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永娥  任燕 《成才之路》2012,(3):15-I0010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自学能力较差,主要靠教师的教授,进入岗位之后的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新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论述了中职教师在教学上怎样让"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以达到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教授学生,应该都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只给学生"鱼"或者"鱼竿".  相似文献   

3.
冯运斌 《教育文汇》2013,(17):30-31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教学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应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没错。但我觉得,授之以“渔”之外,更应为学生建设出一片探索和检验知识的“鱼塘”。  相似文献   

4.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揭示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新课改要求实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关键又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引领下,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授之以渔”更重于“授之以鱼”,我以渔开始做起,在教学中经常给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进行了由扶到放的自学的指导尝试。下面。我就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语文教学的“发展原则、学科原则、长效原则”,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把握好三部曲:授之以欲,激发学习兴趣;授之以语,从讲话到对话:授之以渔,教给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三境界     
教学有三境界——“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授之渔场”。“鱼”即知识技能的结论,是教学的第一追求;而“渔”即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渔场教育”是以场境创设为基础的“场境教育”,是“授人以鱼”的知识教育与“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建构”为核心,构建“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的学习场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在考虑如何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让学生会学习,乐于学习。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对小学英语学习有了几点思考。 一、教学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9.
古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会学",掌握"怎么学"。"教"的真谛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表达、合作和创新的能力。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蒋卓敏 《考试周刊》2012,(48):36-36
说起教学,当然离不开老师、学生、和书本。老师在教学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学到知识,也掌握了方法。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角色,但现在学生已经转化为教学中的主体,越来越多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董现良 《考试周刊》2011,(5):173-174
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层意思。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设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物理教师要注重学法引导、点拨、比较,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记忆方法的重要性、解题方法、技巧的重要性。总之,教师应把教学责任放在引导、建议、鼓励上,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想、去做,把权利交给学生,真正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2.
戴桂珍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27-129
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密不可分。只有丰厚扎实的授之以鱼,才有授之以渔的可能。然而,翻译课的教学主旨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此,在授之以鱼过程中必须注重适时地提升为授之以渔,营造“鱼”“渔”之间的旨趣。翻译课中的译例分析与译文比读的教学是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进行“注入式”、“填鸭式”的灌输,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过程.如何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首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传授方法给学生,他们更多的是去背熟这个方法而不是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知识应用能力较差。所以,笔者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只授渔而不授鱼,除了要教会学生方法外还要教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也就是“授之以渔亦要授之以鱼”。尤其是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授鱼与否是他们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严沾华 《中学文科》2007,(11):60-6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取得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这是教育行家们早巳形成的共识。学生怎样自主学习,学什么,是我们教育工作应努力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也是新课标着力倡导的。现在,我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授之以渔”,很多老师也意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比纯粹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呢?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胡明 《教师》2012,(6):92-9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主动性与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要适应当前的教改,打造有效课堂,我们就必须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入手,  相似文献   

19.
王继承 《教书育人》2007,(5):112-112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怎样把“渔”授给学生呢?捷径只有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具有更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主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