了别人而没有表扬你,你心里就感到很别扭,甚至隐隐作痛。诸如此类,都是嫉妒心理的表现。在汉语辞典中,“嫉”被解说为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被解说为埋没贤良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嫉妒是指抱怨、憎恨某方面超过自己的人,嫉妒心理是一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唯我独尊心理,是一种对竞争者发出的仇恨心理。…  相似文献   

6.
测试说明心理承受力,是指一个人面对压力时能否采取正确的、积极的应对策略。在现实社会中,人总是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心理承受力强的人比较坚强、自信、乐观,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从容面对压力。想知道你是不是"强硬分子"吗?下面的小测试也许可以帮你做个判断。  相似文献   

7.
周琼英 《教育》2012,(27):59
心理教师首先要能承受别人的非议。最初,不少人一听到"心理"这个字眼,会以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眼光看着你。他们时常会问你:你是学心理学的,你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吗?大有把你难倒的架势;也有人说:学心理学的很恐怖,我们心里想的什么他都知道;也有人会在你面前摆出一副半个行家的样子,与你谈话间戏谑地考究你,这件事如何心理定位,那件事如何心理分析;还有一  相似文献   

8.
嫉妒心理人人都有,适当的嫉妒心理有时会成为工作的动力,但嫉妒心太强也会影响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工作和学习。你的嫉妒心理如何?属于哪种类型?可以自我评价一下: 嫉妒心理强烈型你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你相当敏感,稍感被歧视或不如别人时,就会产  相似文献   

9.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微笑,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它体现着人们的友善和真诚,沟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将能营造出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0.
假若别人问你:“你健康吗?”也许你会不假思索地答道:“我长得结结实实的,又没患什么病,连感冒也难得一回。当然是健康的呀!”其实,你只回答对了一半,说明了身体健康。因为人的健康不仅仅只是身体方面,还应包括心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决不是完美发展的人,甚至也不能算是一个健全的人。世界卫生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有一个生理年龄,又有一个心理年龄,心理年龄决定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你知道自己的心理年龄吗?下列题目中,每题都有三个备选答案,请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答案。1,你最喜欢亲近哪种类型的人?A 我常被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吸引B 我愿意和那些喜欢并尊重我的人亲近C 我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小试验,让被训练者闭上眼睛,举起双手.测试者念念有词:想像你的左手缀着一个大铅球,铅球正拉着你的左手缓缓下降:再想像你的右手上面拴着一个大氢气球,氢气球在缓缓升腾,你的右手也随之上升.当被训练者睁开眼睛时,右手位置明显高于左手位置.可见,心理暗示的作用相当重要.每个人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而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就更容易受心理暗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心理课堂是"助人自助"的过程,是协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建构的成长过程.心理教师作为心理课的引领者,其教育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水平.如何促进年轻心育教师的快速成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作者从课堂语言、课堂提问和课堂学习这三个方面对此问题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心理环境的概念最早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考夫卡(Koffka)和勒温(Lewin)对场、行为环境等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学派主张"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的观点,把"环境或个人看作是一种整体的存在,任何具体的心理事件都在这个整体的制约下发展和变化".考夫卡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行为环境的制约和调节,并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提出了行为场、环境场、心理场、心理物理场等一系列新名词.  相似文献   

15.
李聪燕 《教师》2014,(22):101-101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使人记忆力增强,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能。一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生活着一群“趴虫族”,高一的时候最初是一两个人,慢慢地,“趴虫族”的队伍越来越大,并逐渐集中到教室后排。如果你生就懒惰,自认为是个懒人,那你仅仅符合加入“趴虫族”的一个条件: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你不仅要懒,还要懒得无形、懒得不让人觉察。  相似文献   

17.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个案咨询能力和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能力无疑是心理教师两张最为重要的“专业名片”.由于心理辅导活动课在价值取向、课程内容、活动载体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的学科教学,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一般学科课堂中不经常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渊 《生活教育》2011,(9):65-65
"你是一位聪明、活泼的小男孩,眼神中时常闪烁着机灵与智慧,所以课堂上回答的问题也很有个性,往往是其他同学所没有考虑到的。你也非常好动,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无论是人前还是人后,你都如入无人之境,总是我行我素。所以,‘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这句话在你身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我在"老师的话"中给小伟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正>一天,我打开心理中心的联系信箱,看到学生小杰发来的一封信:老师:您好!昨天上完心理课,我困惑于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晚上做梦时发现有两个人在对话——一个说:“我是一个看谁都不爽的人。”“我是一个内心狭窄的人。”“我是一个嫉妒心强的人。”“我是一个废话连篇的人。”“我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另一个说:“你是一个很逗的人。”“你是一个话多、风趣的人。”“你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你是一个自恋的人。”“你是一个超级自恋的人。”  相似文献   

20.
谈友谊     
经过这几天政治课的学习 ,我懂得了人生最美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谊。友谊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友谊是人们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一个人在世上 ,除了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心理需要。一个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有朋友。如果失去了朋友 ,那么 ,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 ,就没有人来帮助你 ;在你痛苦时 ,也没有人来安慰你 ;在你寂寞时 ,更没有人来陪伴你。由此可见友谊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我们应与朋友和睦相处 ,才能达到自己的希望与目的。友谊对我们虽然重要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友谊的。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 ,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